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啥元朝修的《宋史》這么爛!清朝學者趙翼在《廿二史札記》里評價《宋史》就倆字:“蕪雜”。確實,這部史書不僅冗長,而且質量極差。為啥這么說呢?因為元朝修的這部史書,確實問題不少。

在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給前朝修史,是證明本朝合法性的重要手段。所以元朝一建立,也很重視給宋朝修《宋史》。從元世祖到元文宗,好多皇帝都在這事上很上心,可一開始修史,大臣們就吵得不可開交。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啥呢?因為宋朝那時候,稱帝的政權可不止宋朝一家,遼、金、西夏、大理,甚至越南都對外稱帝。就像曹操說的:“設使國家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痹诠糯袊擞^念里,一個時代只能有一個正統(tǒng)、一位皇帝。同一時期皇帝多,那就不是大一統(tǒng),而是分裂時期,像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都是。宋朝時周邊的政權都稱帝了,所以宋朝的這“皇帝”名號就不值錢了。所以元朝要修《宋史》,到底該把宋朝趙氏、遼朝耶律氏,還是金朝完顏氏當正統(tǒng)呢?因此遼、金、宋誰是正統(tǒng)這事,在元朝朝堂吵得一發(fā)不可收拾。

有人覺得宋朝是正統(tǒng),理由是遼和金用過宋朝年號。可南宋又向金國稱過臣,宋高宗趙構求和,都把南宋變成藩屬國了。要是把金朝當正統(tǒng),女真人又是成吉思汗的死對頭,承認金朝正統(tǒng),不就等于打自家祖宗臉?還有人認為沒必要給宋朝修史,畢竟從唐末五代十國開始,天下就一直分裂,到元朝才統(tǒng)一。所以,與其單修《宋史》,不如把宋朝歷史放進五代史一塊修,把宋朝當成勢力大的軍閥政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爭了好久,“遼、宋、金三朝分別修史”的方案總算是定了下來,這就意味著宋朝不算大一統(tǒng)王朝,遼、宋、金都被看作正統(tǒng)。

反復爭論后,蒙古人才準備修《宋史》,可這時都到元順帝時期了。元朝除了元世祖和元順帝,其他皇帝在位時間加起來不到50年。結果前朝史書還沒修好,元朝就快亡了,這直接導致《宋史》成了豆腐渣工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宋史》有496卷,在二十四史里篇幅超大。但質量問題嚴重,字數(shù)雖多,可才用兩年多就匆匆完稿了,與其說是修撰,還不如說是拼湊。為了趕進度,編撰者把宋代官方文書一股腦收錄,連墓志銘都不放過,《宋史》就跟資料匯編似的。而且王安石變法后,宋朝新舊黨爭激烈,每方上臺都重新修史,《神宗實錄》有好幾個版本,你說這是修的哪門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