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倒數(shù)第二個皇帝光緒皇帝,是最悲慘的清朝皇帝,他甚至比溥儀還要慘。
只有看過了光緒的一生,才懂得什么叫作“身不由己”,他這一輩子從未逃出慈禧的手掌心。在生命中的最后時刻,光緒皇帝決定擺脫慈禧的束縛,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一件事……

年少即位
在封建時代,皇帝子嗣的數(shù)量,就代表著一個王朝的興衰。
在一個地方王朝的鼎盛期,皇帝子嗣的數(shù)量肯定不會少。就拿清朝來說,康熙一朝最為鼎盛,因此康熙皇帝一共有三十五個兒子。
而他的孫子乾隆皇帝,雖然沒他多,但也有十七個兒子。

但是乾隆的孫子咸豐皇帝,卻是一脈單傳,只有載淳一個兒子,而載淳也就是后來的同治皇帝,他的母親就是大名鼎鼎的“老佛爺”慈禧太后。
皇帝的兒子越多,容錯率就越高,在只有一個兒子的情況下,萬一這個兒子出了事,連個備用的都沒有。

咸豐皇帝就遇到了這種情況,他只有同治皇帝這么一個兒子,就算同治沒有能力,也只能讓他繼承皇位,哪怕同治當時只有六歲,也必須繼承皇位。
雖然幼年即位在清朝并不少見,但是今時不同往日,清朝現(xiàn)在面臨的問題可比當年大多了。

幼年即位的皇帝,沒有經(jīng)歷過時間的檢測,有一點病就有可能要了他的命。
當年康熙皇帝能在一眾兄弟中脫穎而出,當上皇帝,就是因為他“命硬”,竟然扛過了當時的絕癥“天花”。
而且人一生中只會出一次天花,康熙扛過了這一次,之后再感染的概率也就小了很多。

為了天下的穩(wěn)定,順治就選擇讓這個存活概率遠超其他人的兒子當皇位繼承人。
但是這位同治皇帝就沒有康熙那么幸運了,或者說同治皇帝就是當年康熙皇帝的兄弟。
如果順治皇帝沒有選擇康熙,而是選擇其他人,就會遇到同治皇帝這種情況,十九歲時感染天花去世。

咸豐若是還有其他的兒子,那么他還有的選,可惜他就這么一個兒子。
而同治皇帝比他還要慘,十九歲時去世,居然連一個兒子也沒有。
同治可以沒有兒子,但是大清國不能沒有皇帝。為了給大清國找到一個合適的皇帝,兩位太后、幾位王爺以及大臣們開了一個會。

為什么是兩個太后呢?因為同治皇帝的親生母親是慈禧,但是慈禧并不是咸豐皇帝的皇后。
皇帝的生母必然會是太后,因此她在同治皇帝即位之后,就與咸豐的正牌皇后慈安同時成為了太后。
這種有兩個太后的情況在清朝很常見,因為清朝的皇帝很多都不是皇后生的。

既然有兩位太后,那么同治皇帝的繼承人就得讓兩位太后滿意才行。
不過慈安太后并不像慈禧太后那樣追權逐利,她只想好好生活,因此選擇繼承人這件事就由慈禧來決定了。
而慈禧在選擇皇帝時,一心只想著尋找“便于控制”的皇帝,根本不想著尋找有能力的皇帝。

按理來說,如果慈禧想要找同治皇帝的繼承人,應該在他的后輩中找,也就是溥儀他們那一代人。
雖然說溥儀當時還沒出生,但是“溥”字輩已經(jīng)有人了。
可是慈禧覺得自己在“溥”字輩沒有熟人,就直接否定了他們,決定找一個同治的同輩人繼承皇位。

如果要找“載”字輩的話,正好有一個人選,慈禧的妹妹嫁給了醇親王奕譞,他們有個五歲的孩子載湉,這個孩子就很不錯。
在決定好了之后,慈禧向眾人宣布了這個決定,只見其他幾位親王長出一口氣,慶幸自己躲過了一劫。

