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部分普通人的收入都是很有限的。

每個月收入多少,甚至是可以預(yù)見的,非常固定的。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高效地存錢,我們就一定要盡早養(yǎng)成良好的消費(fèi)習(xí)慣——量入為出,理性下單。

今天就來分享一下,對我來說,很有用的一些花錢小習(xí)慣。

1)14天冷靜原則。

不管是在線上還是線下看到喜歡的物品,我都不會立即掏錢。

線上的話,會先放在購物車或者收藏夾里;線下的話,就拍個照片放在相冊里。

等過一兩周,再來看看自己還喜不喜歡,想不想要。

這一招對我非常管用。

我經(jīng)常一忙起來就會忘了自己曾經(jīng)相中過什么東西,等想起來的時候,早就沒有了當(dāng)時想買的心情。

而我忙一忙就會忘記的物品,也正好說明它不是我的真實需求。

所以,忘了就忘了唄,沒什么可惜的。

2)3件物品原則。

同一類型的物品,在同一時間里不超過3件。

這個原則的靈感來源于電視劇《錢斷情始》。

女主角玲子限定自己擁有的飾品不能超過三樣。

可如果看中新的怎么辦?

那就要把舊的,要么送出去,要么賣出去,才能歡迎新的成員。

我很喜歡這種鄭重珍視的儀式感。

如果是生活用品的話,我會做得更極致一些,同一類型的物品,同一時間不超過2件。

像洗發(fā)水、沐浴露、洗面奶、面霜這些,一瓶消耗起來隨便也要好幾個月,囤多了根本用不過來。

3)小錢不亂花原則。

很多時候,掏空我們錢包的并不是買了什么大件,而是由一個個小錢積累而來的。

就好像一個9.9元不貴,但重復(fù)100次就不少了。

同樣的,也不要因為小錢就不屑于掙。

像先生公司,堅持全勤的話,每個月有60元。

聽著不多是吧,可一年下來720元,也就不少了。

也不要因為錢少就不攢錢。

一個月存1000元,一年也能有個1.2w呢。

積少成多是很可怕的力量。

4)用到空瓶原則。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盡其用。

每次看到自己把東西用光用凈,我都會很有成就感,甚至覺得這個過程充滿樂趣。

就好像牙膏,擠不出來了,卷起來再擠擠還能多用幾次。

我和先生都會覺得很神奇。

洗面奶也是,擠不出來了,剪開來一看,原來里面還很多啊,就感覺很驚喜。

換一種眼光去看待物盡其用,就不會覺得這是寒酸,相反,我覺得這是一種對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

5)身體健康原則。

我發(fā)現(xiàn)注重身體健康,真的能少花很多錢。

像我現(xiàn)在,奶茶不怎么喝了,零食幾乎不吃,外食也很少,一下子錢包就鼓了起來。

當(dāng)然,我的出發(fā)點(diǎn)是為了身體更好,而不僅僅是為了省錢。

6)時薪換算原則。

這一招對我也很管用。

特別是付錢那一刻,想到一杯奶茶就要打工1小時,一件衣服就要打工10小時,瞬間清醒了。

算了算了,還是在家里躺著更香啊。

也可以反過來想,如果讓你打工10小時就給你一件衣服,你愿意嗎?

反正我是不愿意的。

時常這樣換算,真的能打消很多買買買的念頭。

7)少而精原則。

少即是多,多即是少。

這句哲理告訴我,多不一定就是好。

所以,我也不再追求凡事都要多。

衣服鞋子并不是越多就能穿得越好看。

精挑細(xì)選,認(rèn)真搭配,夠穿的數(shù)量也可以美美噠。

包包飾品也是如此。

目之所及,都是心頭好,且都能使用起來,才是最好的結(jié)果。

8)讓自己的時間更值錢原則。

我們的時間也是很寶貴的。

如果都用來挑選一些用不上或用不過來的破爛玩意,這無形中也把我們的時間價值拉低了。

同樣的,也不要總把時間浪費(fèi)在各種視頻、社交軟件上,除了增加錢包負(fù)擔(dān),情緒焦慮,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少價值。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

真正在乎自己的時間價值,就更應(yīng)該把這些時間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哪怕是做一頓飯呵護(hù)自己的身體,也比沉迷各種直播短視頻要好。

又或者我們可以去學(xué)點(diǎn)什么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提高認(rèn)知,提高能力,甚至有可能提高收入呢。

總之,別只是盯著手機(jī),也別只是盯著那點(diǎn)購物欲,去做點(diǎn)其他更有價值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