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工增雨咋冒出雞蛋大冰雹?農(nóng)民車主都遭了殃!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西安干旱了好幾個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麥田里的麥子二三十厘米高就抽穗,麥穗短得讓人發(fā)愁。

城里刮風時塵土飛絮亂舞,口罩成了出門必備。

氣象局瞅準機會搞人工增雨,5月8號發(fā)射48枚火箭彈。本以為能等來酣暢大雨,早上卻只下了點零星小雨。

晚上劇情突變,雞蛋大的冰雹組團砸下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地里莊稼被砸得東倒西歪,農(nóng)民伯伯心疼得直嘆氣。路邊汽車被砸得滿是凹痕,車主看著愛車直犯愁。

網(wǎng)友一下子炸開了鍋,紛紛追問是天災還是人禍。活了幾十年,頭回遇到這么夸張的天氣陣仗。

西安人現(xiàn)在就盼著,老天爺趕緊來場正經(jīng)雨。

咱先說說這干旱背景,去冬今春降水少得可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月下旬全省平均降水量,是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4月16日水利廳啟動干旱四級應急響應,早早就開始行動。5月8號的人工增雨,本是想緩解旱情壓壓塵。

三輪作業(yè)打了48枚火箭彈,還燒了27根焰條。

白天那點小雨根本不解渴,田地都沒吸飽水。

晚上對流云突然瘋長,預警連著發(fā)了好幾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未央雁塔下起冰雹,有的足有一兩厘米大。8級大風呼呼作響,屋頂上響聲不斷。這麥子正處抽穗灌漿期,遭這一劫收成怕要打折扣。

停在外頭的車玻璃碎了不少,車主損失不小。

網(wǎng)上詞條迅速沖上熱榜,大家爭論不休。有人覺得是人工增雨惹的禍,好好的雨咋變冰雹了?氣象專家趕緊回應,說冰雹靠強對流和上升氣流。

人工增雨只是撒點碘化銀,沒那么大本事變冰雹。增雨預案里其實寫了可能有雷電冰雹,可誰注意到細節(jié)?大家一聽人工增雨就覺得是好事,沒想到有風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后有人抱怨預警太晚,提醒太少讓人措手不及。這保險問題也冒出來了,大多保洪水,冰雹賠的不多。

農(nóng)戶受了損失沒說法,心里能不堵得慌嘛?其實這種情況不是頭一回,別的地方也有類似事。

2013年新疆博州防雹火箭打晚,還是下了冰雹。2023年遼寧吉林沒增雨,一樣突發(fā)冰雹讓人無奈。這說明冰雹這事兒難預測,增雨不增雨都有風險。

山東安徽搞增雨時,都會提醒注意冰雹問題。可風險一來,總有人覺得該有人背鍋。干旱時大家盼雨心切,總覺得人工增雨能救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這事兒得看天上的云“給不給面子”,云發(fā)展太快有隱患。預警發(fā)布也得更實在,別整太專業(yè),讓老百姓聽得懂。

比如直接說“今晚可能下雨下冰雹,車別停外面,麥子蓋蓋膜”。

其實今年西安搞了11次人工增雨,累計多下4億噸水。

壓了灰塵、蓄了水庫,可一次冰雹就讓人記住了壞的。這損失到底咋算,農(nóng)民車主心里都盼著有個說法?,F(xiàn)在天氣越來越極端,光靠補貼怕是不夠。

能不能搞點“冰雹保險”?按雷達氣象數(shù)據(jù)自動賠付。

把風險分攤出去,農(nóng)戶車主也能少點后顧之憂。人工增雨的“度”該咋把握?

咱老百姓心里都盼著有個準數(shù)。

天氣無常咱得想對策,提前防范比事后發(fā)愁強。關注天氣號,及時了解預警信息,心里有準備。以上信息供參考,具體以氣象部門發(fā)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