而慈禧的妹夫醇親王奕譞則是慘叫一聲,倒在了地上,哭得那叫一個慘。眾人忙去扶他,一邊扶還一邊勸。
但是事情已經(jīng)定了,他再怎么哭鬧也改變不了結(jié)局。此時只有五歲的載湉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他還在家里跟母親在一起玩。

公元1875年1月27日,已經(jīng)提前進入紫禁城的載湉來到太和殿,在兩位太后的照看下舉行登基大典。
此時的載湉說是五歲,但是他的實際年齡并沒有這么大,他來到人世的時間只有三年零六個月,他還什么都不懂呢。
但是這并不重要,幼年載湉也能正式登基,也能當光緒皇帝。

身不由己
光緒皇帝正式登基之后,他就離開了父母,來到了皇宮居住,照顧他的人自然是他的大姨——慈禧太后。
為了能更好地控制光緒皇帝,慈禧打算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慈母的形象,讓光緒皇帝一直聽自己的話。但是光緒皇帝似乎并沒有受到她的影響。

在光緒皇帝十六歲那年,他就算是“成年”了,一直在垂簾聽政的慈禧理應將大權交還給光緒皇帝,也就是讓光緒皇帝親政。
這無疑是對慈禧太后權力的一種削弱,因此很多大臣都覺得慈禧不會這么痛快地讓光緒皇帝親政,有些大臣甚至已經(jīng)做好了逼她退位的準備。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一貫癡迷于權力的慈禧太后,居然主動要求舉行親政大典,自己要將大權交還光緒皇帝。
諸位大臣都很驚訝,難道這位慈禧太后真的想要安心養(yǎng)老了?不管怎樣,只要能讓光緒皇帝順利親政,大臣們就放心了。

但是他們放心得太早了,光緒皇帝確實是親政了,但是大權還在慈禧手中,她根本就沒打算將大權交還于光緒皇帝。
而且就算是光緒皇帝親自處理的那一部分,也必須先經(jīng)過慈禧的手,才能正式頒布出去。

即使是這樣,光緒皇帝依然發(fā)覺了慈禧的不對之處,他對于這個從小照顧自己的“母親”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再加上一些大臣的進言,讓他有了自己的想法。
為了改變大清國頹廢的現(xiàn)狀,光緒皇帝決定重用康有為等人,實行維新變法。

這場“聲勢浩大”的變法并不是特別順利,慈禧看他們就像是在看小孩子過家家。如果光緒的變法能將大清國變好,慈禧會支持他們的。
但如果他們的變法會觸及守舊派的利益,慈禧對付他們就像是對付小孩子一樣。
最終,這場維新變法只持續(xù)了一百零三天就被慈禧拿下了。

變法失敗后,慈禧發(fā)現(xiàn)光緒反抗自己的心越來越重,她擔心自己有一天會管不住光緒,畢竟光緒才是正牌皇帝。
為了限制光緒,慈禧以光緒生病為由,將他關進了一間屋子里,限制了他的人身自由。在這種壓抑的環(huán)境中,光緒皇帝的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沒過多久,光緒皇帝重病臥床,慈禧命人去給他準備后事。
此時的光緒躺在床上,動一下手指都費力。太監(jiān)們過來給他穿壽衣,光緒皇帝死活不穿,他甚至拼盡全力坐了起來。他不想在自己臨死的時候還要被慈禧給控制著。
太監(jiān)們沒辦法,只好去請示慈禧該怎么辦。

其實慈禧當時也已經(jīng)病重,她無暇顧及光緒的生死,只是敷衍地說了一句:“不穿就不穿吧!”就這樣,光緒皇帝成了清朝唯一一個沒有穿著壽衣下葬的皇帝。
而在三十八歲的光緒死后,慈禧的病情也迅速惡化,在光緒去世的第二天,慈禧也稀里糊涂地死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