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數(shù)普通人讀歷史都會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代入為某些歷史場景中的既得利益者,從而獲取精神上的自嗨。這其實就是所謂的臆想癥,得治!也正是因為這樣,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會要么壞要么蠢地掐頭去尾地、投其所好地給大家講一些別有用心的片面歷史。真假是非不重要,只要你們開心就行。
比如歷史上著名的“商鞅變法”,很多底層人就根本沒法正確地去認知它,只是覺得它使得秦國變強大了,而秦國最終又一統(tǒng)天下了,所以便極端地認為“商鞅變法”是包治百病的治世良藥。卻看不到秦朝二世而亡、看不到天下苦秦久矣、看不到深受戰(zhàn)爭之苦長達數(shù)百年的百姓在天下一統(tǒng)之后居然會揭竿而起、武裝反秦……他們是把自己想象成了風光無限的秦國統(tǒng)治者,而完全忽視了在秦國高壓統(tǒng)治下的民生民計問題。

人,向往甚至膜拜他人的成功,這無可厚非。但是眼里只有那些虛幻的光鮮亮麗、豐功偉績,大抵就是陷入了一種自我認知困境或者誤區(qū)。俗稱被人賣了還在幫人數(shù)錢、還在為販賣自己的人歌功頌德。
請大家要記住,歷史文化不全是王侯將相的風云故事,不全是廟堂之上的精妙算計,歷史文化的主體其實應(yīng)該是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內(nèi)容是各個階級、各類人們共存共生的智慧和方式,別太把普通老百姓的歷史感受給屏蔽、忽略了。其實我們大多數(shù)人不都是平頭百姓嗎?
1975年,在湖北云夢睡虎地秦墓考古發(fā)掘中,后被稱為“黑夫木牘”的兩封秦國士兵寫給家人(大哥中)的家書出土了。黑夫木牘是我國秦朝兩位士兵黑夫和驚兄弟二人寫給大哥衷的家書,兩塊密密麻麻的木牘上合計寫著五百二十七字,是我國發(fā)現(xiàn)最早的家書實物。
根據(jù)家書描寫的內(nèi)容,基本上可以肯定“黑夫木牘”是成于戰(zhàn)國晚期,也就是秦國滅楚的期間。黑夫和驚兩兄弟是秦國名將王翦率六十萬精兵滅楚中的兩個大頭兵。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咱們先來看看黑夫木牘里面到底講了一些什么,我們從中窺一斑而知全豹又能體味到一些什么樣的歷史覺悟?

第一個木牘是黑夫?qū)懡o大哥中的(11號牘),原文大致如下:
二月辛巳,黑夫、驚敢再拜問中,母毋恙也?黑夫、驚毋恙也。前日黑夫與驚別,今復(fù)會矣。黑夫寄益就書曰:遺黑夫錢,母操夏衣來。今書節(jié)(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以)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愿母遺黑夫用勿少。書到皆為報,報必言相家爵來未來,告黑夫其未來狀。聞王得茍得毋恙也?辭相家爵不也?書衣之南軍毋……不也?為黑夫、驚多問姑姊、康樂孝須(嬃)故尤長姑外內(nèi)……。為黑夫、驚多問東室季須(嬃)茍得毋恙也?為黑夫、驚多問嬰記事可(何)如?。定不定?為黑夫、驚多問夕陽呂嬰、匾里閻諍丈人得毋恙……矣。驚多問新負(新婚妻子)、妴(新生女兒)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丈人,毋與……勉力也。
具體內(nèi)容咱們就逐字逐句地翻譯了,就順著這封家書往下聊吧。

黑夫和驚再次給(大哥)中寫信,問家里和母親是否一切安好,自己兩人一切如常。這沒啥好說,就是家書的標準格式化內(nèi)容。
隨后,黑夫又說自己幾天與驚短暫分離,今天才聚一起。
黑夫這次寫信的直接目的是什么呢?是讓家里給自己兄弟寄點錢過來,是讓母親做幾身夏天的衣服送過來。
這個時候,咱們就不禁想問了,那些把商鞅變法捧上天的朋友,對于大秦銳士為國征戰(zhàn)卻連衣食方面的基本保障都必須自給自足,你們有何感想?不是商鞅變法給普通老百姓建功立業(yè)的機會了嗎?怎么還要自帶口糧去戰(zhàn)場搏命呢?所以,很多時候,人的三觀要正,良心要善,別顛倒是非地把“資本家讓大家自帶口糧去幫他們奮斗”說成了是“資本家的慈善”。不是咱們小看這些人的格局,但凡讓他們自掏腰包去給某個老板打工,他們不氣急敗壞、暴跳如雷才怪!

