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的伊斯蘭堡,總統(tǒng)府地下掩體里,阿尤布·汗攥著前線的急電雙手顫抖——印度裝甲師距首都僅剩300公里。絕望中,他望向東方喃喃自語:“或許只有那個曾讓印度潰敗的國家能救我們……”

此時北京中南海的燈光徹夜未熄,毛澤東指間香煙的明滅,將決定兩個國家的命運。

誰也不會想到,這場南亞危局竟催生出“比喜馬拉雅山更高”的友誼傳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南亞火藥桶:克什米爾的百年恩怨

1947年印巴分治時,英國殖民者留下的“蒙巴頓方案”就像把鑰匙插進了火藥桶。克什米爾地區(qū)77%的穆斯林要求加入巴基斯坦,卻被信奉印度教的土邦王強行歸屬印度。這個海拔4000米的“亞洲心臟”,自此成為世界海拔最高的戰(zhàn)場。

1965年8月5日凌晨,7000名巴基斯坦突擊隊員翻越冰川奇襲印控區(qū),第二次印巴戰(zhàn)爭正式爆發(fā)。

初期的勝利讓巴軍推進至克什米爾首府斯利那加郊外,但印度很快調(diào)集15萬大軍反撲。T-54坦克碾過旁遮普平原,米格-21戰(zhàn)機晝夜轟炸拉合爾。時任印度國防部長恰范在議會叫囂:“要在宰牲節(jié)前把新月旗插上伊斯蘭堡總統(tǒng)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求救信號跨過喀喇昆侖

9月6日深夜,巴基斯坦駐華大使羅查硬闖外交部,帶著汗?jié)竦那缶刃乓姷街芏鱽?。信箋上還沾著彈片灼痕:“中國是我們最后的希望?!?/p>

此時伊斯蘭堡已開始焚燒機密文件,美國第七艦隊卻在孟加拉灣游弋,蘇聯(lián)塔斯社幸災(zāi)樂禍地宣稱:“南亞將見證一個新國家的誕生?!?/p>

毛澤東在菊香書屋的地圖前站了整夜。總參報告顯示:印軍在中錫邊界春丕河谷新建了36個哨所,距亞東僅20公里。軍事參謀們爭論不休時,主席突然轉(zhuǎn)身:“三國時諸葛亮怎么救東吳的?”見眾人錯愕,他夾著煙卷的手重重敲在喜馬拉雅山脈模型上:“攻敵之必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通牒:紙上的驚雷

9月17日《人民日報》頭版如同投下政治核彈:“印度必須在72小時內(nèi),拆除中錫邊界全部工事!”這封由毛澤東親自修改的檄文,字字千鈞:“印度政府的侵略邏輯是,凡是它已經(jīng)占領(lǐng)了的地方,都是它的;它想要占領(lǐng)而尚未占領(lǐng)的地方,也是它的?!?/p>

新德里議會大廈頓時炸鍋。曾親歷1962年潰敗的印軍第4師師長帕塔尼亞臉色煞白:“中國人在麥克馬洪線展示的穿插戰(zhàn)術(shù),足夠把我們切成碎塊?!?/p>

前總理夏斯特里的機要秘書回憶:“那三天總統(tǒng)府電話沒停過,前線指揮官都在問會不會腹背受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冰峰鐵騎: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就在通牒發(fā)出的同時,西藏軍區(qū)某汽車團頂著暴風雪向乃堆拉山口輸送物資。戰(zhàn)士們用鐵鍬在冰墻上鑿出通道,牦牛馱著拆解的榴彈炮部件攀越5300米達坂。印度偵察機拍到的照片顯示:中錫邊境突然出現(xiàn)20個新搭建的營區(qū),夜間燈火綿延數(shù)公里。

這個“空城計”徹底擊垮了印軍心理防線。東線司令官喬杜里連夜致電總理:“我們不可能同時在西北和東北兩線作戰(zhàn)?!?/p>

9月23日子夜,距離最后時限還剩7小時,印度外交部照會中方:同意撤軍。而在伊斯蘭堡,阿尤布·汗捧著電報熱淚盈眶:“真主派來了最意想不到的守護者?!?/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鋼鐵駝隊:跨越世界屋脊的支援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zhàn)爭爆發(fā)時,中巴邊境的喀喇昆侖公路尚在建設(shè)中。為突破印度海軍封鎖,中國創(chuàng)造性地開辟“空中絲綢之路”:伊爾-18運輸機在萬米高空與噴氣氣流搏斗,將59式坦克拆解空運;新疆軍區(qū)的汽車兵在零下40度嚴寒中,用溫水給油箱解凍后持續(xù)奔馳72小時。

巴軍上校阿卜杜勒在回憶錄寫道:“當我們用中國提供的63式火箭炮摧毀印軍坦克群時,那些北京來的軍事顧問正和士兵們蹲在戰(zhàn)壕里啃馕餅?!边@種并肩作戰(zhàn)的情誼,最終凝結(jié)成中巴邊境罕薩河谷的紀念碑,上面用烏爾都語和漢語刻著:“共歷生死,永不相負?!?/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戰(zhàn)略遠見:毛澤東的三重考量

解密檔案顯示,1965年的決策絕非一時義憤。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曾詳解:“保巴基斯坦就是保新疆,南亞有個親華政權(quán),美蘇在西北就難做文章?!边@與其1938年《論持久戰(zhàn)》中“建立最廣泛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戰(zhàn)略思想一脈相承。

周恩來在給巴基斯坦的復電中特別強調(diào):“我們的支持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這與某大國總是附帶軍售條款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1972年布托訪華時,毛澤東在病榻上仍叮囑:“要把中巴公路修成和平之路。”

參考資料:《毛澤東外交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中央文獻出版社)、《印巴戰(zhàn)爭全史》(軍事科學出版社)、《喀喇昆侖公路建設(shè)紀實》(交通出版社)、《南亞地緣政治研究》(世界知識出版社)、《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史》(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