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花紅柳綠,墾利街道蒼洲村附近成片油菜花競相綻放。金黃的花海與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鄉(xiāng)村春景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就是我們采取‘高粱-油菜’輪作模式,試種的400畝油菜?!?a class="keyword-search" >墾利街道種植大戶孔令國說,“去年秋天高粱收割完,我就種上了耐鹽堿油菜。土地鹽堿程度比較高,閑著也是閑著,沒想到今年長勢還不錯?!?/p>

“高粱-油菜”輪作模式不僅充分利用了冬閑田,還可以有效降低土壤鹽堿化程度,通過不同作物的根系活動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孔隙,有利于鹽分的淋洗和土壤水分的保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前這塊地就能種植一季,收成馬馬虎虎,秋收后就閑著,輪作讓這里煥發(fā)了新生機。畝產能達到150公斤,按市場行情算油菜籽每斤3元來看,收入還是很可觀的?!笨琢顕吲d地細算著“高粱-油菜”輪作模式的經濟賬,“再加上種植高粱的收入,咱鹽堿地的收成也不差?!?/p>

土地增效、糧食增產、群眾增收,今年,墾利街道探索推廣輪作種植模式,因地制宜推進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和鹽堿地綜合利用,有效補齊土地種植“空擋期”,既鼓了農民“錢袋子”,又扮靚了鄉(xiāng)村“好風景”,為糧油穩(wěn)產增收注入了新動力。

在西興村的田地里,同樣生機盎然。返青的飼用小黑麥在陽光照射下泛著層層光暈?!叭ツ?0月底,水稻收割后,開始試著種植了100畝小黑麥,每畝大約能出草1噸,每噸1200元?!狈N植戶巴林海說。

據(jù)巴林海說,去年水稻畝產500公斤,收成很好,再加上種植小黑麥的收益,這塊地一年的收成十分可觀。“輪作挺好的,今年秋天我準備再多種點。”巴林海站在地頭上很是高興。

“我們推廣選擇的都是耐鹽堿、適應性強的作物,而且通過長期實施輪作,能有效提高土壤生物多樣性,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保障土壤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促進農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眽ɡ值擂k事處副主任巴樹光介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下一步,墾利街道將持續(xù)做好農田輪作模式的政策宣傳、技術指導等工作,有效實現(xiàn)“一地多用,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的多重效益,助力農業(yè)生產高效化和鄉(xiāng)村振興。(大眾新聞記者 王明華 通訊員 王娜 宋孔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