溪石斑不是一種小魚嗎?
最近一位浙江男子竟釣了條1斤多的溪石斑,這究竟活了多少年?

5月4日,IP地址顯示為浙江杭州釣魚博主@打山核桃高手發(fā)布了一條漁獲視頻,視頻中一條青黃色斑紋的溪石斑正躺在塑料盆里,魚身幾乎占滿整個盆底。

旁邊的小朋友好奇地伸手一抓,魚身竟和他的小臂差不多粗!
博主得意地說:“這魚得有1斤多!用朝天鉤釣的,手感絕了!”
溪石斑?1斤多?
別說普通網(wǎng)友了,就連那些釣了幾十年魚的老釣友,也不一定釣到過這么大的溪石斑。
要知道,這種魚平時也就大拇指大小,能長到3兩都算“巨物”了,也不知道這位博主是在哪里釣到的,要是他肯分享具體的釣位,估計很快就能擠滿人!

江西一位網(wǎng)友率先說道:這魚不要死了,聯(lián)系那些溪流釣網(wǎng)紅,這條估計能賣500!
近年來,溪石斑的確受到了不少原生魚愛好者的追捧,如果有人將它帶回家飼養(yǎng),似乎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位本地網(wǎng)友這樣說道: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溪石斑,兄弟快告訴我哪里?
看到有人在問具體的釣位,有網(wǎng)友這樣回復道:我知道有個地方出過9兩的!現(xiàn)在不讓釣了!
同樣作為釣魚人,感覺這話能讓這位本地網(wǎng)友急得睡不著覺吧!

可能是看到不少人都在打聽釣位,浙江一位網(wǎng)友便這樣說道:浙江有個叫開化的地方,那里的農(nóng)村盛產(chǎn)大石斑!
然而一位本地網(wǎng)友卻直接潑了一盆冷水:開化已經(jīng)沒有多少石斑了,臉盆抓的差不多了,開化人都去隔壁省釣!

山溪里的“活化石”溪石斑,學名光唇魚,是南方山溪里的“釘子戶”。它們常年躲在清澈的溪流石縫里,靠啃石頭上的苔蘚和浮游生物過活。
這魚有多挑環(huán)境?
水質(zhì)稍微渾濁點,它們立馬搬家;水溫高了不行,溶氧低了也不行,活脫脫的“山溪貴族”。

但最讓人唏噓的是它們的生長速度,每年只能長0.5到1兩!
釣友們常說:“養(yǎng)條溪石斑,比養(yǎng)孩子還費勁。”
一條半斤的魚,少說也得熬過10年風吹雨打,而這次被釣到的1斤巨物,按專家的話說:“至少得在山里修煉15年,還得天天吃好喝好、沒天敵追殺才行。”

盡管溪石斑的肉質(zhì)鮮美,但是它的魚卵卻自帶“防吃貨系統(tǒng)”——含有劇毒!
山里老輩人常說:“誰要是不小心吃了魚籽,輕則上吐下瀉,重則小命不保?!?/p>
所以殺魚時得小心翼翼,記得把它的魚卵內(nèi)臟等沖洗干凈,避免危險的發(fā)生。

近年來喜歡釣魚的人越來越多,而到山澗小溪垂釣溪石斑等小魚,既能享受垂釣的樂趣,又能感受到不一樣的景色,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其中,這也導致水里的魚來不及長大。
想起浙江景寧爐西大峽谷的老釣友說過:“以前溪石斑一抓一把,現(xiàn)在釣到條2兩的都得燒高香。不是魚變少了,是人太急了?!?/p>
或許,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山溪奇跡”,我們該學學古人——拍張照,輕輕放回水里。
畢竟,讓一條魚繼續(xù)游下去,比讓它躺在鍋里,更能證明我們配得上這片綠水青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