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今天的這位主角可能是銀幕上最理直氣壯的"廢柴"。他手握現(xiàn)代文學、社會學、心理學多個學位,卻拒絕工作;他住在父母家,靠低保度日,最大的愛好是在公園長椅上發(fā)呆一整天。
這個看似荒誕的角色設定,卻在十年后的當下引發(fā)了前所未有的共鳴——當內卷成為時代主旋律,當"躺平"被污名化為懶惰,這種近乎禪意的無為,反而成了最尖銳的生活哲學。

電影開場就充滿挑釁意味:塞巴斯蒂安坦然承認自己"什么都不想做"。導演本杰明·格德杰用近乎奢侈的鏡頭語言描繪塞巴斯蒂安的日常:他在陽光里慢悠悠地吃餅干,在雨中凝視鴿子打架,把圖書館當臥室,將虛度光陰升華為一種藝術。
這些畫面絲毫不尖銳,卻顛覆著現(xiàn)代社會的成功學神話:為什么一定要"有用"?為什么不能單純地"存在"?
但這部長椅上的塞巴斯蒂安很快成為眾矢之的——上班族痛恨他占著長椅不工作,鄰居嫌棄他三十多歲還啃老,連申請低保都要面對道德審判。
其中最諷刺的一幕,是他在長椅上被路人指著鼻子罵:"你妨礙了真正需要休息的人!"這句臺詞精準刺中了當代社會的集體焦慮:人們可以容忍拼命工作的人猝死,卻無法容忍一個人安靜地活著。
塞巴斯蒂安的特別之處在于,他的"廢"不是出于無能,而是清醒的選擇。當室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