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月3日上午,2025年重慶市社會各界“賡續(xù)·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掃活動在歌樂山烈士陵園舉行。

“哥哥,我又來看你了!為了向更多的人講好你們的故事,我想做的事又有新進展了……”4月3日上午,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的烈士照片墻前,年過七旬的陳倫華眼含熱淚,一邊細心地擦拭著哥哥的照片,一邊喃喃說道。

這是2025年重慶市社會各界“賡續(xù)·2025·清明祭英烈”集中祭掃活動中的動人一幕?,F(xiàn)場,烈士親屬代表、社會各界群眾代表和紅巖班隊及紅巖志愿者代表近千人手捧菊花,靜靜肅立在烈士墓前,共同緬懷革命先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現(xiàn)場

烈士墓前廣場上,黃白菊花組成的“祭”字莊嚴(yán)肅穆,8個由紅白花朵組成的花籃整齊排列,簇擁著“11·27死難烈士之墓”墓碑,滿含無盡哀思。上午10時,雄壯嘹亮的國歌聲響徹陵園,全體人員脫帽肅立、向革命先烈默哀致敬。

“又是一年清明至。我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在烈士墓前莊嚴(yán)集會,深情緬懷先烈,寄托無限哀思?!敝貞c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黨委書記徐光煦在現(xiàn)場宣讀祭詞表示,76年前,歌樂山下的300多名共產(chǎn)黨人和革命志士,為了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兩大歷史任務(wù),慷慨赴難、壯烈捐軀,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一段蕩氣回腸的英雄史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活動現(xiàn)場

徐光煦說,“今天,我們在這里緬懷先烈、祭奠英雄,既是為了知道‘從哪里來’,更是為了明確‘向哪里去’?!彼貏e提到,“今天,可以告慰先烈英靈的是,我們深入研究紅巖歷史,守護賡續(xù)文化血脈,紅巖品質(zhì)整體躍升;我們深度開發(fā)紅巖資源,厚植文旅發(fā)展優(yōu)勢,紅巖顏值更加靚麗;我們大力弘揚紅巖精神,充分發(fā)揮育人功能,扎實開展黨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年均接待觀眾超1000萬人次,紅巖價值不斷彰顯?!?/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敬獻鮮花

隨后,全體人員依次環(huán)繞瞻仰烈士墓,并敬獻鮮花,寄托無限追思。

在烈士照片墻前,陳倫華有說不完的話。上游新聞記者見到她時,她剛把白色菊花在正對哥哥照片下方的位置插好,細心擦拭過哥哥的照片后,她說:“我一直在努力在跟后輩們講你的故事……”

陳倫華的哥哥名叫陳鼎華,1925年10月出生在重慶墊江。1946年,陳鼎華從重慶巴縣高中畢業(yè)后,因喜歡讀書,涉獵廣泛,被學(xué)校留作圖書管理員。也正是在此過程中,陳鼎華閱讀了大批進步書籍,并在后來的重慶學(xué)生運動中,很快成為骨干。1948年初,陳鼎華受黨組織派遣,到墊江中學(xué)以教書為掩護,開展革命活動。同年不幸被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敬獻鮮花

在隨后的審訊中,無論是酷刑威逼,還是利誘,陳鼎華都沒有屈服。1949年,“11·27”大屠殺中,陳鼎華犧牲在了渣滓洞監(jiān)獄。

“從哥哥的經(jīng)歷可以看出來,他從小就非常有愛國情懷。這也一直是我宣講他的故事時的重點?!蹦壳笆菈|江縣“紅耀丹鄉(xiāng)”紅色故事講解員的陳倫華告訴上游新聞記者,自己一直在做的就是籌備一個以哥哥生平事跡為主題的陳列展,把他的事跡宣傳好、傳承好紅巖精神。“我不斷根據(jù)哥哥的生平,廣泛地收集他生前的一些故事、資料,我也希望以此為紐帶把老家墊江豐富的紅色資源整合串聯(lián)起來,同時融合帶動鄉(xiāng)村全面振興?!?/p>

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的李顯群,是殉難烈士李承林的三兒子。李承林曾是江竹筠的聯(lián)絡(luò)員,犧牲時年僅28歲。“如果沒有記錯,這是我來看爸爸的第50個清明節(jié)了。”李顯群哽咽地告訴記者,每次來參加祭掃活動自己的心情都很沉重,“到了墓上心情尤其酸楚,想哭?!?/p>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李顯群接受記者采訪

李顯群說,每次祭掃自己都會想到,這是幾百個為共和國作出了血和生命貢獻的英雄。但讓他倍感欣慰的是,“包括我父親在內(nèi),他們都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崩铒@群說,自己在父親的傳略中看到過他在黨小組活動中說過的話,“他說他要戰(zhàn)斗,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獻給黨和國家……他的事跡也一直支持著我?!?/p>

“這么多年來,我也一直想做一個平常的人、正直的人。后來我當(dāng)了老師,我就想怎么樣做一個好老師?!崩铒@群說,自己一直在繼承父親和所有紅巖烈士的遺志,“我一直沒有忘記他們,也不會忘記他們?!?/p>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清明期間,重慶紅巖革命歷史文化中心將采用“線上+線下”聯(lián)動模式,開展分散祭掃、云端獻花、媒體直播及紅色宣講等系列活動。歌樂山革命紀(jì)念館、白公館、渣滓洞等紅色景區(qū)組織烈士詩歌朗誦、紅巖故事講述、小白花手工制作等互動環(huán)節(jié),增強紅色教育感染力;線上同步開設(shè)“賡續(xù)·2025·清明祭英烈”專欄供網(wǎng)友留言獻花。

掃碼即可參加“賡續(xù)·2025·清明祭英烈”網(wǎng)上祭奠活動

上游新聞記者 裘晉奕 郭靜 攝影 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