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燕/文 大多數(shù)人盡管內心渴望著和父母的和平相處,卻又因各種分歧忍不住與之爭執(zhí)。如果你也被不幸而言中,不妨嘗試一下化爭執(zhí)為共創(chuàng)的思路。
父親起床早,通常是凌晨4點左右,之后通過手機看到親戚朋友推送的負面信息,早飯時就忍不住要分享。為此,我們常常一大早就發(fā)生爭執(zhí)。昨天也不例外;但爭了幾句之后,我突然意識到這種做法極為不明智。我特意接父母來到日本,不是為了和他們天天爭論,而是希望能夠共同留下更多美好的回憶。
于是,我提議停止爭論,先吃飯。我邊吃邊暗自思忖,爸媽現(xiàn)在成天刷手機受負面影響,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怎么才能讓他們不要閑著,更健康地動手動腦呢?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找到一些父母愿意參與并且能出成效的事情;這樣才能讓父母開心地去做,留下美好的體驗。
我知道父母非常希望能做一些對兒孫有益的事情;只要是我提的需求,他們一定會盡力地去滿足。思量至此,我頓時計上心頭。于是,我向父母提議:“還有大概3個星期你們就要回國了;我不想一大早就爭吵,我們來做個游戲吧?!?/p>
接著,我給他們每人發(fā)了一張紙,讓父親寫下希望我向母親學習的東西,讓母親則寫下希望我向父親學習的東西。結果如我所料,父母相互夸贊,場面很是溫馨;我則從自身的需求出發(fā),把父母對我的期望落實到了能讓他們感受到自身價值的三人共創(chuàng)上。具體內容如下:
一、共籌腸樂家宴
母親愛采野菜,于是我委托她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查一下每個節(jié)氣應季的野菜;父親喜歡烹飪,于是我建議他用有機食材和天然食材制作包子,以供腸樂家宴(關于腸樂家宴,敬請參照我之前發(fā)表的文章《藥食同源,腸樂,才能長樂》)。
母親說現(xiàn)在是寒露,適合吃薺菜、蒲公英和魚腥草,自家山居的院子里就有。
跟母親學習采野菜,跟父親學習使用摻加了野菜的餡料制作包子,屆時的腸樂家宴令人期待。
二、共襄寫作
父親曾是工程師,擅長手工繪圖;在我的請求下,他答應以后每天用10分鐘教我繪圖。昨晚完成了第1份作業(yè)——畫碗,并用在了SMILE繪畫日記上;我相信這份技能將會為我的寫作增添一份精彩。
母親的理念之一是“哪里舒服就去哪里”,這一理念讓我在寫作方面頗受啟發(fā)。哪些內容讓自己覺得舒服,就往哪個方向去寫;只有開心,才能“順產”。
三、 共議做人原則的傳承
父親的正直、母親的判斷力都深刻地影響了我。無論在過去還是未來,當我面臨人生的重要選擇時,這些品性都起到了也將會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共創(chuàng)的要點有三:
一、發(fā)現(xiàn)父母的閃光點;
二、結合自身的需求;
三、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學中發(fā)掘簡單易行的實踐內容。
前幾天讀到一篇有關廠二代如何與上一代之間磨合的文章;其中一位90后表示,和父親發(fā)生沖突時,要跳樓的心都有。
特別理解那種心情。我11歲時就離開父母開始住校,之后越走越遠;先是走出了家鄉(xiāng)四川,接著又走出了國門。或許是由于長期的分離,我似乎不太懂得如何與父母相處。每逢父母因病住院,就愧疚于不能時常陪伴;但在一起了,又忍不住和他們爭吵。同屬一個時代的夫妻之間尚且會發(fā)生沖突,更遑論是和有代溝并且平時分居的父母。
我想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決辦法,唯有的是用心的摸索和完善。化爭執(zhí)為共創(chuàng)或許不失為和父母和平相處的方法之一。
重陽節(jié)登高望遠,祈福天下父母福壽安康!
版權與免責:以上作品(包括文、圖、音視頻)版權歸發(fā)布者【鄭燕】所有。本App為發(fā)布者提供信息發(fā)布平臺服務,不代表經觀的觀點和構成投資等建議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