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瞬息萬變,人潮熙熙攘攘。

登上了時光的列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看到很多事,有些讓我們心生歡喜,有些則讓我們心有厭惡。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要學(xué)會“收”,回歸簡單生活,清理我們的朋友圈,哪些人品不好的人,一定要及時請出去。

主動跟這兩類人斷交,把時間留給值得的人,才是晚年最大的遠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情緒價值低的人

人和人之間的情緒是互相傳染的,和快樂的人在一起,我們能吸收快樂的情緒因子,讓自己也變得陽光起來。

相反,和情緒價值低的人在一起,我們的心緒也會變得頹喪消沉。

心理學(xué)中,有個著名的“情緒傳染實驗”,研究人員將一個笑容滿面和一個愁眉緊鎖的人關(guān)在同一房間里,觀察記錄他們的情緒變化。

半個小時不到,房間里的氣氛變得壓抑而冰冷,原來那個笑容滿面的人,笑容消失了。

可見,不良情緒的傳染能力遠高于好情緒帶來的影響。

我的一個朋友是個天生的樂觀派,無論遇到什么事情,失落一秒鐘,快樂一小時。

問她怎么會這么快樂,她說:怎么過都是一天,干嘛整天哭喪個臉呢?高興些不好嗎?

也因此,她的朋友很多,大家都愿意和她在一起,聽著她沒心沒肺的笑聲,心中的郁悶一掃而光。

相反,如果一個人的情緒價值低,整天不是抱怨,就是訴苦,和他們在一起,我們就會成為他們的情緒垃圾桶,無辜地承接了別人的壞情緒,真的很不值得。

如果身邊有這樣的人,趁早要遠離。

到了晚年,良好的心態(tài)很重要,我們一方面要讓自己陽光起來,另一方面要杜絕身邊有這樣的愛抱怨,愛發(fā)牢騷的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凡事愛插嘴的人

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他們好像很熱心,凡事都喜歡插嘴,看到你們在討論問題,不管不顧地插進來,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聽到你們在議論什么事情,也偏要說兩句。

有人說,這樣的人,很熱心。

但其實,他們是缺乏邊界感的人,他們聽不懂他人的“弦外之意”,悟不到交往的“隱形規(guī)則”。

這樣的人實在是很招人討厭。

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個故事。

李阿姨是個天生的熱心腸,退休后,繼續(xù)在居委會工作,幫忙維持一下小區(qū)的環(huán)境與秩序。

因為工作的關(guān)系,她認識了小區(qū)里的大部分人,也知道了每家的故事。

不管是誰家有了問題,她總是習(xí)慣性地插上個話,出出主意,提提建議。

可是有些事情,完全就是別人的私事,實在不方便外人插,偏偏李大姐吧,還特別喜歡刨根問底,凡事都愛深究。

時間長了,小區(qū)的人們見到她就躲開,生怕她再來問家里的事情。

人老了之后,一定要把握分寸,對別人的事情,除非別人主動說,否則,不要主動過問,更不要隨便提意見。

如果遇到了對方主動傾訴,做個安靜的聽眾就很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到了晚年,時間成為了稀缺品。

我們要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好好享受這份難得的天倫之樂。

當(dāng)然,我們更要盡量讓自己陽光快樂起來,認真過好每一天,迎接每一天初升的太陽。

有句話說:人,有絕交,才會有至交。

及時止損,是人生的必修課,一定要警惕。

作者簡介:李木可,一手努力生活,一手認真寫作,希望能在打拼的路上守好自己的內(nèi)心。

平臺簡介:

顧一宸,青年作家,專注于情感治愈和勵志分享,寫暖床故事,潑酸辣雞湯。

著有《如果覺得委屈就成為你想要的光》《我與你的驚喜是剛剛好的相遇》《管他努力有沒有回報,拼過才是人生》《寫作變現(xiàn):新媒體爆款高效進階》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