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世紀80年代末,一群考古工作者在珠海高欄島寶鏡灣風猛鷹山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你——寶鏡灣巖畫,從此打破了你沉睡的魔咒,這段被塵封、被淹沒了4000余年的嶺南文明曙光,終于被重新點亮。人們欣喜若狂,奔走相告。

新石器時代晚期、那些刻在巖石上的精美圖案和藏在這片海域的秘密從此昭告于天下,“中國沿海地區(qū)史前巖畫最杰出的代表作”驚艷亮相,全世界的目光齊刷刷向你聚焦。從無人問津到聚萬千寵愛在一身,沉寂了數(shù)千年的你一時間竟有些手足無措,無所適從。這不怪你,過去漫長的歲月里,與塵世絕緣的你早已習慣了獨處。

探尋的腳步從未停止。人們懷揣好奇走近你,企圖打開你這本“無字天書”,希望解開這“千古之謎”。是你,賦予了那七塊或大或小的花崗巖神奇的偉力,讓它們獲得了永生。

4000多歲,你頑強的生命力足以讓人驚嘆。風的打磨、雨的侵蝕、水的沖刷,地殼的運動、社會的變遷,都不曾將你湮滅。站立在時間的洪荒之中,你默默將世界打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潮起潮落,草長鶯飛,花開花謝,歲月從你身邊一茬茬流逝,滄海變桑田,你一直在靜候著知音的出現(xiàn)。那些曾在石身上刻下畫作的先民早已作古,那些曾在你身旁停留歇息的飛禽走獸早已不見了蹤影,你卻仍在原地佇立,將期待的眼神投向蒼穹。

1989年和1998年的兩次考古發(fā)掘,如珍珠般散落在寶鏡灣遺址的5處7幅巖畫,被一一發(fā)現(xiàn)。你終于見到了天日,并以獨特的美麗震驚了世人。鐫刻在你身上的遠古密碼,從此被逐一打開。

那些深淺不一的劃痕,仿佛是你跳動的脈搏,數(shù)千年生生不息。那刻在你身上的海浪、游魚、漁船、龍蛇、跳躍的人、奔跑的獸,還有南越先民祭祀膜拜的場景等,都活靈活現(xiàn),惟妙惟肖,引人注目。

那些或粗或細、粗獷豪邁的線條繪就的圖案繁復而奇特。有抽象的幾何圖案,層層疊疊,似乎蘊含著某種古老的數(shù)學奧秘;有人物形象,雖寥寥數(shù)筆勾勒,卻神情各異,姿態(tài)萬千,有男有女,或動或靜、或臥或立、或舞蹈或奔跑,栩栩如生;還有眾多的動物和自然圖案,魚、鳥、鹿、龍、蛇、水、云、雷、日等,每一樣都生動逼真,呼之欲出。遠古先民出海勞作、生活、娛樂、祭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場景等,一一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先民對自然和神靈的敬畏與祈求,對美好生活的祈盼與祝愿,都定格這壯麗的畫卷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一些考古學家至今沒能破譯的神秘符號,它們像凝固的漣漪,又似層層漾開的同心圓,整齊地排列在巖畫一角,或許是當時的航海日志,或許是先民與海洋的盟約,任人猜想。

透過你,可以想見當年南越先民向海而生、與海共舞的生動場景。他們?nèi)粘龆?,日落而息,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們駕著簡陋的小船,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中捕魚撈蝦,或去探索未知的海域,與大自然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殊死搏斗。

在沒有文字的古代,巖畫是人類交流和記錄歷史的重要方式。感謝你,為我們保存下4000多年前那些難忘瞬間、部落文明及文化圖騰。

站在你面前,我仿佛聽見了遠古的潮聲,看見了先民披星戴月精心鑿刻的身影。一錘一鑿,他們在巖石上寫下對美好生活及浩瀚海洋的由衷禮贊。多少個日日夜夜的艱辛,多少心血和毅力的凝聚,才有了你今天的完美呈現(xià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浪拍打著礁石,發(fā)出亙古不變的聲響。你,就像一部凝固的海洋史詩,將遠古先民的智慧與勇氣定格在這片海灣,成為嶺南人民最早的海上記憶和中華海洋文明的基因。

向海而生,向海圖強。千百年來,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從未止步。你不僅是國家藝術(shù)瑰寶,更是社會發(fā)展和歷史變遷的見證者:見證了珠江口地區(qū)從遠古時期到現(xiàn)代社會的滄桑巨變,見證了人類文明的不斷演進和社會的飛速發(fā)展。

無數(shù)人慕名而來,只為一睹你的芳顏。即使在現(xiàn)代化浪潮中,你依然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在高欄島這片熱土上熠熠生輝。2000年5月4日,當代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在親臨寶鏡灣后,感慨萬千,寫下《訪寶鏡灣巖畫》兩首同題詩盛贊你:

夾道蕉林迓遠人,參天石壁尚嶙峋。

長橋千里通南北,大地云山一片春。

歸路煙波接混茫,飛虹天際閃孤光。

千年巖畫誰疏鑿?又欲回車向夕陽。

如今,百歲高齡的饒宗巸先生也已駕鶴西去。而你,卻在各級政府及社會各方的精心呵護下,迎來了人生的第二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些撲向礁石的浪花年復一年重復著古老的歌謠。在陽光的照射下,赭紅色的巖壁像是被海水浸透的史書,越發(fā)顯得厚重。

4000多年來,在癡癡的等待中,你在山海間站成了永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者簡介

崔 云(真實姓名:崔云香):湖北鐘祥人,現(xiàn)居珠海。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廣東省第十三、十四屆人大代表,社會工作師。有著近10年的文化從業(yè)經(jīng)歷及20余年的社團工作經(jīng)歷,先后創(chuàng)辦了兩家社會組織,現(xiàn)任珠海市關(guān)愛協(xié)會會長。

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近40載,在各級報刊發(fā)表各類體裁的文學作品數(shù)百篇,有多篇散文及報告文學作品獲獎及被收藏。主編過多部報告文學集,出版有《親親寶貝》《云兒飄飄》《陌上花開》《云淡風清》《云水禪心》《重逢》《青燈集》七部散文、隨筆集。散文集《重逢》曾榮獲珠海市第四屆“蘇曼殊文學獎”。散文作品《綻放》在中國散文學會公眾號2024年第一季度網(wǎng)絡(luò)排行榜中,榮獲“十佳作品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