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籃球圈再次變得熱鬧了起來,19歲新星楊瀚森正式宣布參加今年的NBA選秀,成為繼周琦之后最接近出道NBA的中國球員。這事兒還得從一場采訪節(jié)目說起——知名解說楊毅、楊健邀請周琦做客節(jié)目,聊到楊瀚森的未來時,周琦給出了自己的建議,心態(tài)得放平,NBA有很多黑人球員,骨子里瞧不起咱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要知道,楊瀚森本賽季在CBA常規(guī)賽場均砍下16.6分10.5籃板3助攻1搶斷2.6封蓋的數據,帶隊打進季后賽,數據比本賽季的周琦還亮眼。可周琦卻沒給“后浪”畫大餅,反而掏心窩子講起自己的經歷;他特別提到,楊瀚森的天賦和條件確實夠格,但NBA的環(huán)境比國內殘酷。

周琦還自曝當年去NBA的“心酸”,等于說自己是兩眼一抹黑,啥也不懂就去了。當時火箭隊根本沒給我心理建設,直接扔到場上挨揍。現(xiàn)在楊瀚森不一樣,有團隊規(guī)劃、有前輩提醒,但就算這樣,他也得做好‘被羞辱’的準備——不是人家故意針對你,是文化差異、生存規(guī)則不同。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他還給了句大實話,咱不一定非得進常規(guī)輪換,哪怕從發(fā)展聯(lián)盟打起,然后打夏季聯(lián)賽,夏天跟著球隊訓練;就已經算是國內頂級了,你能有這種這種條件,其他球員不一定會有這種條件。

周琦這番話聽著有些扎心,但揭開了中國球員闖蕩NBA的不容易,那里確實是個弱肉強食的高水平舞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自身看,楊瀚森得先過“心理關”;NBA是肌肉森林,更是人性試煉場。周琦當年在火箭隊,明明身高臂展占優(yōu),卻總被教練按在板凳末端,為啥?技術粗糙是其一,但更致命的是“軟蛋”標簽。黑人球員從小在街頭籃球文化里長大,身體對抗是本能,而中國球員從小被教練護著,到了NBA才發(fā)現(xiàn),這里沒人慣著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楊瀚森雖然數據漂亮,但CBA的對抗強度和NBA差了幾個檔次,一旦被針對,心態(tài)崩盤是分分鐘的事。

從外部看,種族歧視是繞不開的坎。周琦說“黑人瞧不起我們”,這話刺耳但真實。NBA歷史上,姚明靠情商和技術打破偏見,易建聯(lián)卻因性格內向被邊緣化。更殘酷的是,這種“瞧不起”未必是惡意,而是文化隔閡。黑人球員習慣了垃圾話、身體碰撞,中國球員卻習慣“以和為貴”,這種反差容易被解讀為“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謂的“黑人瞧不起我們”,在語言上、身體上看似挑釁不大,實則是一種隱性霸凌——他們用這種方式試探你的底線,你若退縮,就永遠抬不起頭。

但最根本的,是“生存邏輯”的差異,NBA是商業(yè)聯(lián)盟,球員靠實力說話。周琦當年在火箭隊,常規(guī)時間都撈不到,因為管理層覺得“中國市場”比不過“即戰(zhàn)力”。楊瀚森現(xiàn)在條件更好,但NBA球隊會為了他調整戰(zhàn)術嗎?未必。周琦建議“先打發(fā)展聯(lián)盟”,有點兒曲線救國的感覺——先證明自己能在美國籃球體系里活下來,再談夢想。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事兒也戳中了中國籃球的痛點,我們總在抱怨NBA不給我們機會,但有沒有想過,機會是靠拳頭搶來的?姚明當年增重練出背打,易建聯(lián)開發(fā)出中投,周琦在澳大利亞練出對抗,哪個不是拿命拼出來的?楊瀚森的天賦值得期待,但若帶著“天選之子”的包袱去NBA,怕是連發(fā)展聯(lián)盟都混不明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底,周琦這番話不是潑冷水,而是給楊瀚森提了個醒。想要得到NBA球員的尊重,先脫掉“中國球員”的標簽,得用肌肉和血性讓對手閉嘴。楊瀚森,你準備好了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