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夜晚走在香港,會在天橋、地下通道,看到一些露宿街頭的人。
他們有人躺在用紙殼做的“床”上,好一點的住在帳篷里,“床”旁邊還可以能配備一些做飯的工具。
這些人主要是菲傭和流浪漢們,屬于香港社會的底層,港府對于他們除了“關(guān)愛”外,也沒有什么辦法。整個香港社會是默認這一群體的存在。

但在近兩年,內(nèi)地旅游特種兵們,也加入“流浪”的隊伍。
他們有些在香港街頭打地鋪,有些睡在機場、地鐵和麥當勞。

眾所周知,香港的住宿非常貴,不住酒店,對于想要窮游的朋友來說。真是節(jié)省了一大筆開支。
有人會有疑問了,不住酒店,洗澡的問題如何解決?
港府為露宿者們提供了街頭公共浴室,你在小紅書上甚至可以找到街頭浴室的地圖攻略。
小紅書博主小楊,通過“流浪”的方式,完成了在香港兩天一夜游。全程只花了108元港幣。

白天抵達香港后,博主小楊和朋友一直在逛街打卡,由于沒定酒店,晚上兩個人一直在街頭轉(zhuǎn)悠。
兩個人的行為引起了阿Sir的懷疑,把二人帶到墻角一頓搜查。

溜達到凌晨四點,兩人實在困的睜不開眼睛,在中環(huán),找到了一家麥當勞休息。

由于在麥當勞休息的人還有挺多,只剩下一個人可以躺的地方,于是,兩個人只能輪流休息。
等快到7點的時候,兩個人去中環(huán)的體育館沖了個熱水澡。

洗漱完畢后,兩個人又去了blue bottle、香港故宮博物館,最終在在西九龍海濱長廊拍照留念,這次香港之旅才結(jié)束。

無獨有偶。
在選擇在香港窮游、流浪的內(nèi)地人越來越多。他們大多是學生,沒有什么財力,但體力好。

有人分享帖子,說在香港七晚,有三晚處于流浪狀態(tài)。也正是因為這次經(jīng)歷,他看到了這座璀璨的城市原來有很多無家可歸的人。

有大學生因為在迪士尼花費太多,導致沒錢住酒店。

還有人一行三人,在麥當勞從12點多睡到3點多,被凍醒,然后,起來去維多利亞港看日出,她們沒有覺得疲憊,反而感覺很有趣。

還有人在“臨時避暑中心”、機場、地鐵過夜。

旅游特種兵們玩的是爽了,但是,有些香港人卻不愿意了。
各地發(fā)展旅游業(yè)的目的是促進經(jīng)濟增長,內(nèi)地旅游特種兵們“窮”游的方式,對經(jīng)濟貢獻微小。
并且,他們認為,這些內(nèi)地游客搶占了香港本地社會底層弱者的資源,影響市容,令人不齒。

阿祖記得羅翔教授曾說過,旅行可以拓寬生命的長度。
每個人都有豐富自己人生體驗的權(quán)利。這些學生和不那么富裕的人,只要沒有傷害到其他人,阿祖認為,法無禁止皆自由。
誰都想住好的酒店、舒舒服服的旅游,但是經(jīng)濟水平達不到的人,他們就沒有旅游、沒有去香港的權(quán)利了嗎?
那些學生們,未來會有理想的工作,會積累到財富,有些人會自由住五星級酒店,可是與三五好友,一起“流浪”香港的記憶,將是他們?nèi)松蟹浅C篮玫幕貞浿弧?/p>
想要提升旅游業(yè),就不要太“小氣”,爾濱,也從沒有在消費能力上詬病過“南方小土豆”。
對于“流浪”式旅游香港的事,你怎么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