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乘客在下單的時候一看到接單的是電車,尤其是20萬以下的“平價電車”,立馬取消訂單。車主覺得憋屈:“開電車招誰惹誰了?”乘客卻理由充分:“不是針對電車,是實在被坑怕了?!?/p>
這事兒得從順風車的定價矛盾說起。電車充電比油車加油便宜一大截,跑同樣的路程,電費可能連油費的一半都不到??善脚_給電車和油車的定價卻差不多,因為電車成本低的問題一直在降價,勢要回歸真順路出行,看著同一段路程價格卻今時不同往日,車主心里自然不平衡。

不少電車司機接單后忍不住和乘客商量:“哥們,我這車跑遠路真不掙錢,加個十塊八塊行不?”乘客一聽就較真了:“你成本本來就低,憑啥多要錢?”一來二去,有些乘客干脆“避雷”電車,省得扯皮。

但價格還不是最要命的。很多乘客現在看見20萬以下的電車就躲,原因很直接:“這些車八成是職業(yè)司機在跑!”油車車主多是上班族順路捎人,可不少電車司機為了賺回買車錢還要賺個買房錢,把順風車當成了主業(yè)。

有人一天接十幾單,繞著城市到處拼客,開車火急火燎,車里還總帶著不同平臺的手機。乘客吐槽:“一上車就聞到煙味,座椅上還留著上一位乘客的奶茶漬,這和打廉價網約車有啥區(qū)別?”
還有一部分乘客只是針對電車,電車的加速和剎車比油車猛,更容易暈車。?尤其是某些品牌,一腳電門下去,推背感太強,容易讓人頭暈。有乘客吐槽:"上次坐電車,司機開得猛,我差點吐車上,再也不敢坐了。"
其實電車車主也委屈。有人剛買了國產新勢力電車,車內寬敞又安靜,本想順路帶人省點油錢,結果接單時總被當職業(yè)司機?!拔疫@車才開三個月,就因為標價不到20萬,乘客連解釋的機會都不給?!?/p>
其實這事兒沒有絕對的對錯,關鍵還是看平臺和用戶怎么調整:
?平臺就?應該根據電車和油車的成本差異,調整定價,避免車主想加價、乘客又嫌貴的情況。
?車主?如果是真順路,就別老想著加錢;如果是專職跑車,不如直接去跑專車。
?乘客?如果怕暈車,可以提前和車主溝通駕駛習慣;如果怕遇到職業(yè)司機,可以看車主的接單記錄,選評價好的。
說到底,順風車本來是為了方便大家,雙向選擇的結果,別讓"電車歧視"搞得誰都不開心。你覺得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