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吉坤律師事務所
"只是借了張銀行卡,怎么就被判刑了?"
最近,大學生小王因出售3張 一、小心!這些日常行為=幫信罪 法律明確規(guī)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網(wǎng)絡實施犯罪,仍提供技術支持或幫助,最高可判3年有期徒刑。以下行為最易踩雷: 1. "借卡收錢"成洗錢幫兇
2. "技術支援"變犯罪工具
- 提供虛假網(wǎng)站搭建、APP開發(fā)(如賭博軟件、刷單平臺)
- 幫解封被封禁的社交賬號(尤其是涉詐、涉賭賬號)
- 真實案例:程序員張某為境外團伙開發(fā)虛假投資平臺,獲利2萬元,被判2年。
3. "信息黑產(chǎn)"鏈條上的致命操作
- 批量注冊、販賣社交賬號(微信/QQ/抖音)
- 發(fā)送詐騙短信、引流廣告(群發(fā)"兼職刷單"信息)
- 提供公民個人信息(如手機號、身份證照片)

二、三大認知誤區(qū),讓你"不知不覺"入罪
誤區(qū)1:"我不知道對方犯罪,不用擔責"
??
誤區(qū)2:"沒直接參與,只是幫朋友忙"
?? 司法實踐:即便未獲利,只要客觀上幫助犯罪,即構成犯罪。某大學生幫表哥轉款5次,涉案3萬元,被判緩刑。
誤區(qū)3:"金額小,頂多行政處罰"
?? 量刑標準:
- 支付結算金額20萬元以上
- 違法所得1萬元以上
- 提供5張以上銀行卡或20個以上社交賬號
符合任一條件即構成犯罪!

三、防罪指南:守住"三不"紅線
1. 不租借:
- 銀行卡、身份證、支付賬號是"法律身份證",借出=交出人生控制權
- 警惕"刷流水辦貸款""代繳社保"等話術
2. 不輕信:
- 拒絕"高薪兼職""躺賺分紅"誘惑,所有"輕松賺快錢"項目都可能帶血
- 驗證對方資質:通過企查查核實公司,要求簽訂書面協(xié)議
3. 不協(xié)助:
- 遇到"幫忙解封賬號""群發(fā)廣告"等請求,立即拉黑并舉報
- 發(fā)現(xiàn)可疑線索,撥打反詐專線96110

四、已涉案怎么辦?抓住"黃金自救期"
若已參與可疑活動,立即采?。?/p>
1?? 停止一切操作,保留聊天記錄、轉賬憑證
2?? 主動向公安機關說明情況,配合調查可減輕處罰
3?? 盡快注銷涉案賬戶,阻斷資金流轉
法律冰冷,但人性有溫度:2023年浙江某大學生主動退贓并舉報上線,最終免于起訴。
律師提醒
幫信罪已成我國第三大犯罪類型,超30萬人被起訴。**轉發(fā)此文到家庭群,你可能正在拯救一個家庭。**點擊關注+留言"法律咨詢"獲取專業(yè)律師指導。
法律依據(jù):
《刑法》第287條之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非法利用信息網(wǎng)絡、幫助信息網(wǎng)絡犯罪活動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