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輩子,活得久了,啥都見過、經(jīng)歷過了。

到了晚年,要是能悟透一個字——"淡",那日子就算活明白了。

這"淡"字可不是隨便說說的,里頭藏著大智慧呢。

第一,別惦記那些虛名浮利,心靜得像一潭水

年輕時誰還沒為名利拼過命?

可到了老年,再揪著這些不放,就像攥著沙子——攥得越緊,漏得越快。

諸葛亮早就說了:"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退休了,工資卡上的數(shù)字不會再往上漲,朋友圈的點贊數(shù)也不如從前熱鬧。

這時候要是還能每天早晨泡壺茶,讀讀老書,逛逛菜市場,反倒覺得日子踏實。

就像

第二,遇事別較真,笑著過每一天

人老了,臉皮得厚一點,心得寬一點。

以前在職場當領(lǐng)導,可能事事要爭個對錯;現(xiàn)在在家?guī)O子,和小孩吵贏了有啥意思?

我家隔壁王大爺就活得通透,兒子兒媳吵架,他端著茶杯在旁邊聽,等兩人吵完了,慢悠悠來一句:"當年我和你媽吵得比這兇多了,不照樣過了一輩子?"

一句話把火苗澆滅了。

老了,就得學會把煩惱當耳旁風,該吃吃該睡睡,笑口常開,皺紋都少長幾道。

第三,日子過得簡單點,但別將就

現(xiàn)在年輕人總說"極簡生活",其實老年人早就在實踐了。

但咱的"簡"和年輕人的不一樣——他們可能為了省錢,咱們是為了舒心。

比如以前家里擺滿古董家具,現(xiàn)在換成幾盆綠蘿,看著也清爽;

以前請客非得上酒樓,現(xiàn)在和老伴在家炒三個菜,配二兩小酒,反而吃得香。

王維那句"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說的不就是這種清靜自在的滋味?

簡單不是窮,是知道自己要啥,不要啥。

第四,別老揪著過去不放,往前看才是正經(jīng)

年輕時犯的錯,走過的彎路,到了晚年就該像翻舊賬本一樣,啪嗒一聲合上。

我有個親戚,年輕時為了出國機會和妻子離婚,現(xiàn)在老了,天天念叨"要是當初沒走就好了"。

可日子能倒著過嗎?

《金剛經(jīng)》里說"過去心不可得",過去的事就像打碎的鏡子,再粘也回不到原樣。

倒不如學學

第五,學會“放”,給自己松松綁

老年生活就像解開一團亂麻,要是一根根線都揪著,最后累的是自己。

比如帶孫子的老人,別總想著按自己那套教孩子,偶爾撒手讓年輕人試試,說不定更有新意。

放得下,才能接得住新樂趣——我認識個退休老師,以前天天備課,現(xiàn)在跟著廣場舞隊學跳拉丁舞,朋友圈曬視頻比誰都勤。

這"放"字啊,用好了,老年生活就像打開的窗戶,透進的都是新鮮風。

第六,心寬體才健,別和自己過不去

人到老年,最怕的就是和自己較勁。

體檢報告上多了幾個箭頭,就嚇得茶飯不思;鄰居家兒子買了新房,自己還住老破小,心里不平衡。

其實《道德經(jīng)》里早說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心寬了,病都少生一半。

我樓上張阿姨,每天早晨在小區(qū)遛彎,看見誰家的花開得好,就摘一朵別在衣襟上,她說:"人活一世,不就是圖個樂呵?"

第七,老了更要當個“樂天派”,愁眉苦臉給誰看?

現(xiàn)在流行說"老年人也要有少年心",這話真沒錯。

我見過最會活的老人,是小區(qū)門房的老李頭,七十多了,天天穿得花里胡哨,還教年輕人玩短視頻。

有次問他秘訣,他說:"愁也一天,樂也一天,我干嘛不選樂的呢?"

你看,這不就是《論語》里說的"樂以忘憂"嗎?

老了,更要活得像個孩子,看見糖葫蘆就買一串,聽見笑話就大笑,把日子過得熱氣騰騰。

這"淡"字就是老年生活的通關(guān)密碼

淡不是冷漠,是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活得有滋有味;

淡不是妥協(xié),是學會了在柴米油鹽里,品出詩意。

就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