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外交領域,尼克松和中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說是中國人的“老朋友”。1972年,他開啟了歷史性的訪華之旅,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成功打破了中美之間近30年的隔閡堅冰,讓兩個原本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交流甚少的大國,開始逐步建立起溝通與合作的橋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在尼克松步入了晚年時,卻透露當年對訪問中國一事感到后悔。這一說法瞬間引發(fā)國際社會廣泛關注與熱議,人們不禁揣測,在尼克松心中,那段曾被視為外交壯舉的訪華歷程背后,究竟隱藏著什么?

尼克松的態(tài)度大變

早年,尼克松還是一名律師時,他深受意識形態(tài)偏見的束縛,對中國思想抱有嚴重的誤解。1950年,國際政治圍繞中國是否加入聯(lián)合國展開了激烈討論。當被問及對此事的看法時,尼克松幾乎不假思索地拒絕了這一提議,其對華強硬的態(tài)度展露無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時間的推移,尼克松踏上了從政之路,政務的擔子日益沉重,每日要處理的事務紛繁復雜。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尼克松漸漸感到力不從心,曾經(jīng)看似強硬的對外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暴露出諸多問題,其外強中干的本質(zhì)逐漸浮出水面。

彼時的中國,正以堅定的步伐穩(wěn)步前行。在經(jīng)濟建設、外交關系等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就,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尼克松在擔任總統(tǒng)后,察覺到了中國蘊含的巨大發(fā)展?jié)摿Α?/p>

他意識到,在這個全球化趨勢逐漸顯現(xiàn)的時代,任何國家和民族都難以孤立地存在和發(fā)展。于是尼克松開始重新審視對華關系,態(tài)度悄然發(fā)生轉(zhuǎn)變。在一些公開演講中,他不再一味強調(diào)對抗,而是嘗試著表達緩和中美關系的意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0年初,尼克松在《時代》周刊發(fā)表談話:“如果我這輩子還有什么事沒有做,那一定是到中國去?!蓖?0月,尼克松在會見羅馬尼亞總統(tǒng)時,一改往日稱呼,第一次鄭重地說出“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稱呼。

而我國領導人也同樣注意到了美國的這一重要變化,開始思考如何回應這一外交信號,為兩國關系的改善創(chuàng)造契機。

1971年5月31日,中國通過秘密外交渠道向美國發(fā)出口信:“毛澤東同志歡迎尼克松來訪,并期待中美之間實現(xiàn)直接對話。”當這一口信傳遞到美國時,尼克松及白宮決策層高度重視,意識到中美關系迎來了歷史性的轉(zhuǎn)折時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71年,尼克松決定派遣時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訪華基辛格的行程安排得極為隱秘,避開了媒體的眼線。他喬裝改扮后登上飛機,輾轉(zhuǎn)多地,最終降落在中國北京。

隨后,基辛格與中方代表展開了多輪深入地閉門會談。在談及中美兩國關系時,雙方更是坦誠相見?;仡欉^去多年的隔閡與誤解,分析當下存在的分歧與問題,也共同展望了未來合作的可能性。

經(jīng)過多輪艱苦的談判與協(xié)商,雙方終于在諸多關鍵問題上達成共識,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尼克松訪華一事的協(xié)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尼克松同毛主席談話超一個小時

1972年2月21日,在飛機上,尼克松緊張地做著準備。他反復練習著握手的動作,嘴里還念叨著:“可不能失禮,一定要讓這次握手完美?!?/strong>

不知過了多久,專機緩緩降落在跑道上,尼克松的妻子穿著一襲鮮艷的紅裙子,在人群中格外奪目。他們面帶微笑,向等候在機場的人們揮手致意。

帕特輕聲說道:“終于來到中國了,很期待接下來的行程?!蹦峥怂牲c頭回應:“是啊,這次訪問意義重大,我們一定要展現(xiàn)出最大的誠意?!?/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尼克松邁出艙門,一步步走下舷梯,他一眼就看到了等候在遠處的周總理。他加快了腳步,一邊走一邊迫不及待地伸出手,大聲說道:“總理,您好!非常榮幸來到中國!”

