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國梁請辭乒協(xié)主席的消息傳來時,不少乒迷在內(nèi)心五味雜陳的同時,很快也意識到,國乒此次頂層人事變動,并非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一方面,對于新上任的乒協(xié)主席而言,成績的壓力重逾千金;另一方面,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乒、尤其是男線,梯隊建設的青黃不接肉眼可見。
巴黎奧運會國乒包攬五枚金牌之后,隨著馬龍、樊振東和陳夢等功勛核心淡出國際賽場,國家隊也出現(xiàn)了一些成績波動——比如亞錦賽的失利;以及剛剛結(jié)束的中國澳門單打世界杯,巴西一哥雨果接連擊敗國乒悍將奪冠;甚至是這半年來的WTT青年賽,國乒后備梯隊的表現(xiàn),亦是令人擔憂。
如此風雨飄搖的時刻,換下曾經(jīng)作為國家隊主心骨多年的劉國梁,新上任的主席,他靠譜嗎?
然而,當大家看到新的中國乒協(xié)主席的名字時,躁動的心頓時便安靜了下來。
王勵勤。
這個男人,還是運動員的時候,球風就以簡單、直接、堅韌和扎實而著稱,而他的人品亦是一如球風,將正直二字寫入骨髓。
在退役后,與其他隊友選擇進入國家隊教練組不同,王勵勤回到了上?;鶎樱x擇成為了一名體育管理者,一步一個腳印,做的全是最細致、最基礎的工作,默默將上海乒乓的基礎夯實。
如果說,在這個國乒商業(yè)化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的敏感時刻、在這個諸多亂象愈發(fā)不可控的時刻、在這個人心如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時刻,需要有一個讓大家都信服的人出來主持大局,那么王勵勤,絕對是最適合的人選。
王勵勤的母親曾經(jīng)不無得意地說過,她之所以給自己兒子起這個名字,取的就是“勵精圖治,天道酬勤”之意。
而縱觀王勵勤的整個職業(yè)生涯,“天道酬勤”四個字,正是最好的寫照。
這并不是說他沒有天賦——恰恰相反,王勵勤是國乒歷史上都極為罕見的身體機能怪獸,他身高臂長、護臺面積大,他腳步靈活、側(cè)身調(diào)整速度極快,他正手力量之大、舉世無雙,他熱愛長跑、體能驚人,他嚴格自律、傷病極少……
這樣一塊璞玉,誰見了不動心?
卻偏偏他性格內(nèi)斂,心思純靜,頗有幾分金庸筆下少年郭靖的影子——當然缺點也是一樣的,拙于應變,不善交流。
這也導致了王勵勤的球風異常簡單直接,往往是直接劈長逼迫對手反拉,然后自己快速側(cè)身,進入正手大力弧圈的舒適區(qū)——然而一旦對手控短斗臺內(nèi),或者反手加質(zhì)量,他便往往會陷入苦戰(zhàn)。
早年的王勵勤,讓教練蔡振華是“又愛又恨”,愛他的天賦橫溢,恨他的不知變通。
尤其是1997年世乒賽和年終總決賽兩次輸給薩姆索諾夫,99年世乒賽輸給實力不強的法國“小提琴手”埃洛瓦,接下來的世界杯更是連日本削球手松下浩二也敢輸,氣得蔡振華對他劈頭大罵:“打球不動腦子,木得很?!?/p>
王勵勤也不回嘴,只是默默點頭:“是我腦子不夠?!?/p>
反倒把蔡振華再一次氣得夠嗆——仿佛有一種洪七公被郭靖拿捏的既視感?
