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印度軍方最近的操作真是讓人看不懂。一邊大把撒錢買全球頂尖武器,一邊卻在實戰(zhàn)中栽跟頭栽得那叫一個徹底。這不,印巴沖突又鬧騰起來了,全球都在盯著看,結果印度那堆"萬國牌"武器接連出丑,搞得那些賣武器的廠家都捏了一把冷汗。

印巴這對"歡喜冤家"最近又掐得厲害。5月8日,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局長喬杜里公開證實,印度派了一大堆無人機來襲擊巴基斯坦好幾個地方。

印軍這次是真下血本了,自殺式無人機、巡飛彈、察打一體武裝無人機甚至誘餌機,簡直就是把倉庫清空了似的。

結果呢?巴基斯坦那邊悠哉得很,說他們軍隊一直"高度戒備",輕輕松松就擊落了12架印度無人機。更尷尬的是,這些被打下來的都是以色列造的"哈洛普"無人機。這下好了,法國人剛松口氣,以色列人又該頭疼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知道,印度之前在空戰(zhàn)中就鬧了笑話。法國人引以為傲的"陣風"戰(zhàn)機在跟巴基斯坦過招時表現(xiàn)不咋地,首次實戰(zhàn)就被打下來了,簡直是法國人的"老臉都丟盡了"。畢竟誰家的"寶貝"出門打架,都盼著能大出風頭,誰想到第一仗就這么糗。這戰(zhàn)績,怕是要影響法國今后賣軍火的生意了。

不過站在印度角度想,這事兒也不是全無好處。印度心里估計在偷著樂:瞧瞧,你這飛機也不怎么樣嘛,下回跟法國人談價錢,我底氣可就足多了。打下來了,打下來了,陣風的價格被我們打下來了,贏麻了!——這種自我安慰,也是沒誰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印度的"肉包子打狗"戲碼還沒完。這回又在無人機作戰(zhàn)中慘敗,被坑的從法國換成了以色列。先前就傳出印度空軍的"蒼鷺"察打一體武裝無人機被打下來的消息,這無人機可能是給"

那這個讓以色列人掛不住面子的"哈洛普"無人機究竟啥來頭?它是以色列IAI公司搞出來的一款自殺式無人機,也叫巡飛彈。這玩意兒設計出來就是干長時間巡航、偵察和精確打擊的活,特別是用來炸敵人的雷達、防空系統(tǒng)這類值錢玩意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參數(shù)看,"哈洛普"翼展3米,長2.5米,重135公斤,最高時速220公里,航程有1000公里,能飛6小時不落地。它能從地面車輛、軍艦上發(fā)射,飛上天后能在戰(zhàn)區(qū)上空晃悠好久,高低速度隨便變,說沖就沖。

更厲害的是,這無人機裝了光電/紅外傳感器、前視紅外攝像頭和彩色CCD攝像頭等偵察設備,號稱能24小時不間斷盯梢,再亂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也能認準目標。它還背著23公斤重的高爆戰(zhàn)斗部,一旦鎖定目標,就俯沖下去撞上去,爆炸威力足夠炸掉敵人的雷達、通信站、指揮所這些關鍵設施。

這無人機可不是徒有虛名。2020年納卡沖突時,阿塞拜疆就靠"哈洛普"成功炸毀了亞美尼亞的S-300

那問題來了,為啥同樣的武器,到了印度手里就成了"紙老虎"?印度引進這款無人機,無非就是想在跟巴基斯坦打架時占上風。結果現(xiàn)實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基斯坦面對印度的無人機襲擊,表現(xiàn)出了過硬的防空本事和充分的準備。他們通過防空系統(tǒng)和敏銳的反應,在多個地點成功擊落了那12架"哈洛普"。這不禁讓人思考,是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統(tǒng)太強,還是印度用不對勁?或者兩者都有?

這事背后更深的問題是印度那"買買買"的軍購策略。印度長期以來搞多元化采購,從美國、俄羅斯、法國、以色列等國買裝備。這種"萬國牌"軍備看似挑了各國的"尖貨",實際上帶來了一堆麻煩:兼容性差、后勤保障亂七八糟、人員培訓跟不上。

對那些賣武器的國家來說,這也是個左右為難的事。一方面,印度這個全球主要軍火進口大戶的市場太誘人;另一方面,武器在印度手里表現(xiàn)不好,會壞了自家名聲。法國"陣風"

對莫迪政府來說,軍事上接連吃癟會帶來嚴重的政治壓力。印度老百姓對軍事行動期望很高,現(xiàn)實的打擊可能引發(fā)國內(nèi)不滿。

同時,花那么多錢買武器卻拿不到相應的軍事優(yōu)勢,也會招來財政方面的質疑。莫迪政府面臨著兩難:是繼續(xù)擴大沖突規(guī)模來證明自己,還是適時收手避免更大損失?

印巴兩國作為有核武器的國家,他們之間打架一直是國際社會的關注焦點。這次印度在軍事行動中表現(xiàn)這么差,可能會影響地區(qū)力量平衡,甚至改變一些國家對印度軍事實力的看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也給我們提供了個思考角度:先進武器固然重要,但怎么有效地把它融入自己的作戰(zhàn)體系、培養(yǎng)會用的人員、制定合適的戰(zhàn)術戰(zhàn)略,才是決定軍事實力的關鍵。

最諷刺的是,印度這個世界最大的武器進口國之一,如今卻成了各國武器廠商的"試金石"——不是檢驗武器有多好,而是檢驗武器在最糟情況下能差到哪去。從法國到以色列,誰能想到自家引以為傲的武器會在印度手里栽跟頭?

對印度來說,未來怎么走?是繼續(xù)高價買各國"尖貨",還是靜下心來解決自身的體系化建設問題?是擴大沖突,還是尋求緩和?這些都是擺在莫迪面前的難題。

而對國際武器供應商來說,印度這個大市場雖然誘人,但也可能是個坑——賺了錢,砸了招牌,這買賣,究竟值不值?。?/p>

作者聲明:內(nèi)容由AI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