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羅榮桓、陳光率領八路軍115師進入山東后,黨領導的山東抗日力量形成了兩大系統(tǒng),一是八路軍115師,一是八路軍山東縱隊。他們是平行地接受八路軍中總部的命令,誰也不領導誰,工作中時常發(fā)生矛盾。
而在八路軍115師系統(tǒng)內(nèi),領導權也不甚明確。其中,陳光為代師長,羅榮桓為政委,誰是一把手,也很模糊。
為此,1941年10月,黨中央決定實行一元化領導,以羅榮桓為書記,組成山東軍政委員會——羅榮桓成為山東軍政一把手。

但是,在多數(shù)人眼中,羅榮桓一直是擔任政委。他的軍事能力到底如何?不少人心中沒底。
其實,羅榮桓是一位軍政全能的帥才,完全能夠勝任領導山東的重任。
在他擔任一把手后,11月,日軍就開始了大“掃蕩”。
這一次“掃蕩”,日軍調(diào)集了3個師團、4個旅團,共5萬余人,是日軍發(fā)動的規(guī)模最大的“掃蕩”。
這時,115師師部和山東分局等機關3000余人在留田一帶,戰(zhàn)斗部隊只有師特務營和分局特務連。
5日拂曉,日偽軍兵分十一路、從四面八方向著留田開始合圍。到中午,最近的日軍離留田只有七八里遠。特務營和特務連已在周圍山頭、隘口,構(gòu)筑工事,進行警戒。
下午三點多鐘,羅榮桓在牛家溝召開軍事會議,研究如何突出重圍。朱瑞、陳光、陳士榘、蕭華等人參加。
開始,誰也沒有發(fā)言。
過了一會兒,朱瑞首先發(fā)言:“突圍,當然是往東最方便。過了沂州、沭河就到濱海根據(jù)地了。河水很淺,過河不成問題。但是,我們這么想,敵人肯定也這么想,很可能在路上布置一個口袋,等我們?nèi)ャ@?!?/p>
“奇怪,敵人用這么多兵力包圍我們,其他三面都鬧得很兇,為什么東面動靜不大呢?”陳士榘插話。
“敵人是不是故意給我們網(wǎng)開一面,引誘我們上鉤?”朱瑞補充了一句。
“還一個方向是往北,”朱瑞接著說,“北面是國民黨軍的防地。他們剛同山東縱隊搞摩擦。我們過去會不會受到他們和日軍的夾擊?我看,唯一的方向是向西,設法跳到魯南去?!?/p>
“很有道理。”蕭華接著說,“但是,假如敵人在西面也設了埋伏呢?往那里跳有點冒險。”
討論一個多小時,陳光沒有發(fā)言。羅榮桓說:“老陳,你看呢?”
陳光因為身體不好,休養(yǎng)剛回來,于是說:“我再考慮考慮?!?/p>
大家又討論了一陣,歸納起來四個方案:一是東,二是向北,三是向西,四是從上三個方向分散突圍。沒一是主張向南去。因為南面是臨沂,是日軍的大本營。然而,羅榮桓突然說道:“我的主張是向南走!”
“為什么要向臨沂方向突圍?”
“日軍的中國派遣軍司令官畑俊六就在臨沂?!?/p>
羅榮桓說:“東面,沂河、沭河已被敵人封鎖,集結(jié)了重兵。北面,敵人正瘋狂南壓,北面在國民黨軍隊手中,北上很可能兩面受攻。西面,公路已經(jīng)成為日軍的封鎖線。南面呢,正因為是敵人的大本營,敵人料定我們不會向南走,這樣可以出敵不意。”
然后,羅榮恒提出:先向南突圍,跳出包圍圈,然后向西,進入蒙山南部。
他的意見乍一聽,出人意外,可仔細琢磨,合情合理。眾人都久經(jīng)沙場,一點就通,馬上表態(tài)贊成羅榮桓的意見。于是,馬上散會,大家開始突圍準備。
太陽落山后,夜幕悄悄降落。四周的日軍點起了一堆堆篝火。人喧馬嘶,此伏彼起。日軍以為“鐵壁合圍”大功告成,只等明日天亮發(fā)起總攻了。
當晚月亮出來了,但是山中又有一些霧,好像是為八路軍施放煙幕。很快,3000人在留田東面的河灘上集合完畢,靜悄悄地出發(fā)了。
特務連走在前面,最前面是一個尖兵班。
羅榮桓帶著作戰(zhàn)科和偵察科的幾位干部,隨前衛(wèi)連先頭排出發(fā)。日軍的第一道封鎖線到了。在兩股日軍之間有一段不足三華里寬的空隙。羅榮桓吩咐往后面?zhèn)髁睿撼扇房v隊快速前進。很快,隊伍悄悄地沖過了敵兩道封鎖線。途中,他們聽到日軍的戰(zhàn)馬喧叫,可誰都不做聲,只是快速地往前走。
周圍的大小山頭上火堆連著火堆?;鸸庵校哲娧策壉纳碛半[約可見,他們不時向空中打著綠色信號彈。
前面就是日軍的第三道封鎖線。羅榮桓一揮手,隊伍停下來了。

不一會兒,偵察員跑回來報告:“敵人的巡邏兵已經(jīng)走了,可以向前走了。”羅榮桓下令跑步前進。
當隊伍經(jīng)過兩個火堆時,八路軍的三個偵察兵已經(jīng)穿上了日軍的軍大衣,正代替上了西天的日本巡邏兵(用刺刀干掉的)施放信號彈,向日軍指揮官報告平安。
隊伍跑過去,就是敵人后方了。
果然日軍守備空虛。部隊折而向西,跑了一夜,到達了阜山莊,開始休息。
此地緊靠臨(沂)蒙(陰)公路,離臨沂城只有50里。
這時,天已大亮了。日軍的后續(xù)部隊和輜重部隊正沿著公路源源北上。而他們就在敵人鼻子底下。羅榮桓派出警戒,下令就地宿營。當大家和衣躺在草鋪上時,遠方傳來隆隆的炮聲。
日軍對留田的總攻開始了!
可是,隆隆的槍炮聲卻對跑了一夜的羅榮桓和戰(zhàn)士們來說,成了最好的催眠曲。
這次突圍,羅榮桓率領3000人跳出日軍五萬大軍的包圍圈,未費一槍一彈,未損一兵一卒。

在突圍的隊伍中有一個外國人。他叫希伯,是德國的進步記者。經(jīng)過留田突圍驚險的一夜后,他高興得像個孩子,興奮地對接待他的谷牧說:“這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夜晚,比在西方參加過的任何一次最愉快的晚會都更有意義,更值得紀念。我一定要把羅榮桓將軍的這段奇妙的經(jīng)歷寫出來,告訴全世界?!?/p>
后來,他寫的文章題目叫《無聲的戰(zhàn)斗》。
這就是才不外現(xiàn)的羅榮桓元帥。
正是在他領導下,山東八路軍獲得極大的發(fā)展,在抗戰(zhàn)勝利時,單單正規(guī)部隊就達到30萬人之多。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