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政治如同一盤大棋,走錯一步便可能輸得一塌糊涂。菲律賓前總統(tǒng)杜特爾特這一出,可謂“一步錯步步輸”,讓自己從曾經備受追捧的“禁毒英雄”,一步步走向政治清算的深淵。那么,這出權力大戲的背后,老杜究竟在哪一步失了籌碼,最終被塞上飛機直奔海牙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杜在香港集會上曾豪言道:“假如逮捕令是真的,我愿意承擔一切后果,為的是你們,為的是國家?!边@番話既是豪氣萬丈的英雄宣言,又是對自己政策效果的極度自信。然而,正如老話所說,“英雄末路往往是自取滅亡”,老杜終究低估了對手的狠辣。

據統(tǒng)計,杜特爾特執(zhí)政期間的禁毒行動曾導致約6000人死亡,一些人權組織認為這一數字可能高達30000。老杜顯然沒有料到,這份“為民犧牲”的豪情,竟也讓他在政治清算時沒有留下退路,失去了逃避懲處的最后籌碼。

回顧2022年大選,曾一時風光無限的馬科斯家族與杜特爾特家族,原本靠著選舉策略結盟,合力上臺。但好景不長,蜜月期過后,矛盾如火藥桶一般隨時可能被引爆。杜特爾特陣營要求在內閣中占據半壁江山,卻因種種原因未獲滿意答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杜特爾特的女兒莎拉,則在去年11月的一場直播中直言:“如果我被殺,殺手就去殺了總統(tǒng)馬科斯、第一夫人和眾議長”。這話既震驚了全國,也暴露出兩大家族間早已撕破臉皮的尷尬。

馬科斯政府顯然對這種威脅難以容忍,于是迅速利用國際刑事法院這一工具,借刀殺人將老杜押上法庭,以期徹底削弱杜特爾特家族的政治影響力。

說到國際刑事法院(ICC),這可不是簡單的司法機構。老杜早在2019年就曾率菲律賓退出《羅馬規(guī)約》,按理說,ICC對菲律賓的管轄權早已“失效”。然而,國際刑警組織仍然依靠ICC的紅色通緝令,將老杜從機場硬生生押送上了包機。

這背后,正是政治對抗中“工具化”司法的典型案例。有人指出,與內塔尼亞胡、普京相比,ICC對老杜的操作明顯存在雙重標準,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都曾收到ICC的逮捕令,但由于各自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他們往往享有更大范圍的政治庇護。

有觀點認為,ICC在處理政治敏感案件時,其選擇性執(zhí)行逮捕令顯示了明顯的工具化傾向,即在某些情況下,ICC可能更容易針對那些在政治對抗中處于相對弱勢,或被國內政治斗爭牽制的領導人,如杜特爾特,而對那些擁有強大國際影響力的領導人,如普京、內塔尼亞胡的時候,ICC則唯唯諾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老杜被逮捕,不僅引發(fā)了國際輿論的嘩然,也讓人擔心,國際法是否會淪為某些國家打擊政敵的棋子。

老杜被捕,無疑是菲律賓政壇的一記重拳,而這記重拳打在兩大家族矛盾已經激化的當下,后果可能遠超馬科斯預期。

我為啥這么說?歷史上,南聯(lián)盟前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因內部分裂和外部壓力最終在海牙受審、囚禁至死,于2006年逝世,這一案例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老杜是否也會重蹈覆轍,最終在海牙度過悲慘的余生。

與此同時,杜特爾特家族與馬科斯家族之間的爭斗,已經不僅僅是個人恩怨,而是深層次權力結構調整的縮影。正如中國社科院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許利平所言,雙方根本性的矛盾在于權力分配與政治共識的缺失。如今,隨著國際司法的介入,菲律賓政壇未來走向如何,充滿了不確定性與風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杜曾以豪情宣誓為國家和百姓犧牲,但現(xiàn)實卻殘酷地證明,他低估了政敵的狠辣,失去了任何逃避清算的籌碼。

如今,他被押送上通往海牙的包機,在被那無情的國際法庭判決。棋局無常,英雄亦有命,菲律賓這盤權力大棋中,沒有永遠的贏家,只有歷史的冷酷注腳。未來如何演變,唯有時間能給出答案,而老杜或許將成為這出悲劇性政治大戲中最為慘淡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