然后,黑夫繼續(xù)說,要家里根據(jù)當?shù)氐奈飪r合理安排,如果當?shù)氐牟剂蟽r格便宜,就買布做成衣服送過來,如果當?shù)氐牟剂蟽r格昂貴,就別花那個冤枉錢了,直接寄錢過來,自己在本地買布做衣服。
黑夫和驚兩兄弟在經(jīng)濟方面都精打細算到了這種程度了,他們家顯然也不是經(jīng)濟條件特別好。既然如此,商鞅變法打造的軍功制已經(jīng)在秦國運行了近百年了,他們家的日子為什么依然過得并不寬裕呢?當然,大家可以懷疑黑夫他們家之前沒出現(xiàn)過什么立有軍功的勇士。那大家想一想,黑夫和驚算是同時成為職業(yè)軍人了吧,兩個在職軍人的家庭應(yīng)該這么拮據(jù)嗎?

黑夫就要跟大軍去淮陽了,攻打反叛的淮陽要很久,會不會受傷還不知道,希望母親給黑夫錢不要太少。
從這大家也可以明顯讀出黑夫和驚對于自己的未來是沒有任何把握的,甚至是有點憂傷和悲觀的。馬上就要上戰(zhàn)場了,自己能不能安全無恙還不一定,所以希望家里給自己寄錢不要寄少了。大家仔細去品一品這一番話吧,是不是有點及時行樂少給自己留點遺憾的味道?
如果家里收到信了,一定要記得給自己回個信。告訴自己,他們兄弟在戰(zhàn)場上拿命博取的國家獎勵安排到位了沒有,具體的安排是什么?自己的戰(zhàn)功就是家人的平安符,如果國家兌現(xiàn)了承諾,自己也就放心了。另外,衣服一定要寄往南軍,別寄錯了。
普通人只有生存,而沒有什么真正的生活。黑夫和驚真的就是所謂地上陣殺敵的英雄嗎?其實他們跟我們當下為了生活四處奔波勞累的打工人有什么兩樣呢?我在外沒日沒夜地干活、舍生忘死的拼搏,就是想托起一家老小的生活。所以會特別擔心家里和家人的情況,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跟家人嘮嘮叨叨幾句。

信的結(jié)尾部分也是格式化內(nèi)容,就是:替黑夫、驚好生問候姑姑姐姐、特別是長姑姑,還有季須等人。另外,幫忙問問嬰記季,黑夫、驚跟他談的事他有沒有著落。再幫黑夫、驚問候住在夕陽里的呂嬰、住匾里的閻諍丈人.。驚的新媳婦、小女兒也都還好吧?并告誡家里人要和和睦睦地生活,因為只有見識了外界的無情,才能理解家庭溫暖才是最實在的。
這里沒有什么太多可以說的,只是簡單介紹一下秦國的耕戰(zhàn)一體化。秦國的男丁自成年之后,就要從農(nóng)民和士兵兩個身份無限輪崗,直到50多歲的退休年齡到了,才能真正安穩(wěn)下來。一般地,秦國的征兵是二丁取一,但如果戰(zhàn)事緊張的時候,也會五丁取三、三丁取二的。按照黑夫和驚的情況,他們家應(yīng)該是三丁取二,中、黑夫和驚三兄弟,隨時得有兩個人在服役。而且這種服兵役的背后是充滿各種離人淚的,什么與新婚妻子、新生孩子闊別無期,這是常情。

第二塊木牘是(6號牘)小弟驚寫的家書,原文大致如下:
驚敢大心問衷,母得毋恙也?家室外內(nèi)同……以衷,母力毋恙也?與從軍,與黑夫居,皆毋恙也?!X衣,愿母幸遣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迷劐X矣,室弗遺,即死矣。急急急。驚多問新負、妴皆得毋恙也?新負勉力視瞻兩老……驚遠家故,衷教詔妴,令毋敢遠就若取新(薪),衷令……聞新地城多空不實者,且令故民有為不如令者實……為驚祠祀,若大發(fā)(廢)毀,以驚居反城中故。 驚敢大心問姑秭(姐),姑秭(姐)子彥得毋恙……?新地入盜,衷唯毋方行新地,急急急。
內(nèi)容跟黑夫的家書大致差不多,所以就不一一給大家翻譯了。其實兩兄弟分別跟家里寫了一封差不多的家書而已。

