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5萬美元買一張終身頭等艙機票,聽起來像是中了大獎,但對史蒂夫·羅斯坦而言,這張票既是人生巔峰,也是噩夢的起點。

1987年,他豪擲40萬美金購入美國航空的“黃金通行證”,之后二十多年里,飛行次數(shù)超過一萬次,累計里程突破四千萬英里,幾乎把飛機當成了自己的通勤工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這張票讓美國航空損失高達2100萬美元,公司慌了神,開始翻找合同漏洞,并最終將此事鬧上了法庭。

2011年,史蒂夫在官司中敗訴,失去了這張珍貴的機票,只留下滿腔不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稱贊他精明過人,也有人批評他貪得無厭,但事情真的如此簡單嗎?

這起糾紛觸及了我們對承諾、公平和規(guī)則的理解:簽了合同就必須遵守,還是應該留一些“人情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芝加哥少年到“空中霸主”

史蒂夫·羅斯坦并不是一夜之間成為“飛人”的。

他出生于芝加哥的一個中產(chǎn)家庭,父母都是普通人,卻給了他一個安穩(wěn)的成長環(huán)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年輕時,他對數(shù)字有著敏銳的直覺,頭腦靈活,大學畢業(yè)后投身金融行業(yè),成為一名投資銀行家。

上世紀80年代的美國,金融業(yè)蓬勃發(fā)展,史蒂夫憑借勤奮和洞察力,在芝加哥站穩(wěn)了腳跟。

那時,他的工作需要頻繁出差,今天飛紐約談合作,明天去倫敦見客戶,對他來說,飛機比出租車還要熟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87年,美國航空推出了一項大膽促銷活動——只需支付25萬美元即可獲得一張終身無限次頭等艙機票,再加15萬還能額外購買一張副票。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這筆費用高不可攀,但對于經(jīng)常坐飛機的史蒂夫而言,這簡直就是天上掉餡餅的機會。

他算了一筆賬,每年的差旅費就已經(jīng)接近幾十萬,再加上自己熱愛旅行,這樣的優(yōu)惠實在誘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他果斷掏出40萬,將主票和副票一并收入囊中。朋友們勸他別沖動,但他卻胸有成竹地笑道:“等著瞧吧,我不會虧?!?/p>

拿到票后,史蒂夫果然沒有客氣。

工作上,他用它參加各種會議;生活里,他帶著家人環(huán)游世界,周末飛瑞士探望女兒,甚至為了吃一頓飯而專門乘機前往外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十多年間,他飛行次數(shù)破萬,累計里程驚人,逐漸成為機場里的“名人”。

空乘人員只要提到“那個銀行家”,就知道說的是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美國航空的“豪賭失算”

這張票的誕生,源于美國航空的一次冒險決策。

上世紀80年代,航空業(yè)競爭激烈,美國航空背負巨額債務,急需資金周轉(zhuǎn)。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推出了這項無限次飛行計劃,原本希望吸引富有的個人或大企業(yè)購買,沒想到被像史蒂夫這樣的個體用戶占了便宜。

共有66人購買了這種無限次機票,為美國航空帶來了1650萬美元的短期收益。

然而,他們顯然低估了有人會將“無限”二字發(fā)揮到極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史蒂夫正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他不僅自己頻繁使用,還利用副票帶朋友同行,幫助陌生人出行,甚至訂空座用來存放行李。

起初,美國航空還覺得他是“模范客戶”,認為他能帶來人氣和宣傳效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當財務報表出爐時,他們驚呆了:燃油成本、人工費用以及機場服務費疊加,每年因他多支出數(shù)百萬美元,二十年下來總計虧損2100萬美元。

面對這樣的赤字,高層再也坐不住了,私下抱怨道:“誰想出這么個愚蠢的主意?”

他們先是嘗試溫和手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8年,美國航空找到史蒂夫,提出以原價退款的方式收回這張票,并表示愿意承認他過去二十年的免費飛行。

然而,史蒂夫聽后勃然大怒:“這是我花錢買的,憑什么要退?”