這也讓王勵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背負著“技術(shù)一流,心理素質(zhì)三流”的標簽。
但即便是慧眼如蔡振華,當時也沒能猜到,王勵勤之所以在大賽里表現(xiàn)失常,完全不是什么膽怯引起的想贏怕輸,反而是因為過于強烈的責任心在作祟——這個還不到20歲的小伙子固執(zhí)地認為,自己既然打到了世界排名第一,就必須要擔起為國家隊贏下所有對手的責任來。
“責任感”這個詞,幾乎伴隨著王勵勤的一生。
根據(jù)王勵勤在上海閘北區(qū)少體校的啟蒙教練沈益民所說,12歲那年,王勵勤代表上海參加全國少年乒乓球夏令營時,不慎被同學弄傷了右手拇指,他疼得一夜沒睡,指甲變黑脫落,拇指腫得像蘿卜一樣。沈教練想要放棄比賽,但王勵勤死活不答應,經(jīng)過包扎之后堅持上場,鮮血從繃帶里滲出,順著球拍滴落,但他還是堅持打完了比賽。
1995年,王勵勤在國外打比賽時,發(fā)力過猛拉斷了右手臂肱肌頭,當時他疼得連球拍都握不住,不過還是堅持打完了比賽?;貒螅氖诌€是疼得握不住球拍,為了不影響訓練,他把球拍柄用銼刀銼掉,硬生生頂著疼痛回到球桌前。
這種強烈的自我責任感,讓王勵勤有時候會過于追求細節(jié)上的完美,表現(xiàn)在他日常生活中的典型,就是粘球拍這件事——他總是一遍又一遍地刷膠,一次又一次地檢查凹凸平面,其他人三下五除二就能粘好,他卻能不厭其煩地弄上許久。
2007年底,國乒進行過為期一周的短軍訓,王勵勤毫無爭議地獲得了訓練和內(nèi)務的雙料標兵,據(jù)說是連教官看了都忍不?。骸霸趺淳腿ゴ蚱古伊四??來當兵多好。”
不過王勵勤剛出道時性格內(nèi)斂,又多少有些少年叛逆心理,不太喜歡與教練溝通交流,這才導致多次輸球之后錯失悉尼奧運會單打名額。
但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王勵勤在和雙打搭檔閆森在真正經(jīng)歷了一次奧運會的完整洗禮,并在決賽中擊敗孔令輝/劉國梁拿到冠軍之后,他終于意識到,自己過分追求完美的性格缺陷,才是阻礙進步的最大敵人。
在那之后,王勵勤開始有意識地改變自己,他開始嘗試主動與隊友、以及教練交流溝通,訴說自己太想做好反而表現(xiàn)得束手束腳的苦惱。
放下心結(jié)之后,王勵勤在球場上也迎來了蛻變。
2001年世乒賽,他一路殺進決賽,但上來就被孔令輝打了個2-0,不過他這次沒有急躁,反而沉下心來穩(wěn)扎穩(wěn)打,成功翻盤,并拿到了自己職業(yè)生涯里第一個單打世界冠軍頭銜。
2002年釜山亞運會,國乒屢屢失手,連續(xù)丟金,關(guān)鍵時刻是王勵勤站了出來,男團關(guān)鍵戰(zhàn)逆轉(zhuǎn)吳尚垠,男單決賽打崩莊智淵,保住了兩枚金牌,真正成為國家隊的定海神針。
“二王一馬”組合,是許多老球迷們最美好的回憶。
當時雖然孔劉雙子星的橫空出世已經(jīng)打破了瑞典王朝的統(tǒng)治,但世界乒壇并沒能被國乒大一統(tǒng),反而呈現(xiàn)出某種百舸爭流、百花齊放的奇景。
究其原因,大概是當時短短數(shù)年內(nèi),乒乓球項目不管器材還是規(guī)則都進行了劇烈的變動和改革——小球換大球,膠水換無機,5局3勝換7局4勝,21分換11分……
這使得各種技術(shù)、各種流派的頂尖高手,都能在國際乒壇上占據(jù)一席之地。
不算老驥伏櫪的天驕瓦爾德內(nèi)爾,國際乒壇上數(shù)得上號的人物有:反手王佩爾森、巨人薩姆索諾夫、金童波爾、魔術(shù)師施拉格、拼命三郎柳承敏、高球王梅茲、小旋風莊智淵、暴力狂格林卡……
這些人的江湖地位,每一個都不遜色于今天的雨果與張本智和,甚至猶有過之。
而二王一馬所領銜的中國隊,就是這樣一個個的打過去,打敗、打服這些高手,才有了后來國乒壓倒性的王朝統(tǒng)治。
