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匱乏,人口稠密的島國,長期以來一直都有著強烈的危機感和對外擴張的渴望。
日本人這種憂患意識與冒險精神并存的特質(zhì),導致了其在領土問題上經(jīng)常擺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勢。

當然,日本在領土方面的激進,也造成了其與鄰國之間經(jīng)常處于緊張狀態(tài)。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目前離日本最近的三個國家——中國、韓國和俄羅斯,沒有一個對日本是有好感的。
究其原因,除了這些國家在歷史上都曾與日本有過過節(jié)外,存在領土爭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日本與上述三個國家到底有哪些領土方面的問題。

一、南千島群島
“北方四島”在俄羅斯又被稱為南千島群島,由國后島(俄方稱庫納施爾島)、擇捉島(俄方稱伊圖魯普島)、齒舞群島(俄方稱赫巴馬伊群島)和色丹島(俄方稱施科坦島)組成,總面積約4994平方公里。
“北方四島”位于俄羅斯與日本北海道之間,地理位置特殊,周邊資源豐富,具有十分重要的戰(zhàn)略價值。
不過,由于日俄兩國均視其為自己的領土,該島群在主權歸屬上一直存在較大爭議,至今也沒有找到合適的解決方案。

對俄羅斯而言,該島鏈把守著俄羅斯遠東地區(qū)進入太平洋的通道,控制這些島嶼可以確保其在遠東地區(qū)的戰(zhàn)略利益。
而對于日本來說,這些島嶼不僅是其“固有領土”,而且還是北部防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國家安全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從歷史上看,早在十八世紀中葉,沙俄的漁船就開始在該群島的附近海域活動。
此后,該群島上的土著居民蝦夷族加入俄羅斯國籍。日俄兩國圍繞這片領土的紛爭也由此拉開序幕。

1855年,日本與當時的沙俄在下田簽署了《日俄和親通好條約》(又稱下田條約)。
按照該條約的規(guī)定,“北方四島”到被一分為二,北部歸俄國,南部歸日本。
短短二十年后,日本與沙俄又締結了一個相互割讓領土的條約,即《圣彼得堡條約》。
按照該條約,沙俄將割讓全部的南千島群島(“北方四島”),而日本則向沙俄出讓薩哈林島(樺太島)的權利。

然而,關于“北方四島”的爭議并沒有就此結束。
時間來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二戰(zhàn)臨近結束前,美國為了拉攏蘇聯(lián)對付日本,曾就許下承諾,表示戰(zhàn)后可以把“北方四島”交給蘇聯(lián)。
于是,蘇聯(lián)就笑納了。等蘇聯(lián)解體之后,俄羅斯又順勢成為了該群島的實際控制者。

對俄羅斯而言,南千島群島是其前身蘇聯(lián)留給自己的寶貴遺產(chǎn),同時也是二戰(zhàn)勝利果實的一部分。
而對于日本來說,收回“北方四島”是日本政府理應行使的“正當權力”,也是對“歷史不公”的糾正。
因此,日俄雙方誰都不愿意在該問題上松口和讓步。

事實上,日本政府長期以來也一直在為收回“北方四島”做著各種嘗試。
尤其是當俄羅斯“內(nèi)外交困”的時候,日本政府總是會拿“北方四島”做文章,并將其作為與俄羅斯談判的籌碼。
只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日本政府收回“北方四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此外,“北方四島”問題的復雜性還在于它不僅僅涉及到日俄兩國,還關系到整個東北亞的地緣政治格局。
美國作為日本的盟友,在該群島的主權歸屬方面自然是比較偏袒日本的。
總之,“北方四島”問題牽扯到的歷史非常復雜,所涉及到的國家也為數(shù)眾多,各方都有自己的立場與訴求,都在試圖在這一問題上獲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釣魚島
釣魚島諸島位于東海大陸架的東部邊緣,由多個島嶼和島礁組成,陸地總面積約六平方公里。
我們平時所指的釣魚島是釣魚島諸島的主島,又被稱為釣魚臺、釣魚嶼,總面積約為四平方公里。

釣魚島的主權歸屬一直是影響中日兩國關系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如果該島主權屬于中國,則中國可獨享整個東海大陸架;但如果該島主權屬于日本,則其就有了主張東海大陸架的權力。
因此該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對于中日兩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十分敏感的。

從歷史上看,中國是最早發(fā)現(xiàn)、命名和開發(fā)釣魚島的國家。
我國關于該島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
明朝洪武五年,即1372年,釣魚島列島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
近代以前,關于釣魚島的歸屬并沒有多少爭議,甚至在日本海軍省于1874年繪制的《清國沿海諸省》圖中,釣魚島還被記載為臺灣東北島嶼的一部分。

甲午戰(zhàn)爭中國戰(zhàn)敗后,釣魚島作為臺灣的附屬島嶼一并被割讓給了日本。
二戰(zhàn)結束后,釣魚島又隨臺灣一起歸還給了中國。
然而,隨著國民政府在大陸的倒臺,以及隨后朝鮮戰(zhàn)爭的爆發(fā),釣魚島諸島的實際控制權又陰差陽錯地到了美國人的手里。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期,中國方面曾計劃在舊金山和會上探討“釣魚島問題”,但由于美國等國不承認新中國政府,蘇聯(lián)等國又不同意臺灣當局代表中國出席該會議,最終海峽兩岸竟無一人參會,白白錯過了解決釣魚島的大好機會。

