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新政權成立之初,出現(xiàn)了十名杰出的將領,其中以功勛卓著的粟裕名列榜首,不過軍銜只是某一時期的象征,并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在歷史長河中的地位,盡管黃克誠在名單上排名第三,但他實際上比粟裕擁有更大的權力。

黃克誠在十大將中的表現(xiàn)并不突出,遠不及粟裕、徐海東、陳賡,甚至不如蕭勁光、羅瑞卿,那么為什么黃克誠的排名會如此的靠前呢?
在新政權建立初期,蕭勁光擔任海軍司令員,許光達則是裝甲兵司令員,而羅瑞卿則出任公安部長,經(jīng)常陪同主席毛外出視察,扮演重要角色,作為首位大將的粟裕和陳賡進入了總參謀部,粟裕在1954年成為總參謀長,他們都表現(xiàn)出色,但是黃克誠卻是作為出色的。
建國后,黃克誠曾隨四野解放天津,后來接著擔任了天津市長,在地方工作期間,黃克誠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現(xiàn),天津在他的治理下變的井然有序,一度贏得了主席毛的稱贊。
隨后毛主席在四野將湖南解放后,特別點名讓黃克誠擔任省委書記,主要是因為他在地方工作的經(jīng)驗和能力,毛主席非??粗兀J為他完全能力可以勝任,1952年,彭老總晉升為了軍委主席,黃克誠也成為了副總參謀長,后勤部長也是由他來擔任。

在當時,粟裕的職務與黃克誠可以說是不相上下,甚至粟裕還排在他的前面,但相比之下彭老總更看重黃克誠,主要是因為黃克誠的能力突出,業(yè)務水平較高,是彭老總親自栽培起來的,因此會格外的信任,要是彭老總不在的時候,平時的工作都是由黃克誠來完成的。
黃克誠可以說是彭老總的得力助手,更是他的貼身秘書,1953年11月,中央準備召開軍事會議,彭老總把會議流程還有參會人員名單,提交給毛主席等中央領導核查,黃克誠的名字也在其中。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主席團成員包括彭老總在內(nèi)是9位,其中八位都是元帥,只有黃克誠是大將,這也側面說明了他的特殊性,1954年,粟裕成為總參謀長,而黃克誠仍是副總參謀長,排在陳賡前面。

按理說粟裕的地位是高于黃克誠的,但是除了擔任副總參謀長的職務外,軍委的秘書長也是黃克誠的,他協(xié)助軍委主席處理日常工作,由此也可以推斷出黃克誠的地位要比粟裕高。
1956年軍委會議上,黃克誠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和看法,直接表明總參需要解決兩個核心問題:首先是明確自身的職責,其次是具備責任心和勇于擔當?shù)木?。這表明黃克誠在為粟裕領導的總參提出建議,希望能引起他對問題的認識。
不過粟裕沒有看清政治局勢,從而導致受到上級的批判免去了他的參謀職務,黃克誠順理成章接替了他的位置。

黃克誠之所以能在軍隊中取得如此高的地位,主要得益于他在地方工作和軍隊中的表現(xiàn)出色,加上與彭老總的密切合作,使得他成為了軍委的得力助手,最終取代了粟裕成為總參。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