最經(jīng)典的一幕出現(xiàn)在2005年國球大典,中國明星隊對陣世界明星隊,王勵勤作為先鋒大將出戰(zhàn),結(jié)果連續(xù)五個3-0,先后送走了波爾、薩姆索諾夫、吳尚垠、格林卡和施拉格五大高手,技驚四座。
令人扼腕的是,二王一馬生于同一時代,經(jīng)常在三大賽中互相兌子,以至于三人最后都沒能完成大滿貫……
盡管三座世乒賽冠軍也足以在中國乒乓球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但乒迷們每每總是為王勵勤感嘆——他當然有大滿貫的實力,但很多時候,他在比賽中就是輸在太過于正直。
2004年雅典奧運會,彼時技術(shù)和身體狀態(tài)都在巔峰的王勵勤,被認為是金牌的最有力爭奪者,但半決賽他與王皓狹路相逢,最終王皓利用“無限放短+盯死反手”的針對性戰(zhàn)術(shù)擊敗了王勵勤。
2008年北京奧運會,王勵勤狀態(tài)依然出色,但這次半決賽撞上的是馬琳。
結(jié)果比賽剛開始,王勵勤的球拍磕到球臺,導致邊緣膠皮破損,馬琳主動向裁判提出王勵勤需要更換球拍,王勵勤也沒有堅持,而是換了塊備用拍——最終,王勵勤2-4不敵馬琳。
賽后,王勵勤只是說自己準備得不夠好,對方利用規(guī)則很合理:“能看到三面五星紅旗同時升起,我覺得其他的都算不了什么?!?/p>
張繼科說“力哥訓練從來不遲到,永遠第一個去?!?/p>
馬龍也曾透露,以前王勵勤當隊長的時候,很少會去說什么,只會默默地去做,但大家都很服他。
那是因為王勵勤訓練最刻苦,平日里最自律,練得也最多,而且還特別較真。
2001年,王勵勤被上海交大破格錄取,選的體育管理專業(yè),但因為平日里需要訓練和比賽,一直修不夠課時和學分。
按照上海交大的規(guī)定,特殊情況下最多只能延期6年畢業(yè)——同期和王勵勤一起進入交大的另一位隊友,也沒能修夠?qū)W分,但頂級運動員多的是高校愿意招攬,那隊友直接換個學校,很快拿到了學位證。
偏偏王勵勤一板一眼,找到校領導,表達了自己想要學習上進的愿望以及一定會修夠?qū)W分的決心,校長大筆一揮,特許王勵勤修習到畢業(yè)為止。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愿意開這樣的特許先例?!毙iL還專門就這件事做出了解釋:“但既然對象是王勵勤的話,我想大家都能接受和理解。”
就這樣,王勵勤邊打球邊讀書,認認真真地掙學分,硬是讀了12年之后,才拿到了自己的學位證。
2013年巴黎世乒賽后,深感力不從心的王勵勤逐漸淡出了國家隊,并在年底正式宣布退役。
退役后,他并沒有像馬琳和王皓那樣選擇成為一名教練。
有人說是家庭的原因,有人說是上海家鄉(xiāng)的召喚,也有人說是他平時太過于孤直的作風導致缺乏人脈運作,但王勵勤在多年后自我解釋道:“我覺得自己并不適合當教練,想要找到更適合自己去做的事情……我離開上海20年,但家在上海,現(xiàn)在我退下來了,未來如果要轉(zhuǎn)型的話,我想要回饋上海乒乓。”
就這樣,他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家鄉(xiāng)上海,選擇了符合自己專業(yè)的體育管理崗位,就任上海乒羽中心主任。
此后,王勵勤逐漸消失在大眾視野當中,偶爾出現(xiàn)在新聞里,畫風也與他人分外不同。
比如,他在上海主導了“百萬市民打乒乓”工程,覆蓋了全市300多個市區(qū),讓乒乓走進公園、走進校園、走進社區(qū),極大地促進了乒乓球項目的推廣和普及;
他推動上海青少年梯隊選拔體系突破了行政區(qū)域限制,豐富了基層選材范圍,青少年乒乓球賽事的參與人數(shù)每年都在創(chuàng)新高;
他整合資源,力推上海乒乓隊與中國乒乓球?qū)W院共建二線隊,前國手尚坤擔任教練,隊伍面向全市各區(qū)選拔人才,一線隊教練張洋也會定期前來指導、觀摩;
他大開方便之門,鼓勵基層企業(yè)和個人進修乒乓球業(yè)余教練和裁判;
