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zhàn)爆發(fā)后,印度遭遇了“致命”的打擊。

印度空軍的陣風戰(zhàn)斗機被霹靂-15E擊中。

然后事情出現反轉,霹靂-15E導引頭居然被印度群眾找到了。

引導頭是導彈在沖突中擊中目標后,其部分引導組件。

引導頭至關重要,可以說是“核心機密”了。

這東西現在掌握在印度人手里,他們會拿來干嘛?

不怕他們拿去研究,就怕他們告訴美國。

5月7日在克什米爾高空爆發(fā)的空戰(zhàn),印度空軍的陣風戰(zhàn)斗機被霹靂-15E擊中。

新華社援引印度報道,印度當天就有三架戰(zhàn)斗機被毀。

在印度旁遮普地區(qū)發(fā)現霹靂-15的殘骸。

霹靂-15的引導頭,被印度群眾找到了。

在討論技術泄密之前,得先說清楚,霹靂-15到底牛在哪。

很多人對導彈的印象,還停留在“射得遠”“打得準”這些表面層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霹靂-15可不止如此。

真正的殺手锏,不是遠距離發(fā)射,而是那個“聰明得離譜”的導引頭。

能識別、追蹤、規(guī)避干擾,并精準鎖定目標,這在戰(zhàn)斗機高速機動、電子干擾頻繁的空戰(zhàn)環(huán)境中,是極為難得的本事。

更關鍵的是,用的是中國自主研制的AESA雷達。

這東西就是“導彈界的大腦”,不像過去的導引頭只會機械盯著目標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ESA可以實時掃描、分析環(huán)境,還能甄別假目標。

甚至能在敵方開啟電磁干擾時,動態(tài)切換頻段,繼續(xù)追蹤目標不丟失。

這種技術過去只有美俄掌握,但霹靂-15把它落地到了中程導彈身上,性價比、實戰(zhàn)能力統(tǒng)統(tǒng)拉滿。

更別說搭載的是雙脈沖固體火箭發(fā)動機,這東西一開,導彈在飛行過程中能做二次加速,打擊距離幾乎翻倍。

公開資料顯示,霹靂-15的射程能達到150公里以上,對手連你在哪都還沒看清,就被鎖定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簡單說,這是一種為五代機量身打造的導彈,這不是一般國家能造得出來的。

從印度的角度看,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對空空導彈技術的渴望,印度從來沒掩飾過。

自研的Astra導彈問題頻出,改進型也始終突破不了100公里射程的技術瓶頸。

這時候,一枚疑似完整的霹靂-15導引頭擺在你面前,你會不動心?

可問題在于印度能不能“啃得動”這塊硬骨頭。

首先技術門檻擺在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ESA雷達模塊不是單獨存在的,背后需要支撐的是一整套復雜的電子系統(tǒng),從T/R組件的穩(wěn)定性,到信號處理算法,每一項都足以卡住一個科研團隊好幾年。

更別說材料本身,用的是高頻氮化鎵芯片,而非常見的砷化鎵,這類材料不僅貴得離譜,印度也沒能力量產。

這導彈不是拼裝玩具,不是你有零件就能裝出一模一樣的成品。

關鍵技術全靠中國軍工多年來的系統(tǒng)化能力——這不是一臺設備的問題,而是制造生態(tài)的成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從技術上說,印度即便把導引頭拆得再細,能理解的也只是“表層的結構”真想復刻,別說五年,十年都懸。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個導引頭沒有威脅。

技術有時候不是為了“復制”,而是“參照”。

只要落入美國手中,不用全學,只需要知道怎么做抗干擾、頻率是哪個區(qū)段、結構用了哪些巧妙手法就足以破解你的優(yōu)勢。

這才是泄密的可怕之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霹靂-15E的射程是其另一大亮點,最大射程達到145公里。

在實際戰(zhàn)斗中,這使得它能夠在敵機尚未接近戰(zhàn)斗距離時就進行有效打擊,這為作戰(zhàn)方提供了更大的戰(zhàn)略靈活性。

霹靂-15E的遠程打擊能力不僅超越了大多數,也成為空戰(zhàn)中的重要武器。

特別是在面對印度空軍的“陣風”戰(zhàn)機時,霹靂-15E展現了其不小的優(yōu)勢。

陣風戰(zhàn)機的作戰(zhàn)半徑和機動能力強大,但霹靂-15E通過其超視距的打擊能力,成功在遠距離內擊中了目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再看導彈上的那塊AESA雷達殘骸,雖然已經是2015年的技術,但能做到192個T/R組件,還能保持鎖定、抗干擾,放到今天也不過時。

何況這是10年前的版本。

如今的霹靂-15,可能早就換了芯片升級了算法,性能會比這次打出去的版本更進一步。

印度跟美國的軍事合作,在近幾年明顯加速。

2018年簽署的《通信兼容與安全協(xié)定》已經讓雙方能在戰(zhàn)場上共享敏感數據,隨后的BECA協(xié)議更是進一步打通了印度使用美軍衛(wèi)星導航和情報的權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底,美國不怕你掌握技術,就怕你掌握的技術比它更先進。

美國現在主推的是AIM-260“聯合先進戰(zhàn)術導彈”,說是要壓過霹靂-15。

聽上去很厲害,但目前還沒完全服役。

等真正上天實戰(zhàn),還得幾年。

而中國這邊,不止有霹靂-15,霹靂-17都已經在路上,射程更遠、技術更新。

霹靂-15能火,不是因為它有多花哨,而是在今天這種遠距離快速決策的空戰(zhàn)環(huán)境里,真的能打、打得準、打得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霹靂-15E導彈的表現來看,不僅在技術上取得了突破,也在戰(zhàn)略層面展現了其強大的打擊能力。

印度是否會通過回收殘骸獲取導彈核心技術。

從技術層面來看,霹靂-15E的外貿版本并未包含所有的核心技術。

中國的“自用版”霹靂-15導彈,尤其是在導引頭和制導技術上,相比外銷版本擁有更高的性能水平,且在設計時已經考慮到避免技術外泄的問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霹靂-15E的設計中,導彈的核心技術并不會因為碎片化的殘骸而輕易被破解。

外貿版和自用版的區(qū)別不僅僅體現在導引頭和發(fā)動機上,還有包括電子戰(zhàn)抗干擾能力等方面的差異。

所以想破解我們的霹靂-15E技術可沒那么容易。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