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的三角關系已經產生劇變了,早就不是以前那種兩弱對一強了,現在的劇本是兩個強國較量,一個弱國邊上站隊。俄羅斯的這塊位置,說實話,已經遠遠趕不上中美爭鋒的節(jié)奏了。
二戰(zhàn)時期,美國、蘇聯、中國,這三個國家扮演的角色分別是:強者、強者、弱者;冷戰(zhàn)時期,美國、蘇聯、中國扮演的角色分別是:強者、弱者、弱者。
蘇聯解體后,美國成了世界上的“超級大國”,而中國也在穩(wěn)扎穩(wěn)打之后,逐漸變強,但彼時相較于美國,中國依舊處于劣勢地位。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一部分“衣缽”,坦克、導彈、飛機、核武器……在武器方面很是先進,這得益于俄羅斯得到了蘇聯的部分“遺產”。
但蘇聯都不是美國的對手,更何況是蘇聯的一個“分支”呢?俄羅斯對上美國,二者的身份已經明朗:俄羅斯是弱者,美國是強者。
這一番操作下來,美國、中國、俄羅斯三個國家之間的綜合實力則變成了:強者、弱者、弱者。
中美俄的三角關系不斷發(fā)生轉變,而如今,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美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不斷削弱、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力不斷增強。
另一邊的俄羅斯呢?經過三年的俄烏沖突之后,實力大大衰減,不如從前,俄羅斯與烏克蘭“內斗”,美國就穩(wěn)坐釣魚臺,充當幕后“推手”,坐山觀虎斗。
時不時的,美國還在暗中推波助瀾,想要通過俄烏沖突,想要像當初整垮蘇聯一樣,讓俄羅斯徹底“解體”,然后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
美國會不會讓俄羅斯成為“第二個”蘇聯,暫且不提,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美國“強權”時代早已經過去,中國已經崛起,在國際社會上“掌控”了相當一部分的話語權。
中國實力的攀升,讓其從二戰(zhàn)時期的弱者、冷戰(zhàn)時期的弱者,變成了新時代的強者,而中美俄三國之間的“站位”也發(fā)生了轉變。
不再是兩弱對一強,而是兩個強國之間進行較量,至于那個弱者,則是一邊站,兩個強者就是,中國和美國,弱者便是俄羅斯。
現在大國之間的較量,正是美國和中國,美國為何動不動就對中國搞“經濟制裁”、“科技封鎖”、“尖端科技流入”。
實際上,正是美國看到了中國的強大,那么中國的強大體現在哪些地方?
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已經是人盡皆知的事情,經濟發(fā)展遠超之前,但一個國家真正強大,不能只靠經濟,還要有軍事實力和科技創(chuàng)新。
幾十年前,中國被一眾西方國家卡脖子,沒有航母、沒有盾構機、沒有高鐵技術,可如今幾十年過去,中國高鐵成了第一、中國擁有三艘服役的航空母艦、中國自主研發(fā)了盾構機……
后續(xù),美國聯手荷蘭等一種國家對中國搞“科技封鎖”,限制高端芯片、光刻機流入中國,可中國呢?不聲不響,一心搞研究。
華為芯片的橫空出世,徹底打破了美國的封鎖,還發(fā)揮“地道戰(zhàn)”的精髓,將國際市場攪了個天翻地覆。
美國已然明白一個事實,現在的中國早已經不是當初的中國,光是在礦產能源方面,中國就將地位反轉,現在,輪到美國被卡脖子了!
蘇聯那個時候之所以被譽為大國,因為什么?因為武器設備先進、國內石油、天然氣能源豐富,可現在呢?中國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中國的軍事武器,一代比一代優(yōu)秀,新型戰(zhàn)機相繼出現、055大驅驅逐艦時不時就外出“溜達”一圈……
能源方面,中國正在擺脫對石油的依賴,新能源汽車成為了佼佼者,中國又掌控了全世界90%的稀土出口,稀土在科技領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未來,誰掌握了能源,誰就有話語權。
未來,是能源的時代,目前,只有中國掌握了稀土冶煉、提純技術,單是這一點,中國稍微一個小動作,就足以讓美國自亂陣腳。
如今的國際形勢已經相當明顯,美國將中國視為“勁敵”,正是看到了中國的蓬勃發(fā)展,而俄羅斯早就不屬于“強者”了,或者說,俄羅斯從始至終都不是強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