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fā)現(xiàn)的小行星 2024 YR4 顯示出它在 2032 年撞擊地球的可能性雖然不大但卻確實存在,這引發(fā)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wǎng)絡的首次全球警報。芬蘭天文學家和一個國際團隊采取行動,利用加那利群島的望遠鏡和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跟蹤該物體并優(yōu)化其大小、軌跡和撞擊風險。雖然現(xiàn)在對地球的危險已經(jīng)大幅下降,但它仍有可能撞擊月球,可能產(chǎn)生的碎片會威脅衛(wèi)星和人類的太空活動。

IAWN 首次發(fā)布全球警報

小行星 2024 YR4 于 2024 年 12 月被發(fā)現(xiàn),幾周后便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2025 年 1 月 29 日,它觸發(fā)了國際小行星預警網(wǎng)絡 (IAWN) 的首次警報,此前的計算表明,它將于 2032 年 12 月 22 日撞擊地球,概率為 1.3%。根據(jù)其直徑在 40 至 90 米之間的估計大小,這顆小行星的都靈等級為 3(滿分 10 分),表明它具有潛在威脅,值得密切監(jiān)測。

為應對這一情況,全球天文學界發(fā)起了一場協(xié)調一致的觀測活動。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包括博士后科學家祖里·格雷和格里戈里·費多列茨,發(fā)揮了主導作用,自 1 月 30 日起持續(xù)跟蹤這顆小行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顆正在靠近的小行星是使用位于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島的 2.5 米口徑北歐光學望遠鏡 (NOT) 觀測到的。右上角的圖片顯示了望遠鏡在綠色圓圈中心探測到的小行星。其他亮點是背景恒星,由于望遠鏡的移動而模糊不清。圖片來源:Viktoria Pinter、Zuri Gray

他們使用位于加那利群島拉帕爾馬島的 2.5 米北歐光學望遠鏡(NOT)來精確測量小行星的位置和運動,這是芬蘭天文學家研究近地天體的長期工具。

“我們一直專注于小行星的精確位置和運動,并分析其旋轉、大小和形狀。這些信息對于更好地預測小行星的未來軌跡并最終確定其撞擊概率至關重要,”格雷說。

費多列茨補充道:“我們最近的觀察繼續(xù)證明了 NOT 在全球行星防御努力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p>

月球撞擊風險浮現(xiàn)

2 月中旬,2024 YR4 的撞擊概率達到 3% 的峰值。這是有史以來小行星撞擊風險評估中,同等大小的小行星造成重大威脅的最高概率。

由于滿月淹沒了小行星的微弱信號,觀測一度中斷,但芬蘭的研究人員是滿月后最先獲得新數(shù)據(jù)的團隊。觀測結果顯示撞擊概率大幅下降,目前低于 0.001%。

與此同時,最新的數(shù)據(jù)和計算得出了一個新的、但較小的風險:小行星撞擊月球的可能性目前為 4%。

“一旦小行星撞擊月球,地月系統(tǒng)可能會被月球和小行星脫落的粒子所籠罩,從而可能威脅人類的太空基礎設施和運營,”該學院教授卡里·穆伊諾寧解釋道。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于 3 月 26 日觀測到這顆小行星。博士后研究員 Eric MacLennan 是分析小行星紅外特性團隊的關鍵成員。詹姆斯·韋伯望遠鏡是目前唯一能夠測量熱輻射的望遠鏡。

“最初對小行星直徑的估計僅限于可見光測量,這取決于小行星表面的大小和反射率。然而,紅外波長的熱輻射是其大小的直接指標。我們于 3 月 8 日首次嘗試觀察熱輻射,但未能成功,因此當望遠鏡傳回圖像時,我們松了一口氣,”麥克倫南解釋道。

經(jīng)過幾個小時的工作,研究小組得出一個估計值:直徑為 46 – 74 米的可能性為 95%。這一尺寸測定將有助于天文學家評估撞擊月球的潛在后果。

盡管風險降低,地球和太空觀測站仍將繼續(xù)跟蹤 YR4 直到 2025 年 4 月或 5 月,此后直到 2028 年它下一次近距離接近時,地球上才可觀測到它。

今年 2 月,與全球行星防御領域其他類似儀器相比,NOT 是反應最迅速、最準確的數(shù)據(jù)提供者之一,這證明了來自北歐的工作人員、工程師、學生和科學家對該望遠鏡的長期專注工作。

“我們能夠非常快速地觀察這顆小行星并改進其估計值。像 NOT 這樣靈活、高質量、中型的天文設施對于快速跟蹤這類具有潛在危險的小行星至關重要,”副教授 Mikael Granvik 說道。

“我們赫爾辛基大學擁有獨特的科學知識,可以為行星防御做出貢獻,包括天文觀測、實驗室測量、理論和數(shù)值研究,以及描述近地物體的軌道、自轉狀態(tài)、形狀以及表面結構和成分,”穆伊諾寧總結了成功的背景。

太空態(tài)勢感知能力不斷增強

在芬蘭,政府對近地物體的風險評估由國家土地測量局負責,近期正在建立的太空態(tài)勢感知中心也將負責。除了太空天氣、太空垃圾和衛(wèi)星運行可能帶來的風險外,監(jiān)測近地物體帶來的風險也是新太空態(tài)勢感知中心的主要職責之一。

“赫爾辛基大學天文學家在小行星研究方面的綜合專業(yè)知識是政府層面所需專業(yè)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于評估近地天體對芬蘭和其他國家可能造成的撞擊風險,”高級研究員兼學院研究員安妮·維爾基 (Anne Virkki) 總結道。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