他首創(chuàng)的基層教練員“雙認證”制度,以及一手建立的運動員醫(yī)療-教育-退役安置的全鏈條服務系統(tǒng),都被總局列為標準范本進行推廣;
在他的任下,上海乒協(xié)與基層社區(qū)達成了深度合作,定期舉辦社區(qū)賽事,讓奧運冠軍與社區(qū)民眾同享乒乓樂趣。
與曾經(jīng)的隊友不同,王勵勤并沒有選擇帶領后輩球員們?nèi)フ饖Z銀,他只是俯下身,植根于乒乓球的基層,扎緊籬笆,夯實泥土,澆水施肥。
就連他近期在乒超聯(lián)賽的公開講話,核心訴求仍是“必須用法律思維規(guī)范職業(yè)體育”。
提到王勵勤,就不得不提到樊振東。
雖然這兩人都是國乒歷史上有數(shù)的機能怪獸,但畢竟差著輩分——二王一馬里的王皓,嚴格說來比王勵勤和馬琳還要小著一輩,而出身八一隊的樊振東,算得上是王皓一手帶大的弟子。
但偏偏王勵勤與樊振東,最后也成了忘年交。
兩人在明面上最早的交集,是在2012年全國錦標賽,當時年僅15歲的樊振東擊敗王勵勤,順利進入國家隊。
也許是球風相似,也許是同樣心思純凈,年齡差了快20歲的兩人,此后私交往來逐漸密切。
2020年,八一隊解散,愛才惜才的王勵勤抓住機會,極力勸說樊振東轉(zhuǎn)入上海,并親自主持、協(xié)調(diào)和幫助樊振東解決落戶事宜,兩年后,樊振東終于注冊成為一名上海運動員。
巴黎周期的最后一年,因為賽場內(nèi)外的諸多不順心之處,樊振東的情緒一度非常低落,王勵勤不斷通過電話和短信開導和鼓勵。
巴黎奧運會,王勵勤親自為樊振東安排了一系列后勤保障,這才有了樊振東后來的奪冠——頒獎儀式后,樊振東走向看臺,王勵勤隔著欄桿一把握住他的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臉,兩人目光交匯,男人之間的友誼,盡在不言之中。
而現(xiàn)在,隨著王勵勤升任乒協(xié)主席之后,大家最為關(guān)注的一個問題就是——樊振東是否也會因此而回歸?
毋庸諱言,當前的國乒掌門之位,其實并不好坐。
一方面,功勛球員淡出國際賽場,后備梯隊卻沒能頂上,導致國乒成績出現(xiàn)了一些波動,亞錦賽和世界杯的失手,讓國乒團隊從教練到球員,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而一個月之后,又馬上要面臨多哈世乒賽的考驗。
另一方面,國乒的商業(yè)化改革已經(jīng)進入了深水區(qū),面對愈演愈烈的“飯圈文化”侵蝕,新上任的王勵勤也必須拿出相對應的措施來——盡管他此前也數(shù)次批評過飯圈亂象,但當前國乒的改革已經(jīng)有了基本的框架和藍圖,既得利益團體眾多,不太可能進行推倒式重建。
所以,如何構(gòu)建一個既能維系市場活力,又要遏制流量裹挾的監(jiān)管體系,將會非??简炌鮿钋诘闹腔酆褪滞?。
多年以來,王勵勤一直是以正直、自律而著稱,在上任后的短期內(nèi),他依靠自身威望服眾并不難。但難點在于,無論基礎工作做得再好,對于國乒而言,始終只有成績才是硬道理——有巴黎包攬五金的壯舉在前,洛杉磯六金勢必是不可動搖的目標。
現(xiàn)如今,男線這邊強敵環(huán)伺,女線這邊天賦驚人的張本美和也在不斷成長,而從更長遠來看,洛杉磯周期里乒乓賽制大改,雙打項目的回歸和混團項目的加入,也讓未來充滿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面對如此復雜的局勢,王勵勤,這個一直以來都保持著某種運動員純粹性的男人,是否還能堅守初心,以身為尺,為后續(xù)改革立下規(guī)矩,成為中國乒乓在改革深水區(qū)里最需要的領航力量呢?
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旅行的德魯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