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媽悟語

孩子做題的時候,讀完題目發(fā)現(xiàn)不熟悉,每次都會皺起眉頭哭喪著臉說“太難了”,一點都不愛動腦思考,只想放棄擺爛。

比如,遇到找規(guī)律的問題,以前做過的是按順序填數(shù),或者符合單數(shù)、雙數(shù)規(guī)律。下面一題是兩個數(shù)字之間相差3,就看不出規(guī)律,卡殼了,氣得在上面畫叉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在這種情況下,跟孩子說:你認真思考??!

孩子卻說:我思考了,就是不會。

明眼人一眼看出,讀題就讀一遍,怎么就叫思考了呢?強詞奪理!

看到孩子這種不思進取的狀態(tài),真的是憂心忡忡。

孩子不愛思考,原因是多方面的。

個人性格、家庭環(huán)境、學習環(huán)境、心理特點、題目難度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考積極性。

有的孩子天生就是“懶腦”,上小學了還停留在幼兒園的玩樂階段,沒有動腦思考解決問題的意識。

如果父母總是替孩子解決很多問題,孩子養(yǎng)成依賴習慣,不知道思考為何物,不知道該怎么思考。

如果孩子的學習任務比較簡單,總是在舒適區(qū)徘徊,很少進入學習區(qū)和挑戰(zhàn)區(qū),孩子就容易拈輕怕重,不喜歡思考。

一年級孩子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抽象思維能力有限,如果問題比較抽象,孩子沒有能力轉(zhuǎn)化成具象問題來理解,大腦好像上鎖一樣,就很難開動腦筋。他們也正在形成自我認知,容易因為失敗否定自己的能力,害怕失敗遭到批評,說“太難”,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如果題目難度太大,超出孩子的知識儲備水平和閱讀理解能力,孩子沒有足夠的解題策略,會很自然地產(chǎn)生畏難情緒。

一年級孩子不愛思考有情可原,但是考試哪能都考熟悉的,多數(shù)題目要經(jīng)過改編,考查的就是孩子經(jīng)過思考運用知識的能力。所以,引導他們啟動思考勢在必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怎么讓孩子愿意積極思考?

根據(jù)孩子不愛思考的原因,采取的措施最好滿足這些要求。

接受孩子的慢熱,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鼓勵。

就像刻意練習中提到的,孩子可能要經(jīng)過1000次訓練才能變得愛思考。這樣算來,要持續(xù)不斷地等待幾年時間,急不得。

每當孩子嘗試認真思考,不管最終答案是否正確,都要及時給予正向反饋,讓孩子看到過程和努力的重要,幫助孩子建立成長型思維,增強自信。

當孩子有畏難情緒時,教孩子正確調(diào)整情緒的方法,比如深呼吸、站起來到外面走一走、跳繩運動等等。孩子情緒良好,大腦神經(jīng)元才會活躍起來,順利調(diào)整到思考模式,比較容易達到心流狀態(tài)。

家長的表情和態(tài)度決定孩子的狀態(tài),讓孩子調(diào)整情緒的前提是自己先要調(diào)整情緒,要溫和面對孩子。孩子曾經(jīng)說:媽媽,你一批評我,我就想變成一只蝸牛,藏在蝸牛殼里不說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光說不練是對牛彈琴,需要在實戰(zhàn)中解決思考問題。

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在其能力水平基礎上,多安排一些適度拔高的題目,讓孩子每次都要經(jīng)過思考才能解決,逐步養(yǎng)成愛思考的習慣。

比如,孩子學到100以內(nèi)數(shù)的認識,就直接找配套的單元練習,篩選一些根據(jù)教材改編、新情景解決問題、生活問題、思維拓展等類題目。

這些題目有一定文字量,孩子需要認真閱讀才能找到已知條件和需要解決的問題,把這些信息整合在一起才能正確解答,這個過程就讓孩子練習如何思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父母做孩子的腳手架,引導孩子把抽象問題轉(zhuǎn)化成具象問題,把大問題分解成小問題,一步步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告訴答案草草了之。

做題步驟一般為:讀題圈重點、聯(lián)系所學知識在草稿紙上畫圖、口述思路、填寫答案。

全程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最大化提升孩子的參與度。

比如:下面這一題。

孩子快速讀題后發(fā)現(xiàn),又是兩位數(shù)、又是個位數(shù)、又是十位數(shù),只有一個數(shù)字12,卻要寫出兩個答案——最大數(shù)和最小數(sh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么多信息,孩子看的眼花繚亂,都寫的啥呀?看不懂啊?到底從何入手?。?/p>

一大堆問號?

引導孩子先放松調(diào)整情緒后,問孩子:心情好了嗎?可以做題了嗎?

孩子說可以后開始。

提問:做題第一步是什么?

孩子說:讀題。

孩子讀了一遍,不懂。

問:讀題幾遍?

孩子說:讀3遍。

讀完三遍,不知道該干啥。

問:關鍵信息是什么?圈出來。

孩子圈畫兩位數(shù)、個位、十位、12。

問:需要解決什么問題?

孩子說:求最大的兩位數(shù)和最小的兩位數(shù)。

問:怎么求?

孩子說:不知道。

問:12的分成是什么?

孩子說:我知道,是1和11、2和10、3和9......

問:畫出來是不是更好?

孩子在紙上畫,比想象的要好,縱向排列非常清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孩子說:我知道了,最大是93,最小是39。

問:怎么知道的?說來聽聽。

孩子說:1和11、2和10、10和2、11和1不能組成兩位數(shù),先劃掉,剩下的這些數(shù),最大是93、最小是39。所以,就是這兩個數(shù)。

立即雙手豎起大拇指,跟孩子說:你看,認真思考就能做對,你很厲害吧!

孩子也很興奮:我會思考了。媽媽,我看你笑著和我說,我也很開心。

相信孩子不斷體驗思考帶來的成就感,就會變得越來越愛思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孩子不愛思考是個大問題,未來各方面都離不開思考力,必須愛動腦筋才行。一年級孩子還有很大可塑性,時間也很充裕,早行動早受益。

我是@凝媽悟語
家有兩男孩,大一新生+小一新生
陪讀12年后重新出發(fā)
分享學科學習、閱讀、落地育兒干貨
歡迎關注,育兒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