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田
金融歷來被譽為百業(yè)之首。中國近代金融業(yè)也在歷經匯通天下的興盛、流金歲月的繁榮后,留給了我們一筆豐厚的文化饋贈。
當城市金融遇上歷史建筑,又會擦出怎樣的故事火花呢?【閱建筑·越金融】用嶄新的視角為大家解讀上海金融歷史建筑,講述漸漸湮沒的金融往昔。
建筑可約,亦可閱;歷史可讀,更耐品。

中南大樓
地址:漢口路110號
該大樓是一棟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百年建筑,由馬海洋行設計,始建于1917至1921年間,是上海市優(yōu)秀歷史建筑。大樓占地面積約一千余平方米,建筑面積六千余平方米,初建成時為地下1層,地上5層,1997年加建至7層后建筑總高度達到30.84米。
中南大樓,縱向上看位于外灘的“第二立面”,即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qū)內沿黃浦江建筑后排的非臨江建筑群,橫向上看,則位于俗稱“三馬路”的漢口路上。正如上海其他幾條以數(shù)字命名的“馬路”一樣,漢口路原是開埠前通往黃浦江邊的無名土路,上海開埠后成為黃浦區(qū)核心地區(qū)東西向主干道之一。因靠近江海北關,又名海關路,清同治四年(1865年)以湖北地名改名漢口路。
漢口路曾是赫赫有名的“報業(yè)街”,上海最早的報紙——英國人創(chuàng)辦的《北華捷報》,以及上海第一張中文報紙《上海新報》即于此路創(chuàng)辦出刊,中國早期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報紙《申報》和《新聞報》都曾在這里設立報社。中南大樓的第二任使用者——中南銀行當初選址漢口路,想必也與其創(chuàng)始人之一為史量才——當時《申報》的董事長有關。
泰和洋行

大樓初始設計
中南大樓最早是為泰和洋行設計建造的辦公大樓。1917年8月由上海著名的建筑設計事務所馬海洋行(Moorhead & Halse)設計,1919年12月15日大樓開始動工,1920年8月17日竣工。
英商泰和洋行很早便來華經營,在我國經營范圍較廣,沿海幾個大城市均有分支機構。該行最早在英國曼徹斯特成立,1848年在廣州開設分行。早期在廣州注冊開設的這些英國洋行,基本上是在東印度公司領導下或該公司派生出來進行營業(yè)的,所營業(yè)務多為販賣鴉片、棉布、茶葉等,泰和洋行也不例外。鴉片戰(zhàn)爭后,對外貿易中心轉移到上海,泰和洋行于1849年在上海設行,原址即設在今漢口路110號。
從建筑原立面圖看,大樓坐北朝南,立面設計呈嚴謹對稱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橫向豎向均為三段式構圖。南立面底層中部為一個開間的入口大門,兩側使用兩組四根簡潔、純樸的塔司干式花崗巖石柱做裝飾,二至四層中部使用在上海近代建筑中并不多見的多立克式石柱。大樓立柱兩側的窗戶邊有花環(huán)紋章、束棒飾等深具古典象征意義的雕飾。
大樓建設時的門牌號為漢口路7號。20世紀30年代,上海的租界曾進行一次大規(guī)模的門牌號調整,這棟大樓的門牌也變?yōu)闈h口路110號,并延續(xù)至今。
中南銀行

