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吉米媽

來源丨微信公眾號“三個媽媽六個娃”

ID:pkumum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近,我們家因為小張的事兒,都battle了好幾輪了。

事情是這樣的,小張不是一直在一個俱樂部學習VEX機器人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去年,他們在國內打了幾場聯(lián)賽,成績很不錯,獲得了去美國參加VEX機器人世錦賽的資格。

比賽時間是今年5月初。

小張是很想去的,但是我卻陷入了糾結。

糾結的主要原因是要請很長時間的假,前前后后加起來大概得兩周左右。

也就是說,他剛剛考完期中試,就要去參加這個比賽。

有兩周的課幾乎完全上不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一個初中生了,課業(yè)的繁重程度和小學沒法比。

兩周的課程真空期,對初中生來說簡直是“知識黑洞”

在學習上,他也不屬于游刃有余,落一點課也不會有啥影響的尖子生。

所以,他比賽回來后,可能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把落下的課補回來。

盡管小張信誓旦旦地說,沒事,他能補上來。

但是知子莫若母。

作為新時代的“四懶新人”

(懶得背、懶得寫、懶得讀、懶得算)
,他連日常的作業(yè)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絕不做,必須做的隨便做。

所以,我很懷疑他這句話的可信度。

我猜,他很有可能,在比賽回來以后,看著堆積如山的作業(yè)和難題,就知難而退了。

或者隨便糊弄一下就過去了。

但是欠下的債終究還是要還的。

尤其是數(shù)學這樣的學科,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

落下其中的幾個章節(jié),就等于是給自己挖了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挖坑容易填坑難。

這個坑填不上,之后遇到相關問題,可能還是跳不過去。

況且今年9月他就上初二了,要學的東西更多,學習節(jié)奏更緊張。

如果他還欠這么多債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后面的學習。

所以,我反復和小張確認,他想去參加這個比賽的意愿是不是很強烈。

如果不那么強烈的話,其實也可以不用去的。

小張聽我這么一說,剛開始還說,也可以不去的。

后來又琢磨了一下,反而更堅定表示,他想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此,他還提出了盡量縮短時間的建議,比如他可以不跟俱樂部的大部隊走。

可以自己飛,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節(jié)約時間,打完比賽他可以立即回來,所以只要請一周的假就夠了。

但我和他仔細分析后,覺得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首先,北京沒有直飛達拉斯的飛機,中間還要轉機,飛過去就需要花一天多的時間。

到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就參加比賽,至少得留一天倒時差。

打比賽需要三天的時間。

比賽結束后,還要稍微休整一下子,再飛回來,又得好幾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說到底,還是要請七八天的假。

老張看我和小張在那掰扯。

就勸我別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既然孩子熱情這么高,就讓他去吧

我覺得這件事吧,也不能說誰對誰錯。

只能說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可能,也有人會說,去打比賽也不算耽誤學習。

打得好的話,也可以走科技特長生賽道,還拓寬了升學路徑呢。

這句話沒錯,但是現(xiàn)在尷尬的點在于,小張學的這個VEX機器人屬于硬件編程。

雖然目前在國內也有一些學校招相關的科技特長生,但相比于軟件編程來說,數(shù)量還是有點少。

有不明白軟件編程和硬件編程區(qū)別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寫的這篇文章:。

因為VEX機器人要組裝機器人,要搭校隊,這些成本遠比軟件編程要高得多,所以,大部分學校的科技特長生還是招學習軟編程的。

小張當初之所以選擇VEX機器人,主要還是因為他喜歡。

再加上我也是第一次做媽媽,沒經(jīng)驗,覺得只孩子喜歡就夠了,哪還考慮到后來的升學?

但小張上初中以后,我逐漸體會到,孩子的熱愛最好和他的升學路徑結合起來,才能走得更長遠。

在這方面,我之前可能也是走了一些彎路。

有了小張的經(jīng)驗,我現(xiàn)在果斷讓吉米改學了軟件編程。

去年我還專門請了編程行業(yè)的專家到直播間,跟姐妹們科普干貨和升學信息差,很多姐妹聽完都和我一樣學到了很多。

有些姐妹可能錯過了那一場,所以清明假期后的周二,也就是4月8號中午12點,我又特意把編程升學規(guī)劃專家朱老師請來直播間,跟媽媽們分享其中的門道,打破信息差,幫大家更好地給孩子做教育規(guī)劃。

