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絕·戍邊有感
胡塵瀚海千年客,漢塞秦關萬里沙。
今夜戍樓明似月,獨看征雁度京華。
開篇 “胡塵瀚海千年客,漢塞秦關萬里沙”,詩人如一位站在歷史長河岸邊的觀察者,揮筆繪就塞外圖景?!昂鷫m瀚?!保S沙在塞外狂風中肆意翻卷,大漠無邊無際地向遠方延展。“千年客”,仿若帶著歲月的回音,那是千年間無數投身戍邊事業(yè)之人的身影,渺小卻堅毅,他們以青春甚至生命,在這片土地上留下或深或淺的痕跡?!皾h塞秦關”,是歷史的厚重符號,從秦漢起始,這些關隘就矗立于此,見證過刀光劍影,也目睹過短暫和平?!叭f里沙” 既實寫邊疆環(huán)境的惡劣,狂風裹挾著沙礫,也隱喻戍邊之路的漫長、艱辛,過去與現在在這一句中交匯,盡顯深沉的歷史感。

后兩句 “今夜戍樓明似月,獨看征雁度京華”,筆觸一轉,從悠遠的歷史拉回到當下。明月高懸,清冷的光輝灑在戍樓上,將戍邊戰(zhàn)士的身影勾勒得愈發(fā)孤寂。戰(zhàn)士獨自佇立,目光追隨著南飛的大雁,大雁振翅向著京城 “京華” 而去。一個 “獨” 字,道盡戰(zhàn)士的孤獨,無人傾訴,無人陪伴?!岸染┤A” 三個字,含蓄地表達出戰(zhàn)士對京城、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即便身處這艱苦的邊疆,可心中對家國的牽掛從未斷絕,彰顯出他們堅守崗位、守護家國的決心。
全詩巧用古今對照、借景抒情之法。前兩句回溯歷史上邊疆的風云變幻,后兩句聚焦當下戍邊戰(zhàn)士的內心世界。從對歷史滄桑的喟嘆,到戍邊孤獨的刻畫,再到對家國深沉的愛,情感如層層漣漪,不斷擴散、加深,使我們深刻領略到戍邊詩歌的獨特韻味,也對戍邊戰(zhàn)士無私的奉獻精神肅然起敬 。

七絕·邊城春色
朔風吹雁度龍牙,萬里寒云捲白沙。
獨有邊城春色在,問誰曾見故鄉(xiāng)花。
這首《七絕?邊城春色》以獨特視角展現了邊地風貌與戍邊者復雜的情感。開篇 “朔風吹雁度龍牙,萬里寒云捲白沙”,詩人用宏大筆觸勾勒出一幅荒寒壯闊的邊塞圖景?!八凤L” 帶著北方的凜冽呼嘯而來,仿佛要穿透一切,在其裹挾下,大雁艱難地朝著 “龍牙” 飛去。“龍牙” 或許是邊塞某一險峻關隘,這一特定地點的提及,為畫面增添了具體感與冷峻感。“萬里寒云” 鋪天蓋地,在高空翻涌,“捲白沙” 生動描繪出狂風肆虐,將邊塞的白沙卷向空中,天地間一片昏黃混沌,盡顯邊地環(huán)境的惡劣與荒蕪,寒意撲面而來,也為全詩奠定了蒼涼的基調。

“獨有邊城春色在” 一句,似奇峰突起,在如此苦寒荒蕪之地,詩人筆鋒一轉,指出邊城有著別樣的 “春色”。然而,這春色并非江南那般繁花似錦、鶯啼燕語。它可能是邊塞在漫長寒冬后,悄然冒出的一抹嫩綠,或是一縷柔和的日光帶來的些許暖意,這種春色帶著頑強與堅韌,是邊地獨有的生機,在惡劣環(huán)境的襯托下,顯得尤為珍貴,也體現出詩人對邊地細致入微的觀察與對生命力量的贊美。
末句 “問誰曾見故鄉(xiāng)花”,將情感陡然轉向深沉。在欣賞邊城獨特春色之時,詩人內心涌起對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問誰” 并非真的在詢問他人,而是詩人內心的自問,強化了這種情感的濃烈程度。故鄉(xiāng)的花,是美好與溫暖的象征,與眼前邊地的寒苦形成鮮明對比。戍邊之人長久遠離家鄉(xiāng),在這艱難的環(huán)境中,故鄉(xiāng)繁花似錦的畫面只能在記憶中找尋,對故鄉(xiāng)的眷戀、對和平生活的向往,盡在這一句之中。詩人以景襯情,借邊地春色與故鄉(xiāng)之花的對照,細膩地抒發(fā)了戍邊者復雜的情感,既有對邊地生機的歌頌,又飽含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 ,讓讀者深切感受到戍邊生活的艱辛與戍邊者豐富的內心世界 。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