1972年9月,中日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當時,兩國曾就釣魚島的歸屬問題進行過討論,但為了不妨礙建交大局,雙方均同意將釣魚島擱置起來。
而就在中日建交的同一年,美國將釣魚島的“行政管轄權”與琉球一起交給了日本。

雖然美國當時并沒有明確釣魚島主權的歸屬,但考慮到行政管轄權與主權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美國人的做法其實就相當于把琉球與釣魚島的一切權利交給了日本。
要知道,從地理角度來說,釣魚島是臺灣北部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并不屬于琉球群島。
因此,美國的所作所為不僅不負責任,而且還有失公允。

實事求是地說,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無論是日本還是中國,無論是大陸政府還是臺灣島內(nèi)的國民黨政權,對釣魚島似乎都不是太在乎,所投入的精力也十分有限。
然而,隨著東海海域油氣資源的發(fā)現(xiàn),各相關當事方在釣魚島上的態(tài)度也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日本方面開始在釣魚島上屢屢制造事端,一會建燈塔,一會搞所謂的“國有化”。
日本海上保安廳更是在釣魚島附近海域多次沖撞中方船只,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

日本方面的這些舉動不僅加劇了中日之間的緊張關系,也對地區(qū)和平與穩(wěn)定構成了威脅。
而日方之所以多次在釣魚島上挑釁中國,除了有領土和海洋資源方面的因素外,還有在地緣政治方面的考量。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總量超過日本,日本逐漸感受到了來自鄰國的威脅。
日本人很清楚,現(xiàn)在憑其自己的實力已經(jīng)很難與中國進行抗衡,而要想遏制中國,就必須拉身后的大哥美國下水。
于是,日本人就開始不斷在釣魚島上興風作浪,以此來證明自己在美國“印太戰(zhàn)略”中的價值。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是一種“投名狀”吧。

三、獨島
獨島又稱竹島,是位于韓日之間海域的一個火山島。
在國際上,該島嶼被稱為利揚庫爾巖或里昂科礁。而獨島與竹島則是韓國與日本對該島的稱謂。
獨島的面積雖然不大,但地理位置獨特,周邊的漁業(yè)資源與油氣資源豐富,因此成為了韓日兩國競相爭奪的戰(zhàn)略要地。

從歷史上看,關于獨島最早的書面記載均來自于韓國,而日本在這方面則要晚的多。
公元512年,朝鮮半島歷史上的國家之一——新羅首次將獨島納入到自己的版圖之中。
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在諸如《太宗實錄》(1417年)、《世宗實錄?地理志》(1454年)、《新增東國與地勝覽》(1531年)、《萬機要覽》(1808年)等朝鮮半島的歷史典籍中均有關于獨島的記載。

日本方面關于獨島的記載要到1618年才第一次出現(xiàn)。
當時,日本漁民大谷甚吉在遭遇到暴風雨后漂泊到了該島,將其命名為松島,后來改稱為獨島。
然而在此之后,日本方面就鮮有對該島嶼的詳細記錄了。

1905年,日本在逼迫朝鮮高宗簽訂《乙巳條約》后成為了朝鮮的保護國,而獨島也由此劃入日本的版圖。
二戰(zhàn)結束后,韓國取得獨立。日本作為戰(zhàn)敗國被要求無條件從侵占的領土上撤兵。
然而詭異的是,在相關的撤兵條款與著名的《波茨坦公告》中,既沒有要求日本從獨島撤兵,也沒有明確獨島到底屬于誰,這就給該島嶼的主權歸屬問題埋下了隱患。

1952年1月18日,時任韓國總統(tǒng)李承晚發(fā)表“關于毗連海域主權的總統(tǒng)聲明”,宣布獨島由韓國管轄。
日本政府得知后拒不承認這個說法。日韓之間也由此開啟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獨島之爭”。

1953年,日本方面趁著韓國深陷戰(zhàn)爭之際突然派兵登島,并豎起了代表日本主權的界碑。
民族主義情緒高漲的韓國當然不會善罷甘休。就在同一年,韓國退伍軍人洪淳七帶領三十余人強行奪島,并將島上的日本人全部趕了出去。
此后,韓國政府先后在獨島上修建了通信塔、哨所、營房等設施,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對于該島嶼的控制權。

對于日本來說,獲得獨島的主權不僅可以擴大其專屬經(jīng)濟區(qū)范圍,還有助于提升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
因此,雖然在對該島嶼的爭奪中暫時處于下風,但日本方面始終沒有放棄對獨島主權的聲索,一直在想盡各種辦法尋找突破口。

在外交方面,日本政府每年都會向韓國方面遞交備忘錄,抗議韓國的“非法占領”,還特地設立所謂的“竹島日”來宣示主權。
此外,日本方面還會通過外交途徑與其他國家進行溝通,試圖說服國際社會支持他們對獨島主權的要求。
不過,日方的上述努力從結果來看似乎都收效甚微,獨島目前依然牢牢地控制在韓國人的手中。

獨島之爭深刻地映射出韓日兩國復雜的歷史背景和民族情緒,也深刻影響了兩國關系和地區(qū)局勢。
現(xiàn)在回過頭來看,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獨島之爭,更像是美國做的一個局。
從朝鮮戰(zhàn)爭開始,美國就在獨島的主權歸屬上不斷和稀泥,并想借機激化日韓兩國的矛盾,順便提升自己在該地區(qū)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時至今日,日韓兩國的主權都是不完整的,包括領土歸屬在內(nèi)的許多事兒都要看美國人的臉色,這或許是這兩個東亞國家最大的悲哀與不幸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