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時光的褶皺里,我們都是追憶者

——我讀《四時桃源》

文|朱道

翻開應敏明的《四時桃源》,仿佛推開了一扇光影斑駁的木門,門后是一個多世紀,特別是最近60年的光陰。作者用真摯樸實的筆觸,將六十載春秋編織成一張記憶的網,打撈起那些沉入時光深處的碎片。這不是一本簡單的文集,而是一曲獻給逝去時光的挽歌,字里行間流淌著對故人、故宅、故園的深情凝望。

《四時桃源》,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時桃源》,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24年12月出版

作者筆下的親朋好友、同事玩伴,讓我想起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時桃源》宣傳海報

桃源路兩邊古宅的消逝,在作者筆下化作一聲悠長的嘆息。那些被拆掉的不僅是磚瓦梁柱,更是一個時代的文化記憶。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所描摹古宅的每個細節(jié),仿佛都在撫摸時光的紋路,體測前人的溫度。這種對傳統(tǒng)建筑消逝的哀傷,折射出整個時代的文化困境。我們拆掉的不僅是房子,更是與歷史對話的橋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源舊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源舊照

在記述外公、外婆、父母這些至親,以及自己成長歷程的系列作品中,作者展現(xiàn)出驚人的文字功力:真誠、動人,流暢、凝煉,抒情時飽含哲思,偶爾還夾雜些許詼諧。他不用華麗的辭藻,卻能將時光的質感寫得觸手可及。那些關于季節(jié)更替、生活變遷的描寫,就像一幅水墨長卷,徐徐展開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這種對時光的敏感,源于作者對生命的深刻體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源舊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源舊照

《四時桃源》最動人之處,在于它超越了個人記憶的局限,觸及了人類共同的情感經驗。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我們都在經歷著某種程度的文化失憶。作者用文字搭建起一座記憶的方舟,載著我們穿越時光的迷霧,尋找那些被遺忘的精神家園。

合上這本書,我仿佛聽到時光在耳邊低語。在這個物質豐裕卻精神貧瘠的時代,我們需要這樣的文字來喚醒沉睡的記憶。因為只有懂得追憶的人,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意義,才能在時光的褶皺里,找到屬于自己的桃源。

應敏明給上海著名影視導演夏曉昀先生簽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應敏明給上海著名影視導演夏曉昀先生簽書

1990年前后,我也在緱城工作過四、五年。那段時光里,我聽同事說起過應敏明兄。可我倆從未謀面。后面的30年中,有關敏明兄寫作、收藏的訊息偶有耳聞。巧的是,今年春節(jié)最后一個假日里,老友王琛讓我同時見上了兩位“神交”多年的朋友:應敏明、何曉道,而且還同時收到了他倆各自的新作!如果不是因為俗事的干擾,《四時桃源》,我應該是能在一天之內一口氣讀完的。閱讀《四時桃源》時,我心潮澎湃,深感敏明兄的文字對我胃口。我想,我在閱讀時的這份憂傷,也是源于我與他同屬于一個時代的人吧。

匆匆于2025年2月15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 源舊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桃 源舊照

鄉(xiāng)土寧海公益平臺

投稿郵箱:nbnh3889@163.com 微信:18969872107

□ 作者:朱道

□ 圖片:鄉(xiāng)土寧海工作室

□ 編輯:天姥老人

□ 審核:水東居士

□ 寧波南灣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