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亞這地方比較特殊,看起來區(qū)域不大,但三大國全在這兒較勁。
中間是韓朝對峙,日本在邊上陰陽,外圍中美俄三大佬鎮(zhèn)場。
在政治和外交上,中俄朝一邊,美日韓一邊;而在經濟合作上,中日韓自成一體(所謂政冷經熱),美朝俄各有倚重。
現在呢,中日韓三邊的外長也見面了,說是要把擱置了十幾年的自貿協定重新推進起來。
消息出來,很多媒體都比較激動,畢竟,東北亞三國經濟整合起來,那對各國都是很有好處的,這也是我們加入WTO后的,2002年就開始推動的方向。
當很多人暢想美好未來的時候,個人覺得,與其說這是東亞經濟一體化的曙光,不如說更像是一場政治秀。
中國早已不是當年那個需要日韓技術輸血的新興經濟體,而日韓更像是被美國“逼到墻角”后,試圖用自貿區(qū)談判當“護身符”的無奈之舉。

01
2001年底,中國歷經十多年的艱苦談判,終于加入世貿組織。
2002年,中日韓三國開始磋商自貿區(qū)的思路,當時,日本依然東亞經濟發(fā)展的領頭雁,它當年的GDP為4.18萬億美元,中國約為1.45萬億美元,韓國6272億美元。
別說日本,就算當時的韓國,站在中國面前也是很牛的。
不可否認,從2001年到2012年,美國一直在中東折騰,美國對中俄兩國都保持交好,亞歐大陸總體和諧,這也給了日韓和中國加深經濟合作的空間。
當時三國的情況非?;パa,日本有資金和技術的優(yōu)勢,韓國正在向中高端產業(yè)鏈轉型,我們有市場和勞動力的優(yōu)勢,產業(yè)整合是很合適的。

三方面談了十年,談到2012年,相關細節(jié)都整得差不多了,正好趕上奧觀海說要重返亞太了。
眼瞅著三國要建自貿區(qū),到時候形成僅次于北美、歐盟的世界第三大的自貿區(qū),美國怎么可能坐視不管?
畢竟,老美首先要打壓的就是中國。
于是,相關動作,美國一個不落,給你安排上了。
首先上場的是釣魚島危機,后來又整了個薩德,導致三國陷入對立,這個自貿區(qū)就直接被美國掐滅了,對華友好的日韓領導人、主導官員也死的死、倒臺的倒臺。
從美國的戰(zhàn)略來說,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讓三國的經濟高度融合,而日韓兩國縱然有100個膽子,也不敢忤逆美國的意愿。
一旦中日韓實現自由貿易,首先開始的就是大規(guī)模的貨幣互換,減少對美元依賴,這必然影響美元霸權。
三國在經濟上實現互補,基本上可以彌補彼此在產業(yè)鏈上的短板,比如整合半導體、造船、新能源等行業(yè),達成高度合作,這就影響了美國對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
三國經濟合作深度綁定后,那慢慢地就會在安全上減少對美國的依賴,那老美想通過軍事政治手段遏制日韓的能力就要大幅下降,這必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

另外,對于美國來說,中國是潛在的戰(zhàn)略競爭對手,必須要全面遏制中國的崛起,而日韓的定位,必然是遏制中國的橋頭堡,你們兩家怎么可以和中國合作這么深呢?
于是,沒有戰(zhàn)略自主能力的日韓,縱然知道自貿區(qū)對自己經濟的好處,但也只能服從美國的要求,斷了合作的念頭。
02
現在呢,20多年過去了,東亞的地緣局面早就改天換地。
2024年,中國GDP約合19.04萬億美元,日本約合4.02萬億美元,韓國約合2.55萬億美元。
中國的經濟體量大約為日韓總和的三倍,另外,中國工業(yè)產值占全球40%,新能源汽車、光伏、5G等領域都實現“彎道超車”,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
在高科技領域,中國不僅和美國平分秋色,甚至在許多領域都超越了美國。
反觀日韓,一個深陷“失去的三十年”,經濟原地踏步,另一個被財閥經濟拖累,連三星都被中國存儲芯片逼到降價求生。
2012年時,中國需要自貿區(qū)打開市場、引進技術;如今,自貿區(qū)對中國的經濟價值已大幅縮水,日韓能吸引我們的所謂技術已經幾乎忽略不計。
我們現在是15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擁有全世界最齊全的供應鏈體系。
更關鍵的是,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和RCEP(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已構建起自己的貿易網絡,中日韓自貿區(qū)更像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換句話說,以前是我們需要日韓給我們分蛋糕,現在是他們盯著我們的餐桌咽口水。
2024年,韓國對美貿易順差飆升至557億美元,特朗普直接炮轟“韓國占美國便宜”,威脅加征關稅。
日本則被要求提高防衛(wèi)費到GDP的2%,石破茂政府焦頭爛額。
日韓發(fā)現,美國這位“老大哥”不僅不靠譜,還可能隨時翻臉。
而中國市場的誘惑實在太大——韓國半導體出口的60%、日本汽車產量的30%依賴中國。若不與中國合作,日韓經濟將直面“斷崖式下跌”。
于是,日韓玩起了“平衡術”:一邊對美表忠心,一邊向中國遞橄欖枝。

日本外相巖屋毅訪華時大談“戰(zhàn)略互惠”,韓國則在憲法法院駁回總統彈劾案后,急忙宣布對中國游客免簽。這種“騎墻”策略看似聰明,實則暴露了日韓的戰(zhàn)略焦慮——既不敢得罪美國,又舍不得中國市場。
但是,日韓若只想拿自貿區(qū)當對美談判的籌碼,最終只會兩頭落空。
03
總體而言,這場三國外長的會面,重啟自貿區(qū)談判,更像是對美國的喊話。
對我們而言,若在接下來這個自貿區(qū)能順利推進,那倒也可以順水推舟,也能展示美國的圍堵策略不得人心。
而對日韓而言,和中國站在一起搞合作,也是向美國傳遞別逼太緊的信號。
不過,考慮到美國對兩家的控制程度,他們想要抓住自貿區(qū)這個救命稻草,也是挺難。
不過,這個對我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這些年,我們布局東南亞、中東、亞非拉美等廣闊的市場,早就跳出了東亞自貿區(qū)的局限,日韓這邊,能成也行,不成也無所謂。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