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這幾年真是火藥味越來越濃,不管是軍事上、經濟上還是技術上,兩邊都憋著勁較量。
美國彭博社扔出一篇重磅文章,叫《中美力量差距懸殊?美媒:我國只有兩個選擇,不讓步就等著被毀滅》
中美軍事力量對比:差距到底有多大?
美國這軍事力量,絕對是地球上獨一份的存在。美國軍費開支高達8000億美元,這數字甩其他國家?guī)讞l街。光航母就有11艘,還是核動力的,能在全球隨便跑,隨便打。
美國在全球有800多個軍事基地,從歐洲到亞洲,從中東到非洲,哪兒都有它的影子。核武器、導彈防御系統(tǒng)、無人機技術,樣樣領先。

海軍能全球巡航,空軍機動性拉滿,陸軍還能快速部署,遇到啥安全威脅,分分鐘就能反應過來。
再看看美國的盟友體系,北約就不說了,日本、韓國、澳大利亞這些國家跟美國綁得死死的,軍事合作那叫一個緊密。
有了這些幫手,美國的戰(zhàn)略底氣更足了。簡單說,美國的軍事力量不光是自己強,還強在全球布局和朋友圈。

我國經濟起來了,軍事實力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我國軍費開支全球第二,雖然跟美國比差一大截,但也不容小覷。
海軍現在有3艘航母,還在造更先進的艦艇。導彈技術尤其牛,反艦導彈和彈道導彈能讓對手在西太平洋有點怵。網絡戰(zhàn)、太空戰(zhàn)、人工智能這些新領域,我國也沒落下,進步飛快。
不過跟美國比,我國也有短板。全球軍事部署差得遠,遠洋作戰(zhàn)能力還沒完全跟上,軍事盟友也不多,主要靠跟俄羅斯有點合作,再加上一些發(fā)展中國家的交流。
總體看,我國軍事崛起很快,但跟美國比,還是個追趕的角色。

中美軍事差距確實有,但也沒到“懸殊”到讓人絕望的地步。
美國在技術、經驗和全球影響力上占上風,尤其是盟友網絡,那是我國的軟肋。航母數量、技術成熟度、全球基地這些硬指標,我國短時間追不上。
但我國也有自己的殺手锏,像導彈技術和區(qū)域拒止能力,能在自家門口給美國制造麻煩。
我國面對的壓力和機會
光看軍事還不夠,國際環(huán)境對中美博弈影響也老大了。2023年的世界局勢挺亂,咱們看看對我國有啥沖擊。
2022年俄烏沖突打起來,到現在還沒消停。烏克蘭靠著北約撐腰跟俄羅斯干,但戰(zhàn)局拖著,誰也沒占到大便宜。
這事兒讓北約有點露怯,也有人開始懷疑美國是不是真能罩得住全球。

對我國來說,這事兒兩面看。一方面,美國忙著對付俄羅斯,分心了,對我國的壓力可能小點;另一方面,美國拉著北約搞對抗,也在警告我國:別跟我硬碰硬,不然有你好看。我國跟俄羅斯關系不賴,但也沒完全站隊,保持點距離,算是在夾縫里找平衡。
中東這塊能源寶地,一直是中美博弈的焦點。2023年,沙特跟美國鬧了點別扭。美國讓沙特增產石油壓油價,沙特直接說不干,轉頭跟我國簽了一堆能源和基建協(xié)議。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本·薩勒曼還故意冷落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擺明了對美國不爽。這信號挺明顯,中東國家開始在中美之間搖擺,我國的影響力蹭蹭上漲。
這對我國是機會,中東能源對我國太重要了,跟沙特關系好了,能源安全更有保障。美國在這塊的影響力有點下滑,但也沒到完全失控的地步。中東這盤棋,我國下得挺穩(wěn)。

東南亞是中美角力的另一個戰(zhàn)場,越南跟我國簽了電力供應和鐵路建設協(xié)議,經濟上明顯向我國靠攏。
越南本來是美國想拉攏的盟友,這么一搞,美國在東南亞的布局有點亂。菲律賓、印尼這些國家也在中美之間左右逢源,不想站隊太死。
這對我國有利有弊。利是經濟聯(lián)系更緊了,周邊國家不完全倒向美國;弊是美國肯定不甘心,會加大在東南亞的動作。我國得小心,別讓美國翻盤。

彭博社的警告有幾分真?
在美國國內,這話可能是給民眾和政客打氣,告訴大家:我們還能壓住我國。
但到了我國這邊,這話就變味了,成了挑釁,網上民族主義情緒一下就被點燃了。我國政府和老百姓都覺得,美國這是想用軍事和經濟手段逼我國低頭,但我國也不是嚇大的。
這威脅有幾分真?軍事上美國占優(yōu),但真打起來,成本誰都吃不消。毀滅我國?這話太大了,美國自己也得掂量后果。

我國面對壓力,沒坐著等死,而是主動出招。第一,跟俄羅斯、伊朗這些國家合作。第二,軍事上加速趕進度,西太平洋的軍力部署明顯加強。
第三,經濟上靠“一帶一路”和RCEP結交周邊國家,抵消美國的封鎖。還有科技自立,芯片、AI這些關鍵領域,我國砸錢砸得厲害,就是不讓美國卡脖子。
中美這競爭,短時間停不下來,但直接打起來可能性也不大。美國軍事強,經濟上卻得靠我國市場;我國經濟有分量,軍事上還得追。
兩邊在氣候變化、公共衛(wèi)生上還能湊一塊兒聊聊,關系不至于崩盤。不過臺灣問題、南海爭端這些燙手山芋,一個處理不好就容易擦槍走火。

中美力量對比這事兒,彭博社說得有點聳人聽聞。
軍事上美國確實領先,全球布局和盟友體系是硬優(yōu)勢,但我國崛起也不慢,尤其在自家地盤上不吃虧。國際環(huán)境對我國有壓力也有機會,像中東、東南亞這些地方,我國抓住了不少牌。
我國面對美國的警告,既不服軟也不莽撞,走的是穩(wěn)扎穩(wěn)打的路。未來中美關系,肯定還有不少波折,但世界也希望我們能和平共處。
參考資料
中美關系發(fā)展可走向“競容” 環(huán)球時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