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海同寒食,千秋為一人。”
寒食,是漢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唯一一個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jié)日,卻也是天真爛漫的春的眉目之間,沾染的那半點淚痕。
這淚痕,是清鍋冷灶下的一點煙火,是禁火空齋上的半許輕煙,是春風蒸騰而起的一縷忠魂。
魂兮歸來,春雷陣陣;哀思即去,霪雨紛紛。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p>
寒食已到,清明即將到來,讓我們在今天,遙寄相思,悼念已故的親人。
待明朝,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 寒食至,祭祀懷念
《寒食野望》
唐·李郢
舊墳新隴哭多時,流世都堪幾度悲。
烏鳥亂啼人未遠,野風吹散白棠梨。
寒食時,到處都是祭祀的人。
寒食節(jié),古人有紀念先祖的習俗。所以這一天,詩人看到這樣一番景象。
不管是新墳還是舊墳,都是一片哭泣的景象,活著的人能禁得住多少這種悲傷呢。
烏鴉的聲音還在耳畔,風吹起梨花飄揚,它們似乎也在憂愁。
唯愿逝者已矣,生者節(jié)哀,天上人間共安康!

- 寒食至,游子思鄉(xiāng)
《寒食》
清·洪升
七度逢寒食,何曾掃墓田。
他鄉(xiāng)長兒女,故國隔山川。
明月飛烏鵲,空山鳴杜鵑。
高堂添白發(fā),朝夕淚如泉。
七年未曾回家掃墓,寒食時,對父母親人的思念猶為強烈。
客中過寒食已有七年,不能夠祭掃在祖墳前。兒女們都已經(jīng)已長大,與故鄉(xiāng)相隔萬水千山。
明月驚飛了繞樹的烏鵲,空山里聲聲鳴叫著杜鵑。高堂上明鏡里悲嘆白發(fā),每日里思念游子淚如涌泉。
愿天涯游子早日歸家,來年寒食團團圓圓。
《寒食》
唐·杜甫
寒食江村路,風花高下飛。
汀煙輕冉冉,竹日靜暉暉。
田父要皆去,鄰家鬧不違。
地偏相識盡,雞犬亦忘歸。
正值春日,是踏青春游的好時節(jié)。
杜甫來到江村游覽,花兒紛飛,水邊輕煙冉冉,陽光透過竹子安靜地照下來。在靜美的春日中,思鄉(xiāng)之情油然而生。
每一個飄泊在外的人,每逢節(jié)日,必會心念故鄉(xiāng)。千百年,莫不如此。
不論你在哪里,此刻,請記得,有人在想你。

- 寒食至,踏春賞花
《寒食城東即事》
唐·王維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寒食節(jié),是少男少女游春的時節(jié)。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飛出綠楊林。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春日的大好風光,總是轉(zhuǎn)瞬即逝。不如出門多走動,切莫辜負春光。
《浣溪沙》
宋·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
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
黃昏疏雨濕秋千。
寒食節(jié)時,斗草、蕩秋千,是春日女子最愛的游戲。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搶先玩起了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
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但總有雨過天晴的一天,待明朝,看云霞漫天,彩虹當空,是時,歲月靜好,步步生香。

- 寒食至,詩酒趁年華
《望江南·超然臺作》
宋·蘇軾
春未老,風細柳斜斜。
試上超然臺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煙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
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
詩酒趁年華。
春未老,和風吹拂,柳絲輕斜。登上超然臺望去,映入眼中的是輕柔地繞著半座城池的護城河,滿城內(nèi)處處是盛放的春花。
煙雨濛濛,籠罩城中,潤著千家萬戶。春風,柳樹,春水,春花,春雨,一派生機,亮眼的春色,還未老去。
寒食后酒醒,雖然悵惘無限,但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鄉(xiāng)了,且點上新火來烹煮一杯新茶吧!
新火象征新的希望,點燃紅紅火火的新生活。
人也要振奮精神,不為外物、所處之境地所累,以超然的姿態(tài)去迎接新的變化、新的生活。
隨著歲月的流逝,人們逐漸忘記了寒食節(jié)的存在,但是節(jié)日本身所承載的內(nèi)涵卻跨越千年,從來都不曾改變。
在這一季明媚的開始,讓我們放下一切煩惱,將希望的種子趁著微風、攜著細雨,播灑進松軟潤濕的泥土里,等待春日發(fā)芽,夏日茁壯。
人生無常,當看淡得失,樂觀豁達,所有的美好終將如約而至。
愿您寒食安康,所求皆如愿,所得皆所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