感興趣的姐妹先預約直播

扯遠了,咱們再說回來,正是因為覺得小張參加的這個比賽,對他走國內升學這條路的幫助不太大。

所以,我才會這么糾結。

我當然知道,孩子的興趣選擇也不能太功利,無關升學的夢想也要支持。

但身為一個老母親,我自然方方面面都要考慮到。

爭取在孩子的熱愛和守住學業(yè)底線之間做個平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生活拋給我們的選擇題,往往很難有兩全其美的選項。

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有一美,甚至更多時候是兩難選擇。

所以,老母親在這些選擇中間就難免有各種掙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孩子的“夢想”和“學業(yè)”之間

一個老母親真實的糾結和掙扎

其實,小張對機器人課程的喜歡。

我是看在眼里的。

他學這個課程,已經(jīng)有五年多的時間了。

原來我們住在朝陽,上課的地方其實離我家很遠,幾乎要橫垮大半個北京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是,小張幾乎節(jié)節(jié)不落,每個周末都會風雨無阻地從朝陽奔赴大海淀。

而且,他們時常要參加國內各種級別的比賽。

小張每次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自己帶好比賽要用的各種組件,跟隨俱樂部到各個城市去打比賽。

能讓“懶人”小張如此這么折騰還不嫌煩的,說明是他的“真愛”。

所以,這些年,我也非常支持他奔赴自己的熱愛。

這種支持,包括大把的銀子和大量的時間,外加各種口頭和精神鼓勵。

但是這次,我之所以想勸退他,還是因為小張也到了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

對于現(xiàn)階段的孩子來說,中考依然是一座無法跨越的大山。

更何況,這兩年,各種升學政策不斷變化,什么1+3,0.5+3還有集團直升等等。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考的選拔,從孩子初二甚至初一就開始了。

所以,上了初中以后,考試成績還是挺重要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因為參加了一次比賽,影響了后續(xù)的學習,我覺得也有點得不償失。

況且,這樣的比賽也不是什么千載難逢的機會。

即使這次不去,以后類似的比賽還會有。

可以等到寒暑假或者學習不那么緊張的時候再去。

這樣既不耽誤學習,又能安心地打比賽。

豈不是更好?

當然,你也可以說,相比于眼前的成績,孩子的夢想和熱愛才是更重要的。

但是,在一個遙不可及和夢想和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的現(xiàn)實之間做選擇。

其實真的挺難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不知道究竟哪種才是最優(yōu)選擇的時候,像我這樣有點偏傳統(tǒng)的老母親,還是想讓孩子能兩條腿走路,不要顧此失彼。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場博弈的結果

還是夢想占了上風

在反復糾結了幾天以后,我還是決定同意小張去參加這次比賽。

為什么我說了上面一大堆,最后還是同意了呢?

原因有兩條。

1、小張的愿望非常強烈

我后來又和小張反復確認了幾次,他都表示他非常想去。

當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愿望特別強烈的時候。

我覺得就沒必要非得和他對著干了。

隨著孩子長大,類似的事兒可能還會有很多。

包括以后的升學、就業(yè)甚至結婚生子,我們彼此可能都會有不同的意見。

當分歧出現(xiàn)的時候,父母能做的或許就是幫助他分析各種選擇的利弊,以及由此會帶來的結果。

至于最后怎么選,可能還是要看他自己。

我們不能一直替孩子做決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謂的母子一場,終歸是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他自己的人生,終究還是他做主。

放手,有時候比緊握更需要勇氣。

2、沒有完美的道路,

只有不斷地平衡和取舍

作為父母,我們本能地希望孩子能走一條安全穩(wěn)妥的道路。

目前這個階段,雖然我還是希望小張能以學業(yè)為重,兼顧熱愛。

但是,這段時間,我也逐漸想明白,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shù),我們無法預知未來,更無法確保每一步都走得完美無缺

與其追求所謂的完美,不如追求一種動態(tài)的平衡。

在保護與放手之間找到平衡。

在學業(yè)與興趣之間找到平衡。


在短期目標與長期發(fā)展之間找到平衡。

絕對的平衡可能不存在,那就盡量保持一個相對的平衡吧。

可能在某個階段,“熱愛”占用的時間多一些,而在另外一個階段,“學業(yè)”占用的時間多一些,某個階段以學業(yè)為重,某個階段以“熱愛”為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說到這兒,還是不得不感慨一下,當媽可真難啊。

總之,就把這次經(jīng)歷當作我們在小張成長路上的一次“放手”嘗試吧。

至于嘗試的結果如何?大家可以等著我的后續(xù)報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