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屆奧斯卡金像獎,《阿諾拉》斬獲五項“最佳”獎項。

涵蓋最佳女主、劇本、剪輯等,成為《寄生蟲》后第二部同時斬獲戛納金棕櫚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電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此之前,國內評分高達7分以上,擁有口碑熱度和高分的《某種物質》《粗野派》也在最佳影片提名名單。

更多人認為不論是最佳電影,還是最佳女主當屬于《某種物質》和該電影的主角黛米·摩爾。

然而,最終獲獎名單卻出乎意料,《阿諾拉》橫掃奧斯卡。

制作成本甚至未達1000萬美元,600萬美元創(chuàng)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低成本紀錄,也是奧斯卡近60年以來評分最低的最佳電影,豆瓣評分僅6.8分。

好萊塢電影行業(yè)近年來進入蕭條時期,高成本大制作或宏大敘事類的話題性、影響力逐年減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整體沒有頗具話題的高水準創(chuàng)作,水花自然也一般。

商業(yè)電影被獨立電影超越引發(fā)思考。

奧斯卡電影評獎機制對多元議題的妥協(xié),小成本獨立電影打破傳統(tǒng)大片的“香餑餑”主導地位。

不再止步老套巨制投入激烈競爭,將目光投向多元題材議題。

然而,這部電影的奧斯卡“最佳”引發(fā)爭議不斷,拿完奧斯卡后,豆瓣評分又降了0.1分。

“不理解”的爭議并非停留在某一短板,劇本的吐槽到價值觀的批判,無不是對奧斯卡評獎審核的質疑。

現(xiàn)實深度挖掘遠不及奧斯卡最佳標準。

脫衣舞演員阿諾拉遇上俄羅斯大亨之子伊萬,經(jīng)過一周的相處時限,伊萬為了綠卡求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阿諾拉一夜之間實現(xiàn)階級跨越,步入夢幻般的“灰姑娘式”婚姻。

這場跨越階級的浪漫愛情并未持續(xù)太久。

遠在俄羅斯的大亨夫婦漂洋過海,撕碎這場未經(jīng)同意的婚姻。

一場夢碎,攀上枝頭的“灰姑娘”被打回原形。

原創(chuàng)劇本的驚喜對很多人說遠遠不夠,“奧斯卡變味”充滿評論區(qū)。

不怪觀眾太挑剔,沒有審美,實在是這類劇本放在短劇圈也是相當平庸的存在感。

故事主線框架情節(jié)俗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霸道總裁愛上我”的套路爽劇模式,融入西方的“童話”浪漫故事,最后以打破幻想回到現(xiàn)實的方式,赤裸裸撕開理想浪漫表象下的虛情假意。

多元化風格融合,然而現(xiàn)實主義的力度深度止步表面。

短劇套上創(chuàng)意現(xiàn)實主義敘事,平淡乏味,阿拉諾和伊萬的巨大差距帶來的反轉節(jié)奏爽感不足。

愛情而言,沒有濃烈深刻的情感記憶點。

除了“性”和“炫富”,深入的情感、情緒都太過模糊,情節(jié)和人物的刻畫的層次單一。

現(xiàn)實議題而言,不明確。

部分人所說的“美國夢”碎的諷刺跟對底層群體投以關懷的關注更像是幌子。

前半部分大量情節(jié)展現(xiàn)“灰姑娘”進入“宮殿”被欲望侵蝕,后面半段是資本手撕小人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場“撕逼”勝負毫無懸念,因此“離婚”的反轉不足以立住高潮爽點。

性工作者和富二代公子哥的露水姻緣而從浪漫頂端跌到現(xiàn)實谷底,兜兜轉轉回歸一場空。

即便有人認為,西方觀眾視角的深度著力點在“有合法工作底層女孩的悲慘殘酷成長故事和階級無法跨越”的議題。

但對比之下,跟肖恩·貝克此前頗具口碑贊譽的作品不在同一個高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肖恩·貝克的作品善于觀察底層小人物命運,現(xiàn)實主義細膩筆觸深入關注這類底層群體的生活,挖掘他們存在社會獨具的個體生命力,并且通過他們的生存方式激發(fā)核心社會思考。