周總理也快步迎上前去,握住尼克松的手,親切地回應:“總統(tǒng)先生,歡迎您來到中國,一路辛苦了。”

隨后尼克松一行人跟隨周總理沿著長廊,前往毛主席的房間。當房門緩緩打開,尼克松率先踏入房間,眼前的景象讓他瞬間愣在原地。沒有奢華的裝飾,沒有名貴的擺件,只有幾排高大的書架整齊地排列在墻邊,上面擺滿了琳瑯滿目的書籍和資料,涵蓋了古今中外的各類經(jīng)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基辛格緊跟在尼克松身后,同樣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他小聲嘀咕道:“這哪里像個會客室,簡直就是一位潛心研究、隱居多年學者的研究室?!?/p>

這時,周總理走上前介紹道:“主席平日里就喜歡在這里讀書、思考,與各方人士交流探討國家大事和國際局勢?!?/p>

其實尼克松此次訪華的行程中,本來是沒安排被毛主席接見的,因為在尼克松訪華九天前,毛主席突然生病,醫(yī)護人員爭分奪秒全力搶救。經(jīng)過一番驚心動魄的搶救,毛主席終于轉(zhuǎn)危為安,可身體也因此大受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尼克松作為新中國成立后首位訪華的美國總統(tǒng),這次訪問舉世矚目。如果中國最高領導人不露面,西方列強必然會借機大肆猜測,引發(fā)各種不實輿論,對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外交局勢產(chǎn)生不利影響。

權衡再三,毛主席深思熟慮后決定去會見他。尼克松聽聞毛主席身體欠安,不知道這次會面是否能順利進行,小聲問周總理:“總理,毛主席身體怎么樣?這次會見,會不會太打擾他了?”周總理笑著回答:“總統(tǒng)先生放心,主席很期待與您見面?!?/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尼克松為什么說后悔當初訪問中國

尼克松這次訪華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希望能夠“聯(lián)中抗蘇”,這也是美國政府的訴求,所以一見到毛主席,尼克松便談論起了這個問題。在毛主席相信看來,中國與美國不是互相利用,只是一種“互補”的合作。

聽到他這么說,毛主席指著周總理對尼克松說道:“那些都是小事,你去和總理談,我今天就想和你探討探討哲學問題!”尼克松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笑著點頭:“能和主席探討哲學,那是我的榮幸,我一直對中國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起初,考慮到毛主席的身體狀況,此次會談預定的時長是20分鐘??擅飨d致頗高,原定的20分鐘早已過去,可主席和尼克松似乎都沒有停下的意思,會談持續(xù)了一個多小時。此次尼克松訪華,促進了中美關系正?;苯佑绊懥水敃r世界的兩極化格局。

1993年,尼克松再次踏上中國的土地,距離他首次訪華已經(jīng)過去了21年。這次一到北京,他就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坐在前往市區(qū)的車上,尼克松望著窗外不斷掠過的繁華街景,忍不住向身旁陪同的中方人員感慨道:“天啊,這變化也太大了!我上次來的時候,可不是這番模樣?!?/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方人員微笑著回應:“是啊,總統(tǒng)先生,這些年中國一直在高速發(fā)展,變化日新月異?!?/p>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尼克松參觀了許多地方,無論是經(jīng)濟特區(qū)的繁華,還是科技園區(qū)的創(chuàng)新活力,都讓他深感震撼。在與中方官員的交流中,尼克松感慨地說:

“我第一次訪華的時候,就知道中國有著巨大的潛力,但沒想到發(fā)展得如此迅速。你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尼克松意識到,中國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邁向新的高度,而中美關系也將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臨全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

至于尼克松晚年提到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訪華,其中的原因是源于他訪華前的“算盤”落空。當時蘇聯(lián)在中蘇邊境陳兵百萬,揚言核打擊。

尼克松本以為中國會因自保尋求美國庇護,美國能借此在臺灣等問題上獲利,還能弱化蘇聯(lián)勢力、助力越南戰(zhàn)場,穩(wěn)固盟友關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中國沒把中蘇問題當會談重點,憑借自身核力量和毛主席高瞻遠矚的判斷,成功化解威脅。尼克松訪華未給美國帶來好處,反讓中國獲益,這成了他晚年后悔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