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對全球“宣戰(zhàn)”之際,不忘“重點關照”中國,并且額外祭出了兩招。然而他必須清楚,這么做的唯一結果,就是引來中國的重點反制。
對于特朗普宣布對所有國家征收10%“基準關稅”,以及對部分國家征收“對等關稅”的做法,想必大家已經有所關注了。他給中國設置的所謂“對等關稅”是34%。而根據(jù)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給出的算法,中國最后的關稅還要加上前兩輪各自的10%,因此最終是54%。

但這還沒完,在同一天里,特朗普簽署了一項行政命令,阻止了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低價值包裹免稅進入美國。這將使得這些價值在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將被征收其價值30%或者每一件25美元的關稅。在之后,25美元的關稅還有可能繼續(xù)上升。
特朗普的這一舉措早在大約2個月前就有跡象了。那一次,在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征10%關稅的同時,特朗普發(fā)布行政令,取消對小額貨物的“最低限度”關稅豁免。隨后美國郵政總局宣布停止接收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包裹,但在24小時內撤回了這一決定。
沒過幾天,特朗普又恢復了這一關稅豁免,理由是需要先建立完善的處理機制。

外界普遍認為,特朗普那次的行動之所以反復無常,恰恰暴露了他的團隊準備不足,在宣布取消關稅豁免后,才發(fā)現(xiàn)事情的復雜性。因此才會迅速摁下暫停鍵,留出做好準備工作的時間。
如今,特朗普再次行動了起來。這或許意味著,他自認為相關準備已經進行得差不多了。
而且這可能還不是結束。按照路透社的說法,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還需要在90天內提交一份報告,評估這項行政令的影響,并考慮是否將這些規(guī)定擴展到來自澳門的包裹。
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特朗普這次是對全球掀起了無差別的“關稅戰(zhàn)”,但在這之中,中國是他重點針對的目標。

事實上,美國財長貝森特還特意抽出時間,回答了與中國有關的問題。在他看來,美國可能暫時不會對中國再加關稅了,因為“特朗普的想法”或許是讓事態(tài)平息一段時間。但他也沒把話說死,而是說了一句,特朗普總統(tǒng)想做什么,將取決于他自己。
另外,貝森特還要求其他國家選擇“打不還手”。他聲稱,不要報復,因為如果這么做,事態(tài)就會升級。如果不報復,關稅問題就打住了。
很顯然,貝森特這番話也是說給中國聽的。
除此之外,特朗普對中國額外的第二招,是正在就TikTok問題加大施壓力度。

《華盛頓郵報》最新的消息顯示,特朗普剛剛就TikTok問題拿出了一項方案,以允許TikTok的中國母公司保持對算法的持有為條件,換取“達成協(xié)議”。另有消息稱,已經有多家西方企業(yè)躍躍欲試,希望能吃一口TikTok這塊蛋糕。
目前,離美國針對TikTok“不賣就禁”的截止日期已經臨近了。越是到這樣的最后關頭,各方的博弈就會越發(fā)激烈。特朗普也肯定會嘗試各種方法,以達成他最喜歡掛在嘴邊的“協(xié)議”。而他現(xiàn)在釋放的一個信號,就是美國可能在算法所有權的問題上讓步。
事實上,他不久前還拋出了另一個特殊的說法。那就是如果中國愿意在TikTok問題上讓步,他可能會考慮在關稅問題上讓步。

只不過,考慮到特朗普這段時間以來的反復無常,他說的話到底有多少可信度,卻讓人并不樂觀。因為他完全可以在達成“協(xié)議”后,轉頭再找個借口把關稅加上,或者進一步向中企施壓。
把視角擴展到其他領域。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近期在中國家門口轉了一圈,在訪問菲律賓和日本期間,他都提到了所謂針對中國的“震懾力”,并在臺灣問題上發(fā)出了嚴重錯誤的信號。
有觀點認為,雖然高舉著“美國優(yōu)先”大旗的特朗普,在許多政策上與拜登政府都天差地別,但在聯(lián)合盟友圍堵中國一事上,兩者是有共同語言的。
整體看下來,中國確實是得到了特朗普的“重點關照”。這也意味著,在他的戰(zhàn)略中,遏制、打壓中國依舊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項。他現(xiàn)在的做法,是“美國優(yōu)先”和“打壓中國”兩不誤。

而對于特朗普的“重點關照”,中國也會采取“重點反制”。
中國商務部剛剛指出,中方將堅決采取反制措施維護自身權益。在此前,針對美方的一系列遏制打壓,中國的方法是“以牙還牙”,方式包括對部分美國商品加征關稅、將部分美國企業(yè)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對一些重要金屬進行出口管制等。
甚至就連近日舉行的“海峽雷霆-2025A”軍演,也有震懾域外勢力的目的。
可以預見,對于特朗普遏制打壓中國的做法,中國不會無動于衷。至于中方具體會出臺什么反制措施,讓我們拭目以待。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