黃奕?。ㄗ螅?、胡筆江
漢口路110號的下一任使用者為中南銀行,其原址設于不遠處的漢口路4號,后因營業(yè)發(fā)達,原屋辦公空間不夠,于是在1926年向漢口路7號(今漢口路110號)泰和洋行購入大樓,共計白銀47萬余兩。
中南銀行印尼“糖王”黃奕住發(fā)起創(chuàng)建。1920年,因“念吾僑民苦異國苛法久矣,若不思為父母之邦,圖其富強,徒坐擁浮資非夫也”,黃奕住決心業(yè)成返國,并選中上海這一商業(yè)繁盛之區(qū),拜會滬上聞人,共謀籌建銀行一事。黃奕住出身福建省南安市金淘鎮(zhèn)的顯赫家族,盡管資本雄厚,但是對國內情況不太熟悉,于是通過上?!渡陥蟆范麻L史量才,結識并聘請了胡筆江出任中南銀行總經理。黃奕住原擬單獨出資1000萬元,后聽取了胡筆江的意見,改為招股合資2000萬元,開業(yè)時先收500萬元,由黃認股70%,即350萬元,其余由胡招股,胡與史量才等多人都參與投資。
1921年6月5日,中南銀行在上海召開創(chuàng)立大會,當時共到股東102人。7月5日,中南銀行正式開張,英文名為“The China & South Sea Bank, Ltd.”。因為銀行是由中國金融、工商界人士和南洋華僑合營,故定名中南銀行,也是取“中國與南洋互相聯(lián)絡”之意。當年《申報》曾有報道:“查僑商組織銀行,此為首例,而資本之雄厚,實為商業(yè)銀行所僅見。加之主持者皆為社會著名人物,前途發(fā)達,正無量也?!?/p>
民國中南銀行廣告
正如《申報》所言,中南銀行發(fā)展勢頭十分迅猛,在開業(yè)后不久便爭取到了鈔票發(fā)行權,這在當時的銀行界是十分少有的。一方面,由于中南銀行是以僑資為主,北洋政府為了鼓勵華僑歸國投資和經營實業(yè),格外給予了其優(yōu)惠政策。另一方面,中南銀行在發(fā)行鈔票時采取了“十足準備”的發(fā)行制度,與其他三家銀行(鹽業(yè)銀行、金城銀行、大陸銀行)合辦“四行儲蓄會”和“四行準備庫”,聯(lián)合發(fā)行鈔票,這一聯(lián)合機制進一步增強了其金融穩(wěn)定性和信譽度,在中國商業(yè)銀行史上是一個創(chuàng)舉。財政部核定中南銀行的發(fā)行額為500萬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大的發(fā)行量,顯示出中南銀行具有較高的信譽和實力。


中南銀行紙幣
中南銀行在接管大樓后,發(fā)現(xiàn)原大樓使用面積及平面功能布局不能完全適應銀行的業(yè)務發(fā)展需要,因此對其進行加建和調整。改建工程設計者為匈牙利建筑師鴻達(C. H. GONDA),1927年5月完工,5月16日中南銀行正式遷入新屋營業(yè)。此次改建工程在原大樓底層北側入口處將平面布局作了調整,同時在原五層屋頂上方又加建了一層(加建部分呈L形)。樓下為辦公區(qū)域,樓上最高層為行員宿舍,剩余樓層作出租用。
“七七事變”后,滬上租界以外炮火紛飛,中南銀行也和全國許多銀行一樣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經營情況大不如前。1938年,總經理胡筆江座機遭日軍戰(zhàn)斗機襲擊,不幸遇難。1945年,董事長黃奕住病故,由其長子黃浴沂先后接任總經理和董事長之職。根據(jù)檔案記載,大樓曾于1946年在北側裙房上部加建了一排“膳堂”,此次加建面積并不大,同時北立面局部細部做了改變。
新中國成立后,中南銀行參加了全國各私營銀行、錢莊等進行的全行業(yè)公私合營,并于1952年秋結業(yè)。這家近代華僑回國投資創(chuàng)辦的最大銀行、也是華僑投資創(chuàng)辦的最大企業(yè)就此落幕。
煥然新生

修繕后的中南大樓
此后,中南大樓曾由上海化學工業(yè)局租賃作為辦公樓使用。1995年,上海愛建信托投資公司入駐,1998年,大樓經批準由“中南大樓”變更名稱為“愛建金融大樓”。之后天津銀行上海分行入駐,現(xiàn)由國家綠色發(fā)展基金會使用。
1997年,為了適應現(xiàn)代功能的金融大樓需要,中南大樓再次進行了裝修改建。本次改建除了將大樓加建至七層外,還在大樓南立面入口處增加了兩扇大門,以方便人員進出,塔司干柱式的裝飾門楣也因此分別在兩邊各增加了兩根,從原來的四根變成了八根。

加至七層后的中南銀行大樓(1997年)
2021年4月起,歷時一年多大樓修繕工作再次開啟。本次修繕工作則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即在保留建筑特色、整體外觀的同時,也慎重對待建筑本身留存的改擴建遺痕跡。在修繕過程中,建筑各個立面、大門、門廳及室內特色裝飾都被保留,同時也根據(jù)歷年使用后歷史材料的不同狀態(tài),采取了不同的修繕策略。如今,修繕工作已經竣工,一個多世紀“高齡”的中南大樓煥然新生,彰顯出20世紀20年代上海一流辦公空間的氣度和風貌。漢口路110號前的車馬、風景、過路人早已換了一批又一批,只有百年大樓依然佇立,繼續(xù)記錄并講述著上海灘的金融故事。
“上海市銀行博物館”官方公眾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