例如,《外賣》《待綻薔薇》的鏡頭對準普通打工人為生活事業(yè)奔波勞累的付出,艱苦環(huán)境努力往上爬的奮斗經(jīng)歷傳遞積極向上的力量。

肖恩·貝克善于描繪社會邊緣人物的生存故事,性工作者群體也曾是他多部電影中的主角。

《橘色》《佛羅里達樂園》里,鏡頭以第三視角深入性工作者現(xiàn)實困境的真實寫照,既看到他們生活陰暗的一面,也看到有陽光透過縫隙照亮他們黑暗的溫暖一面。

電影中的底層小人物的生活處境引發(fā)直擊心靈的共鳴。

現(xiàn)實的著力點,共鳴的深度,引發(fā)思考的厚度,支撐肖恩·貝克的創(chuàng)作向底層群體的投以溫柔的重量。

作為肖恩·貝克的“風塵女子三部曲”的第三部,《阿諾拉》把關注重點放在一個性工作者“上位”失敗。

從“救風塵”到“棄風塵”,講述“烏鴉變鳳凰”失敗的過程,論體量和深度都太過單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底層女孩飛升夢碎刻畫一個底層邊緣人物的多舛命運的感染力度尚有欠缺。

比如,肖恩·貝克大尺度鏡頭塑造阿諾拉的職業(yè)特殊性,然而也僅僅停留在“性尺度”情色畫面。

既是對小人物進行刻畫,生活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阿諾拉一個底層女性,晚上在燈紅酒綠俱樂部奢侈糜爛環(huán)境上班,下班回到鐵路旁一個破爛的房屋,周而復始忍受住鐵路轟隆雜音。

影片對阿諾拉“工作”之余生活只用“住在一個鐵路旁一個破舊出租屋”一筆帶過。

人物背景故事缺失,阿諾拉當下生活困境篇幅短小,以至于可共鳴的“點”微乎其微。

而阿諾拉的“反抗”也很柔弱,面對伊萬的置之不理背叛,一味表白追問原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親耳聽到伊萬自私的真心話,她也只是情緒爆來了一段口吐芬芳。

從頭到尾,沒有結合現(xiàn)實的女性覺醒反抗力度,只有“飛升失敗”的夢醒結局。

阿諾拉遇見伊萬時的主動,入住豪宅時的享受,成婚鉆戒克拉的要求,以及后來對伊萬的挽留,呈現(xiàn)出的人物底色不是獨立個體的本源性情的突出,更像是對“性工作者”的刻板印象塑造。

一場豪門夢碎后,安排來自同階級保鏢憐憫“救贖”。

保鏢親眼目睹阿諾拉的種種遭遇,阿諾拉被威脅在離婚協(xié)議書簽字的時候,他為阿諾拉討一個道歉,也在將阿諾拉送回紐約的時候,將那么6克拉戒指還給阿諾拉。

《橘色》里,兩個性工作者從敵對走向和解,遇見過彼此最狼狽的一面,放下過往的不堪,最后惺惺相惜。

人性的溫情,同一階級的相互取暖,增添灰色生活的光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到阿諾拉和保鏢的戲份,小人物“救贖”被扭曲。

阿諾拉跟保鏢在車上發(fā)生關系,無關救贖或情深。

最后一刻,透明的玻璃象征兩個世界的界限。

阿諾拉沒有任何情緒,雨敲打車窗,外面的風雨動靜既是她的平靜外表下的心理活動,也是她原來生活的嘈雜。

似乎在那一瞬間,結局塵埃落定的情緒奔涌,卻在轉眼間上尺度,莫名其妙的轉折成為電影最具爭議的一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物化女性和男凝視角刻板刻畫,在最后結局落幕引起一片“阿諾拉真的很拉”的熱議。

國內評分不達7分線,IMDB的評分則高達7.7分。

國內外評分差異,被認為是中西方對待性工作的認知紅線不同。

沒有高深莫測的隱喻,標榜的尊重女性,卻看不到任何女性值得歌頌的出彩一面。

拋開性工作者的噱頭,電影就是一部普通的愛情片,談不上有亮點。

大量高奢場景展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的高奢生活質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富人的城堡豪宅,私人飛機,游艇,言行舉止之間傲慢揚言要阿諾拉底層生活與一萬美金威脅打發(fā)的有錢人世界產(chǎn)生割裂感。

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對資本豪門題材的研究不夠透徹,以至于“一萬美元”打發(fā)阿諾拉被“詬病”。

有人則認為是資本對阿諾拉的諷刺。

不爭的事實是,奧斯卡上的巨大成就不僅沒能贏得更大的關注流量和贊譽,口碑一路下滑,評分又從6.7分掉到6.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