這兩封家書是黑夫和驚在秦國滅楚的前線戰(zhàn)場寫給家里人的家書,收信人是其大哥中(或衷),這說明在當時,中這個大哥應(yīng)該是在陜西的。但是最后中的墳?zāi)故窃诤卑l(fā)掘的,背后大致能夠說明,黑夫和驚最后應(yīng)該是沒有平安回家,否則兄長也不會把兩人的家書帶在身邊以寄托相思。另外,也可以看出后面中也是再次入伍從軍了,并也埋骨他鄉(xiāng)了。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七雄五霸斗春秋。頃刻興亡過手。
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shù)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說甚龍爭虎斗。
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忽視古往今來那些普通階層的命運興衰、榮辱歸宿,這是人性的荒涼和悲哀。
黑夫剛剛獲得了爵位,尚未親眼看到所謂的獎賞,就最終長眠于異國他鄉(xiāng)了;驚剛剛?cè)⒘诵聥D尚未團聚多久,也沒能看到女兒妴長大成人,就永遠回不去了。衷在兩個兄弟都死在為國征戰(zhàn)之后,再次出征,也死在了湖北。這才是大時代在小人物身上留下的縮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有些朋友,牽強附會地把“黑夫木牘”解讀為戰(zhàn)爭時代的家庭溫情,咱不否認這里面有一些這樣的溫情元素,比如信中對母兄和妻女的牽掛,對妻子的勸勉,都是充滿人間溫情的。但咱也不完全認可其背后釋放的核心信息是家庭溫情,因為戰(zhàn)爭的殘酷、現(xiàn)實的無奈在其中是得到了更多的體現(xiàn)的。
比如,“黑夫家書”中“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愿母遺黑夫用勿少”正是對這一殘酷征伐戰(zhàn)爭的真實寫照,充分顯現(xiàn)出了古人直面戰(zhàn)爭與生死的緊迫與無奈。
又比如,家書中從“遺黑夫錢,毋操夏衣來。今書節(jié)(即)到,母視安陸絲布賤,可以為襌裙襦者,母必為之,令與錢偕來。其絲布貴,徒〔以〕錢來,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陽,攻反城久,傷未可智(知)也,愿母遺黑夫用勿少”、“書衣之南軍毋……不也”、“錢衣,愿母幸遺錢五六百,?布謹善者毋下二丈五尺?!迷劐X矣,室弗遺,即死矣”這些細節(jié)就跟《木蘭詩》一樣,表明秦國驅(qū)動戰(zhàn)爭機器的方式是“自籌物資”的粗暴方式。
還比如,文中衷、黑夫和驚三兄弟的父親從未露面,大抵是早已去世了。可是他們的父親是怎么去世的呢?或許大概率也是死于戰(zhàn)爭吧!再加上這三兄弟后面也相繼戰(zhàn)死沙場了。也就是黑夫他們一家,男丁幾乎全部死于戰(zhàn)爭了。我想,這種結(jié)局一定不是他們所希望的、所愿意接受的。

我們現(xiàn)實生活之中,有很多極端狂熱分子,鼓吹戰(zhàn)爭、崇尚暴力,所以會比較崇拜商鞅變法那樣的高壓統(tǒng)治方式。但事實上,他們往往都是一群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刀子沒有砍在自己身上時,他們?nèi)頉]有一塊骨頭是軟的,但一旦自己置身于同樣的處境,就會變成一個怨婦一樣,全身沒有一塊骨頭是硬的了。
也許,在大的時代洪流下,小人物的興衰榮辱并不一定能夠阻止或者改變歷史和社會的發(fā)展大趨勢,我們終究是滄海一粟。但這并不代表小人物的命運和處境就不值得關(guān)注和重視。秦掃六合,何其雄武?可是又有多少無名之人淪為了帝國大廈下的累累白骨了呢?

其實在我們的現(xiàn)實職場之中,有些黑心的資本家和管理者最喜歡干的是什么?就是逼著、哄著那些艱難生存的底層員工去講無私奉獻。用一個可能永遠實現(xiàn)不了的利益大餅和一些高壓管理手段,軟硬兼施地讓所有底層人身不由己、奮不顧身地為自己的宏圖霸業(yè)去流血流汗……至于這些默默無聞的底層人是死是活、是好是壞,又真的有多人關(guān)心和在意呢?
咱在介紹商鞅和商鞅變法的時候,曾經(jīng)講過一個非常重要的思想。很多人說商鞅變法是依法治國,是給中國注入了法治思想,這個我不反駁,我關(guān)心的是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什么?是立法為民,是把司法解釋權(quán)交給民眾,是讓民眾活得更有安全感、選擇權(quán)……所以,也許是我的覺悟有限,時至今日,我依然對商鞅變法那一套沒辦法做到全盤肯定,我唯一承認的是商鞅亂世用重點、重癥下猛藥的搞法在秦國崛起之初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僅此而已。

最后,真心地跟我所有的家人、朋友們說一句,多關(guān)心關(guān)注那些與自身命運和生活強相關(guān)的人和事,那些遙不可及、鏡花水月的事情,即便看起來特別的富麗堂皇、光鮮亮麗,只要跟自己是弱相關(guān),就需要理性吃瓜了。
上述種種,若有不妥,請大家寬容包涵。因為我從未把自己想象成秦王過,我永遠覺得自己一直都是黑夫和驚這種依賴于人間煙火的小市民。所以,我沒辦法做到像商鞅那樣去極端刺激我們勤勞善良的同胞!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