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方面,很多人都要跟著老師學,不能自己學。而到了高級層面,就是自己學,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老師。那么自學有效,還是跟著老師學有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效率上來看,自學最有效果,因為自學的人可以利用一切時間和地點來學習,而且完全是內(nèi)化的,不是外求的。就好像佛教的內(nèi)求法,求助于內(nèi)心,或從書本獲得知識,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也有不斷的習練,當然會獲得很多知識和技能,這是一種最主動的學習方式,避免了跟著老師學的被動屬性,也避免了一定的懶惰。但這樣的學習很容易產(chǎn)生盲目性,就是學習的人閱歷不深,在選擇書籍的過程中,很可能選了低層次的書籍,沒有選對專業(yè)書籍,就容易繞彎子,走彎路。倘若他們跟著老師學習,經(jīng)過老師的指點,就很可能事半功倍。因為老師在這一個領(lǐng)域已經(jīng)有一定的建樹,或者教學生多年,知道知識點在哪里,也知道如何運用知識。但完全依靠老師是不行的,需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學。從長遠來看,自學的效率仍然比跟著老師學的效率要高出很多,因為自學的人可以利用一切時間和地點來學習,甚至頭懸梁,錐刺股,毫不懈怠,只有熬不住的時候才會休息,而這種學習方式是最有效率的。雖然有可能在剛開始學的時候有一定的盲目性,甚至選擇書本都會選錯,但隨著學習的深入,閱歷會逐漸豐富,在專業(yè)選擇方面會有很大的自主性,也能夠選對書本,甚至可以搞跨學科閱讀。

某些專業(yè)的老師只是在某一個專業(yè)有所建樹,讀的專業(yè)書多,甚至能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但他們也僅僅是這一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而在其他學科方面卻乏善可陳,甚至根本不會搞跨學科閱讀。很多專家學者的社會知識以及人際交往知識來源于電影和電視劇,來源于平時的觀察,卻沒有讀社會學以及人際交往學方面的書籍,當然并不懂其中的奧秘。雖然他們用不到太多的社會學知識和人際交往學知識,但這樣的知識多學一點并沒有什么壞處,甚至對他們的研究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起碼可以大大節(jié)約社交的時間,用來研究。當他們把自己的研究和生活完全分開之后,就已經(jīng)陷入了一種工作的狀態(tài),而工作并不是全身心投入的,需要吃飯需要休息。而真正的研究者是廢寢忘食的,就像自學的人一樣可以廢寢忘食地讀書,而不必受到老師的拘束。人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即便是博學碩儒,也有自己的認知局限,很容易讓學生陷入一定的讀書誤區(qū),也很容易限制學生的思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古代,學生要有錢才能讀書,沒錢就不能讀書。農(nóng)民一般不讀書,不識字,要想擺脫自己的命運,就要花費三代以上人的努力,積攢錢糧,供養(yǎng)一個讀書人,讓他去參加科舉考試。讀書人考中了,可以光宗耀祖,考不中只能連續(xù)考下去,或者去干別的,卻覺得對不住整個家族。這樣的讀書人一般都要跟著老師學習,僅憑自己學,并不能理解很多文句的意思,也不能知道科舉考試到底要考什么。應該如何應對。但有了一次考試經(jīng)驗之后,他們就沒必要再去找老師了,可以自學,等于高考生復讀,完全沒必要在學校讀。但現(xiàn)在的學生已經(jīng)完全沒有古代學生那樣自覺,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沒有背負整個家族的重任,沒有改變整個家族命運的使命,而古代書生要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而且花著家族的錢,就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很重,一定要實現(xiàn)家族的愿望,不然就沒臉回家了。古代書生的自學能力很強,只要參加過科舉考試,就可以照著書本自己復讀,完全可以自學成才。但科舉考試的錄取率比較低,書生們明明知道這樣,也仍然要接連不斷地考下去,因為考試成本比較小,而考中之后獲得的收益卻是非常大的。只要考中之后做了官,就可以享受體制內(nèi)的好處,甚至享受榮華富貴。他們的自學能力是在功利主義思想的驅(qū)使下變強的,甚至可以對書本倒背如流。頭懸梁、錐刺股的故事發(fā)生在他們身上,一點都不奇怪。而到了現(xiàn)在,很多學生都要進入學校,跟著老師學習,卻還不用心學,不知道自己的歷史使命是什么,而一些家長也不明事理,只是要孩子快樂讀書,卻沒有嚴格要求孩子,你自己弄的孩子智力水平偏弱。即便家里有資源,也不一定能讓孩子很好地繼承家業(yè)。

跟著一個好老師學習,當然是好的,因為好老師可遇不可求。就像娛樂圈一樣,好老師掌握著好的資源,可以把學生推薦到很高的平臺,讓學生一夜成名。而一般的老師掌握的資源就相對較少,甚至根本沒有掌握什么優(yōu)質(zhì)資源,只是賺點補課費。其他學科的老師也是如此,郝老師有好的社會關(guān)系,也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學生的毛病所在,讓學生跟著自己學習,達到突飛猛進的效果。但好老師可遇而不可求,很多人甚至一輩子都沒有遇到好老師,只能自己學習,而只要有了自學的愿望和行動,自學就開始了,甚至在田間地頭都可以自學。社會提供給人們的機會是均等的,只要人們努力學習,就一定會獲得好的機會。但很多人只是怨天尤人,抱怨社會不公平,而錯失了好的機會,因為他們錯失了學習的黃金時期,也不愿意學習,當然也就不可能走上讀大學、做學者這條道路。

按理說,自學比跟著老師學更具備效率,而且具備跨學科學習的能力,并不會受制于老師思想的束縛,但往往失之于粗疏,容易弄得知識面很廣,但在某一領(lǐng)域的研究卻乏善可陳。必要的時候,自學的人應該獲得好老師的指點,倘若沒有遇到好老師,那就到網(wǎng)上去尋找,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資源很豐富,可以獲得很多專業(yè)的知識,也可以獲得專業(yè)的指導,只要有強大的領(lǐng)悟能力,有不斷學習的耐心和決心,就一定會自學成才,比起那些跟著老師學習的學生要好得多。因為跟著老師學習的學生會受制于老師的思想束縛,而且并不是全天候的學習,而是只有在老師要求的時候才會選,比較被動,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而自學的人卻可以利用一切時間來學習,甚至廢寢忘食,當然會獲得很大的成績,獲得很好的突破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只要想學就自學吧,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開放的資源,完全可以自學成才,比那些跟著老師學習的人要有效的多,也更能獲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