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爾關于量子理論的不確定性在物理學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但愛因斯坦渾身每個細胞都對這種解釋極度厭惡,他有一種經典的話:我不看月亮的時候它就不存在嗎?他極度不滿,因為他認為這個解釋為探尋最終答案的人們套上了枷鎖,他認為應該還存在一個更加根本的理論。
在波爾提出力量理論之后的十年里,愛因斯坦和波爾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爭論的焦點是,量子力學是否意味著對現(xiàn)實的否定。
緊接著,和另兩位科學家羅森和波多爾斯基一道,愛因斯坦認為他們找到了贏得這場爭論的途徑,他確信自己找到了哥本哈根解釋以及它所聲稱的現(xiàn)實只有在經過觀測之后才存在這一說法的致命缺陷。
愛因斯坦論點的核心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概念:糾纏。糾纏是一對命運相互交織的量子之間那種特殊而又極其緊密的聯(lián)系。
我們把兩個粒子當作兩個旋轉的硬幣來試著解釋這一現(xiàn)象。想象一下有兩個硬幣就是兩個電子,它們是同一事件中產生的,然后彼此分開,量子力學表明,因為他們是一起產生的,他們之間就發(fā)生了糾纏,他們之間的一些特性就永遠聯(lián)結在了一起,無論它們身處何方!
回想哥本哈根解釋,說除非你去測量這兩個硬幣,否則它們就既非正也非反。事實上,正和反的概念都不會存在,而糾纏使得這種奇怪的現(xiàn)象更加詭異!
當我們壓住第一枚硬幣讓它變成正后,由于這兩個硬幣因糾纏聯(lián)結在一起,第二個硬幣就會同時地變成反面。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無法預測測量的結果如何,只知道它們的狀態(tài)會永遠相反。
愛因斯坦抓住了這一點,因為這意味著這兩個硬幣之間的聯(lián)系太過詭異而無法想象,就好像這兩個硬幣之間存在著秘密的通信,而這種通信同瞬間穿越時空,即使這兩個硬幣一個在地球,另一個遠在冥王星!
愛因斯坦拒絕相信這種瞬時的,能超越光速的通信的存在,他的相對論正是表明沒什么能比光速還快,即使是信息也不能。那一個硬幣怎么能瞬間就知道另一個硬幣的行為呢?他甚至輕蔑地稱之為“超距幽靈”,并稱這是哥本哈根解釋中的一個致命缺陷,而且他有一個更好的解釋。
愛因斯坦相信存在一個更簡明的解釋,無論硬幣最終是正是反,它們的狀態(tài)早在我們觀測之前就已經決定了。他說盡管硬幣看起來好像是在觀測瞬間才決定它的狀態(tài),比如說正,而事實上硬幣的狀態(tài)很早之前就已經決定了,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
在愛因斯坦的眼中,量子一點也不像旋轉的硬幣,而更像是一副手套,左手和右手的。比如說把這副手套分裝在盒子里,在打開之前,我們不知道哪個盒子里裝的是哪只手套。
但當我們打開盒子,找到一只,比如說右手手套時,同時我們就知道另一個盒子里裝的是左手手套,兩支手套都沒有被觀測行為改變狀態(tài),從一開始它們就是要么是右手的,要么是左手的,唯一改變的只是我們的認知而已。
那么,哪一個才是對現(xiàn)實的真正描述呢?是波爾的硬幣,它們只有在我們觀察它們時才真實存在,并且還能神奇的彼此溝通,還是愛因斯坦的手套,盡管不為我們所知,但一開始就確定是左手還是右手的手套?換句話說,是愛因斯坦相信的客觀實在性,還是波爾堅稱的那種不確定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