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余秀華跳舞了!11月15日,余秀華參與演出的詩歌舞蹈劇場作品《萬噸月色》在上海完成世界首演。她的好友、經(jīng)紀人引用了詩人米沃什的一個說法來評價這件事——“但是不可能之事的確在發(fā)生”。

“跳舞?站都站不穩(wěn),跳什么舞?。 ?023年,當知名舞蹈制作人、導演法魯克·喬杜里提出想找余秀華跳舞時,就連余秀華本人都覺得匪夷所思。

但她決定試試。第一階段合練,經(jīng)過反復練習,余秀華逐漸掌握其中的訣竅?!八淖藨B(tài)談不上優(yōu)美,甚至有一些笨拙,讓人時刻擔心她會跌倒,但那跌跌撞撞的姿態(tài)反而生發(fā)出一種奇特的、只屬于她本人的韻律與美感,不可抑制的生命力如同早春的新芽一般破土而出?!彼暮糜褜懙馈?/p>

今年6月,余秀華接受《新周刊》系列訪談欄目《極限女性》的采訪。此前,她剛剛在英國完成《萬噸月色》選段的首次預演。記錄那次預演的短片在社交平臺播出,有人覺得震撼,也有人不以為然——“何必跳舞,毫無美感。人還是要做自己擅長的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萬噸月色》)

余秀華并不在意這些質(zhì)疑的聲音。盡管她不時有退出的念頭,但她從未缺席任何一次排練。她說:“人要活得盡興,我在臺上努力讓手臂伸得更遠,是想在有限中盡力接近無限?!?/p>

《極限女性》的欄目簡介寫道:“當我們試圖為‘極限女性’定義,卻發(fā)現(xiàn),答案不止一種?!毕裼嘈闳A那樣,身體殘缺而靈魂自由,“盡力接近無限”,正是我們所理解的“極限女性”之一種。

始于極限

在《始于極限:女性主義往復書簡》一書中,上野千鶴子、鈴木涼美這兩位作者針對“極限”進行了討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始于極限:女性主義往復書簡》,

[日]上野千鶴子/[日]鈴木涼美 著,曹逸冰 譯

新星出版社|新經(jīng)典文化,2022-9

先拋出話題的是鈴木涼美:“極限,是意味著前方無路的分界線、不容許更進一步的底線,忍耐的極限、體力的極限、認識極限、打破極限……”她意識到,自己此前生活的世界位于邊界之內(nèi),而今后所要做的,就是擁抱“極限之外”的世界。

上野千鶴子則這樣理解“極限”:“人人都有極限,但在達到極限之前,你無法品嘗到它的滋味。唯有拼到極限的人,才能真正從骨子里感受到它?!?/p>

對于像鈴木涼美這樣的“30+”女性,上野千鶴子指出:“30多歲的人失去了童年時無所不能的感覺,會漸漸感覺到能力與體力層面的極限。與此同時,這也是生出‘自立’的年紀。我們會捫心自問,在達到極限之前能做到什么,明確區(qū)分自己做得到的和做不到的,放棄做不到的,真誠、仔細、踏實地做那些做得到的……”

認識極限、探索極限,進而突破極限,正是上野千鶴子和鈴木涼美這部對談集被命名為“始于極限”的原因。

身為女性主義學者,上野千鶴子說,眼看著年輕女性將婚姻視為保障,研讀“斬男妝”和“斬男穿搭”指南,為了通往婚姻的交往機會而眼紅,她真心覺得可悲?!半y道女性直到今天還無法靠自己的力量獲得認可嗎?”

我的價值由我創(chuàng)造,活出豐富多彩的人生——這樣的女性,可以稱為“極限女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芙蓉鎮(zhèn)》)

“極限女性”是多面向的:像上野千鶴子,40多年來持續(xù)為女性發(fā)聲,并希望后來者接過自己的接力棒;像劉曉慶,有評論稱,她的一份人生,活出了80份人生的體驗密度(余秀華同理);像全紅嬋,拿到奧運會金牌后,她并沒有想著見好就收,而是再拼一拼,“去做到自己想成為的那個樣子”——運動員往往如此;像周軼君,轉(zhuǎn)型做紀錄片導演,她說是為了看見自己的“限”在哪里……

不止如此,跨越極限也是關(guān)于邁過自己眼前的山坡,因此被觀者看見,得以汲取攀登的勇氣?!皹O限女性”的頭銜,不是某個圈層的專屬。

從“新女性”到“精英女性”

關(guān)于第一次女性主義運動,有兩種說法:一說是始于19世紀后半葉,到一戰(zhàn)時達到最高點;另一說是始于20世紀初。

按照上野千鶴子的說法,第一次女性主義運動出現(xiàn)在近代形成期,主張“女性在作為女性之前,首先應該是人”。而這個“人”,是男性本位的“人”,那個年代對杰出女性的贊譽,包括女性對自我的要求,往往是“像個男人”。

1907年,秋瑾創(chuàng)辦《中國女報》,鼓勵婦女自立:“如有志氣,何嘗不可求一個自立的基礎,自活的藝業(yè)呢?……一來呢,可使家業(yè)興隆;二來呢,可使男子敬重,洗了無用的名,收了自由的福。”她自己則希望與男子比肩:“在中國,通行著男子強女子弱的觀念來壓迫婦女,我實在想具有男子那樣堅強意志,為此,我想首先把外形扮作男子,然后直到心靈變成男子?!?/p>

從日本歸國后,秋瑾一直穿男裝。上海市檔案館藏有她的男裝照:穿著西式禮服,戴著帽子,拄著文明杖。她的同道者也一樣。她們被稱為“新女性”,希望擺脫傳統(tǒng)女性的身份枷鎖,從服裝、行動到談吐,無一不效法男性,以至于時人評論道:“她們把數(shù)千年來的女訓、女誡,一腳踢在云外?!?/p>