既然軟辦法行不通,美國航空轉(zhuǎn)而尋找合同中的硬傷。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們發(fā)現(xiàn),史蒂夫有時會用假名訂票,或者額外預訂座位放置物品,于是認定這是“欺詐行為”,并將他告上了法庭。

那一天,他在芝加哥機場被攔下,機票被沒收,憤怒地回應道:“是你們先違反承諾,咱們法庭上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法庭上的規(guī)則博弈

2009年,史蒂夫在伊利諾伊州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拿回自己的機票。

美國航空隨即反訴,指控他使用虛假姓名訂票、占用多余座位,擾亂正常運營秩序。雙方爭論不休。

史蒂夫的律師強調(diào):二十年來,航空公司從未對此提出異議,現(xiàn)在突然翻臉,實在不合理;而且合同條款并未明確禁止這些行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美國航空則堅持認為,史蒂夫的行為違背了“契約精神”,缺乏誠信。

這場官司持續(xù)了幾年時間,吸引了媒體廣泛關注。

2011年,法院裁定美國航空勝訴,理由是雖然合同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但史蒂夫的行為“不符合基本的誠信原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盡管史蒂夫不服判決,選擇上訴,但由于2012年美國航空申請破產(chǎn)保護,案件被迫凍結(jié)。

后來,雙方達成庭外和解,美國航空向他支付了一筆賠償金,具體金額未公開。

到了2025年,這件事塵埃落定,史蒂夫的票徹底失效,同時美國航空也終止了無限次飛行計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史蒂夫不是孤家寡人

除了事業(yè)上的輝煌,史蒂夫還有溫暖的家庭支持。

他與妻子南希育有兩個女兒,家庭生活對他至關重要。

當初購買機票時,他就想著用它帶家人一起旅行,而副票則常用于接送在瑞士留學的女兒卡羅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這張票也為他帶來了不少煩惱。

2019年,卡羅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父親晚年時常感到孤獨,即使訂了票也不再頻繁飛行,只是為了與空乘人員聊聊天打發(fā)時間。

這讓人看到了他風光背后的另一面——內(nèi)心的寂寞。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朋友眼中,史蒂夫是一個慷慨的人。

他曾用副票幫助過許多人,比如送滯留在機場的陌生人回家,或者陪朋友去外地游玩。

他的分享精神令人敬佩,但也因此成為了美國航空控訴他的“證據(jù)”。

從“明星客戶”到“麻煩制造者”,史蒂夫與美國航空的關系變化迅速,令人唏噓不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契約與人性的較量

這起事件不僅僅是金錢和機票的爭端,更是規(guī)則與人性之間的碰撞。

史蒂夫認為,既然花了40萬購買服務,那么無論飛行多少次,美國航空都應履行承諾。

但美國航空則主張,“無限”并不等于“無底線”,用戶應當具備一定的自律意識。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題是,合同本身并未設置限制,那么誰有權定義什么是“合理”呢?

美國航空當初設計這項計劃時未能深思熟慮,結(jié)果被史蒂夫鉆了空子。

這也讓人聯(lián)想到生活中那些所謂的“終身服務”陷阱,比如健身卡到期后健身房關門跑路,模糊的規(guī)則往往會讓消費者吃虧。

人性在這張票的背后暴露無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史蒂夫或許有些過于追求利益最大化,但美國航空為了短期盈利,同樣忽視了長遠規(guī)劃。

最終,雙方都付出了代價:史蒂夫失去了心愛的機票,而美國航空不僅賠了錢,還損害了自己的聲譽。

類似的情況在2023年再次上演,一家航空公司推出“無限飛月卡”,被年輕人搶購后迅速取消,教訓與史蒂夫的經(jīng)歷如出一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結(jié)語

在我看來,史蒂夫并非完全錯誤。

他抓住了機會,享受了二十多年的便利,誰能說他不夠聰明呢?

但他也應該意識到,任何規(guī)則都有邊界,過度壓榨遲早會引發(fā)問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至于美國航空,則更需深刻反思,不要總是寄希望于“亡羊補牢”,而是要在簽訂合同時就明確條款,避免日后產(chǎn)生爭議。

史蒂夫的故事既是一段傳奇,也是一個警示。

它提醒我們,承諾需要謹慎對待,自由也需要適度約束。

【信息來源】大象微視2024-9-25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