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乒協(xié)主席王勵勤,最近可是成了輿論的中心,一舉一動都被網友“監(jiān)視”著。
這位昔日的"拼命三郎",從世界冠軍到乒協(xié)掌門人,上任第一招就來了“給國乒立規(guī)矩”。

然而,這一招算是成了個“活靶子”,大家都想看看這個新掌門,到底是怎么個整頓法兒......
正文
該說不說,王勵勤是真舍得下功夫,剛上任就搞封閉集訓,接著又是突襲檢查。

后來,竟直接往“槍口”上撞,在公園搞公益活動的時候,當著記者的面,撂下一句:國乒講的是集體,不搞個人主義。

好家伙,這話就跟鞭炮堆里,扔了個煙頭一樣,炸了個粉碎。
支持的、反對的,各種意見,說啥的都有。

不少老球迷,都說早該治治追星族了。

但也有不少人質疑王勵勤:這種現象已經根深蒂固了,粉絲基數又太大,不好整改,可別整翻車了。


雖然,大家是抱著看熱鬧的心態(tài),可也都想看看,王勵勤撂這句話的口氣這么大,他到底要怎么整改,可別最后打自己臉了。

可誰能想到,王勵勤還真有招,大刀闊斧的先從集體開始整....

5月8號,在成都統(tǒng)一封閉集訓的國乒隊,集體返京。
返京這天,王勵勤可是把“統(tǒng)一規(guī)劃、統(tǒng)一安排”的紀律,給“焊死了”。

首先就是,所有隊員包括教練,男女分兩隊統(tǒng)一乘坐大巴趕往機場。

到了機場后,管你是教練、還是昔日冠軍,統(tǒng)一走普通安檢通道登機。

可誰想,孫穎莎剛下車就被代拍圍上了,虧得機場提前有措施,保安開了條道,孫穎莎才“獲救”。

王曼昱倒是聰明,帶著兩個小隊員快步往里沖,后頭倆小隊友笑得跟朵花似的。

然而,扎眼的來了,這次全隊統(tǒng)一坐經濟艙,就連拿過奧運冠軍的孫穎莎、王楚欽都沒能升艙。

這可跟劉國梁那時候,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國梁當主席那會兒,功勛隊員還能升個商務艙歇歇腳。

現在倒好,管你是世界冠軍還是奧運金牌,統(tǒng)統(tǒng)一樣都是經濟艙。

有路過的旅客偷拍了幾張照片,孫穎莎縮在經濟艙座椅上補覺,王楚欽全程黑著臉,看著確實比平時嚴肅不少。

王勵勤這一招,引起了不少爭議。
老球迷拍大腿叫好,說早該治治飯圈那套歪風。

可年輕粉絲不干了,有人把國足搬出來比:"男足包機沒人罵,我們奧運冠軍坐個商務艙怎么了?"

更有人翻舊賬,說王勵勤當隊員時也沒少接廣告,現在倒管起別人來了。

但這變化背后的門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兒,大家也都懂。
國乒這些年被飯圈文化鬧得夠嗆,粉絲們追星追到訓練基地門口的事可沒少發(fā)生。

就連賽場上的一舉一動,都能被粉絲們“磕個糖”出來。
整天這個CP,那個CP的,出個門都能被粉絲、代拍圍追堵截。

所以,王勵勤這招"集體行動"算是釜底抽薪,甭管你多大腕兒,都得跟著隊伍步調走。

就連坐飛機這種小事都統(tǒng)一安排,擺明了是要掐滅“個人主義”的苗頭。

不過,王勵勤這次“重振國乒精氣神,整改以往的歪風邪氣”,還真不是臨時起意,裝個樣子。

眼下國外對手越來越兇,就拿“小日子”來說,張本美和才15歲就敢跟我們主力叫板。

而且世界排名已經進前十了,甚至他們還揚言,組隊專門研究孫穎莎的打法。

反觀我們雖然很穩(wěn),但男隊主力馬龍、小胖還在扛大旗,小將王楚欽還不穩(wěn);

而女隊雖然領先,但是陳夢、王曼昱身上都有老傷,只有孫穎莎算是主力。

所以這次,為了備戰(zhàn)多哈世乒賽,組織封閉訓練,王勵勤還特意把許昕這些退役的老將,給請了回來當陪練,連在德國打聯賽的林高遠都給召回來了。

訓練強度更是前所未有的嚴厲,簡直像是回到了08年備戰(zhàn)奧運的時候,當年也是這么往死里練。

而且,國乒現在的變化確實不小。以前劉國梁當主席時,更多是把握大方向,像這次從訓練到行程全程盯梢的事,還真少見。

看來,王勵勤這幾招,擺明了這次多哈世乒賽,是勢在必得。
而這次,國乒隊到北京簡單修整后,11號就要飛到卡塔爾,對戰(zhàn)世乒賽。

如果這次真能包攬冠軍回來,現在的爭議就會變成掌聲,也就意味著王勵勤的成功。

結語
說到底,競技體育最終還是要要靠成績說話。
當年劉國梁"養(yǎng)狼計劃"被罵得狗血淋頭,后來不也證明是高瞻遠矚?

王勵勤這波操作,到底是"刮骨療傷"還是"用力過猛",等世乒賽獎杯擺上桌的那一刻,自然會見分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