直至新中國成立,在“婦女能頂半邊天”的語境下,中國女性在政治、經(jīng)濟、法律等諸多層面被賦予與男性等同的權(quán)利。學者高寒凝發(fā)現(xiàn),盡管中國女性在各行各業(yè)做出了不亞于男性的成就,但仍陷入不“扮演男人”、不遵從男權(quán)社會的規(guī)則就無法證明自我價值的“花木蘭式困境”;同時,她們在家庭生活中所付出的遠超于配偶的心血和努力,也被遮蔽了。

彼時的她們被稱為“鐵姑娘”,后來則被稱為“女強人”“女漢子”。后兩個稱呼,一方面肯定女性的獨立、堅強,另一方面也有著埋頭工作、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在大眾認知中,她們的生理屬性為女性,精神層面卻被歸為男性。

相應地,“像女人那樣”(或者更貶義的“像娘兒們那樣”)成為弱者的象征。上野千鶴子指出,精英女性普遍有一種“恐弱”心態(tài),這種心態(tài)甚至會發(fā)展為“厭女”。她們身上不免有軟弱的部分,也正因此,為了迎合男權(quán)社會的標準,她們會格外激烈地進行自我審查,無法忍受自己是弱者,對軟弱表現(xiàn)出強烈的厭惡。上野千鶴子坦承,自己也曾是這樣的“精英女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阿信》)

還有一種對于所謂“獨立女性”的刻板印象,即咬緊牙關(guān)、忍耐堅持的“阿信”(日本作家橋田壽賀子小說、同名改編劇集《阿信》中的主角,她坎坷而又輝煌的創(chuàng)業(yè)故事曾在日本家喻戶曉)形象。上野千鶴子指出,不少人認為女性解放的終點是“自立”,于是往往簡單粗暴地把“自立”等同于“經(jīng)濟獨立”,并塑造了這樣一個消極的女性形象:雖然實現(xiàn)了經(jīng)濟獨立,卻總是一個人寂寞地回到冷清的家里,拿出冷凍速食加熱就當一頓飯……

上野千鶴子說,女性主義運動鑄就的其實不是“自立”,而應該是“共立”,也就是個體間的相互支撐。就像剛剛完結(jié)的日劇《住宅區(qū)的兩人》,女性朋友之間是可以依靠、可以撒嬌的?!斑@不同于以往單方面對男性的依賴,也不同于男性之間不甘示弱的關(guān)系。女性主義已經(jīng)跨越了‘個人’概念,繼續(xù)向前邁進了。”上野千鶴子在《女性主義40年》一書中寫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住宅區(qū)的兩人》)

把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交給后來者

“怎么做才能把一個更值得活的世界交給妹妹們?”

在《始于極限:女性主義往復書簡》中,鈴木涼美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對此,上野千鶴子表示,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的人,對這個問題的態(tài)度會更加迫切——“怎么做才能把一個更值得活的世界交給孩子們?”她表示:“盡管我沒有孩子,但活到這個年紀也產(chǎn)生了類似的念頭,想把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里,而不是跟他們道歉說,‘對不起啊,我們把世界搞成了這副樣子’?!?/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我的天才女友》)

至于該怎么做,上野千鶴子的建議是:“什么樣的工作都能督促我們成長。遭遇瓶頸與難題的時候,即便有最親近的人守在身邊,能夠突破難關(guān)的人也只有你自己。被逼到極限后努力克服——這種經(jīng)歷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體會到。人會在這個過程中品嘗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如果這種體驗伴隨著認可,那就賺到了。如果認可是以金錢的形式出現(xiàn),那就是撞大運了。難道年輕女性沒有機會品味這種成就感嗎?”

傳記電影《泳者之心》講述的就是一個關(guān)于女性成長、關(guān)于尊嚴和成就感的故事:1926年8月6日,21歲的美國姑娘特魯?shù)稀ぐ5聽柣似萍o錄的14小時31分鐘(比此前的男子紀錄快了將近2小時),成功橫渡英吉利海峽,成為完成此項挑戰(zhàn)的首位女泳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26年6月2日,美國紐約。特魯?shù)稀ぐ5聽柺鞘孜粰M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這是她第二次嘗試橫渡英吉利海峽。(圖/視覺中國)

100多年前,包括游泳在內(nèi)的大多數(shù)運動被主流輿論認為“不適合女性”,女性被排斥在運動場外。1904年6月,在紐約曼哈頓東河發(fā)生了一起船難,有近千人罹難,其中大多數(shù)是婦女。盡管那艘船離岸邊只有30英尺(約9米),她們卻不敢跳船逃生,理由只有一個——“她們都不會游泳”。這場沉重的事故,促使特魯?shù)吓W習游泳。此后,她代表美國參加了1924年巴黎奧運會,并在渡海這個純?nèi)荒行詳⑹碌念I(lǐng)域,楔入自己的印記。

影片最感人的一幕,出現(xiàn)在特魯?shù)显诤诎抵杏芜^最后5英里(約8公里),即將抵達終點的時候——人們在岸邊燃起篝火,為她指引方向?;鹈绮粌H照亮了特魯?shù)锨靶械姆较颍沧尯芏嗯⒌难劬﹂W亮起來:戰(zhàn)勝本不可戰(zhàn)勝之物,為自己乃至女性群體贏得尊嚴,她做到了,我也可以!

這就是打破極限的意義。正如《泳者之心》導演喬阿吉姆·羅恩尼所說,所謂極限,不一定非得是橫渡英吉利海峽這類史詩般的挑戰(zhàn),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任何一個小目標。

編輯 Felicia

運營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