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中醫(yī)刮起“國潮”風,不少人將“藥膳”養(yǎng)生作為首選,因為藥膳既有中藥材的藥性,又能讓食物變得更加美味。
但2023年時,浙江一位小伙卻差點因此丟掉了性命。

小伙只是在燉雞湯時加入了一味中藥,卻讓雞湯變成了毒湯,要不是搶救的及時,很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
那么小伙到底加了什么?為何會具有這么強的毒性?

美味雞湯為何產生毒性?
2023年的一天凌晨,浙江省立同德醫(yī)院接收了一位特殊的病人,患者姓張,當他被送到醫(yī)院的時候,已經出現(xiàn)了四肢痙攣,神志模糊的情況。
而根據(jù)囂張的家屬所說,他原本好好的,就是在喝了一碗雞湯后變成了這樣。

所幸家屬大概猜到了是雞湯的問題,并帶了樣品過去給醫(yī)生看,結果醫(yī)生只一眼,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所在,判定小張是烏頭堿中毒。

隨后便進行了一系列緊急處置,又是洗胃又是藥物導泄,在穩(wěn)住情況之后,又送到了急診重癥監(jiān)護室進行下一步的血液凈化。
經過一番折騰,小張算是有驚無險的被醫(yī)生從鬼門關拉回來了,之后又住了幾天院便回家了。

那么小張當時到底加了什么?原來,當天他加班回到家后,就想著做點好犒勞一下自己,正好冰箱里還有半只雞,小張就想著燉雞湯。
這本來沒有什么,問題就是小張的燉雞湯時放入了“附子”,這才產生了毒性,致使小張在喝完雞湯后出現(xiàn)了不適癥狀,還好家人發(fā)現(xiàn)及時,否則很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那么這種附子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有這么強的毒性?

小張在雞湯中加入的附子,其實是一種叫烏頭的植物的側根,這種植物全身上下都帶有毒性,而且尤其是根部毒性最強。

其中主根又叫做川烏,側根又叫做附子,其實這是一種中藥材,在臨床上有消炎麻醉、散寒止痛等諸多方面的療效。

可常言道是藥三分毒,而無論是川烏還是附子,不光有毒性,其毒性還很強,因為其中都含有一種叫做烏頭堿的成分。
這種東西,只要內服達到0.2mg就能引起中毒反應,要知道0.2mg可是0.0002g,所以足以可見這種成分的毒性之強,而如果是內服3-4mg就能致人死亡。

因為誤食烏頭堿而將自己置于危險的事例并不罕見,在今年3月份,杭州還發(fā)生過一起。
一名姓許的阿姨,因為天氣降溫,又自覺體質虛寒,于是就熬了一鍋附子排骨湯給自己補一補。

結果和前文的小張差不多,許阿姨喝完雞湯后半個小時,就開始四肢麻木,并出現(xiàn)了噴射狀嘔吐,在送往醫(yī)院之后,也是被轉入了重癥監(jiān)護室進行血液凈化。

如何避免烏頭堿中毒
想要避免中毒其實也很簡單,首先第一點就是切忌生用,因為煎煮之后烏頭堿的毒性會大大降低。
但要注意的是,普通的加工是很難破壞其毒性的,烏頭堿必須進行炮制,而且要長時間的煎煮,一旦出現(xiàn)煎煮不充分,或者是塊太大沒煮透的情況,就很可能造成中毒。

所以說,不是必要情況可以盡量避免食用含有烏頭堿的藥材,比如說烏頭、草烏、落地金錢等等,即便是需要食用,也應該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嚴格控制用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藥膳要按照科學方法來做,自己釀酒同樣要格外注意,今年浙江就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子,因為喝了自己的自釀酒結果導致烏頭堿中毒,在去年這樣的事情同樣也有發(fā)生。

所以說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了解的東西不要亂吃,如果真是吃了以后出現(xiàn)不適情況,一定要在第一時間前往醫(yī)院,或者是撥打急救電話。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