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我國從空客訂購的292架飛機訂單嗎?
自我國訂購之后,美國波音果然坐不住了。
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2022年7月1日,中國三大航空集團與空中客車公司簽署的292架A320NEO客機采購協(xié)議,猶如投入國際航空市場的一顆深水炸彈。這份價值372.57億美元的超級訂單不僅創(chuàng)下疫情后全球民航市場最大單筆交易紀錄,更在太平洋彼岸激起劇烈震蕩——美國 技術突圍才是硬道理 空客A320NEO系列之所以能在中國市場攻城略地,根本在于其持續(xù)的技術革新。作為經典A320的升級版,該機型通過CFM國際LEAP-1A和普惠PW1100G-JM兩型先進發(fā)動機的模塊化配置,配合鯊鰭小翼和客艙優(yōu)化設計,實現(xiàn)單座燃油效率較前代提升20%的跨越式進步。 這種看得見的技術紅利,在航油價格高位震蕩的當下,對航空公司運營成本控制具有決定性意義。反觀波音737 MAX系列,在經歷兩次空難后雖已復飛,但全球民航界對其飛控系統(tǒng)的信任重建仍需時日。當美國政客反復炒作"政治干預市場"時,卻選擇性忽視了波音自身在技術創(chuàng)新節(jié)奏和安全管控上的重大失誤。 市場選擇背后的深層邏輯 中國民航市場近年來的發(fā)展軌跡,為全球航空制造商勾勒出清晰的戰(zhàn)略路線圖。截至2022年底,中國運輸機場總數(shù)達到254個,定期航班航線達4864條,全行業(yè)運輸飛機期末在冊架數(shù)4165架。 面對如此龐大的增量市場,任何企業(yè)想要分得蛋糕,必須遵循三個鐵律:技術先進性、供應鏈本土化、服務響應速度??湛吞旖蚩傃b線自2008年投產以來,已完成超過600架A320系列飛機交付,本地化率超過50%。這種"在歐洲設計,在中國生長"的深度合作模式,與波音在華始終停留在零部件轉包生產的淺層次合作形成鮮明對比。 當Horizon Advisory等美國智庫試圖用"軍工聯(lián)合體"的臆想來抹黑中歐合作時,恰恰暴露了其對現(xiàn)代航空工業(yè)"研產用"深度融合特征的無知。 美國航空霸權的認知陷阱 波音公司的"失望"表態(tài),實質是傳統(tǒng)產業(yè)霸權思維在新時代的慣性延續(xù)。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