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后視激光雷達、四球節(jié)雙叉臂、32英寸幕布、DATS扭矩控制)

作為鴻蒙智行家族的新成員,問界M8備受關注,其預售起價為36.8萬元,相比當前在售的M7,起價高出12萬左右,同樣定位為中大型SUV,同樣為增程式車型,同樣車身長度超過5米,為何M8比M7貴十多萬?那么M8值得選擇嗎?下面我們從車架底盤、智駕硬件、車艙體驗等方面來詳細分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底盤懸掛技術

從底盤懸掛來看,M8與M7并沒有聯系,M8基于華為途靈智能平臺打造,而M7是從賽力斯的東風架構衍生而來,M7的前懸掛為傳統(tǒng)的麥弗遜結構,前副車架采用雙層沖壓鋼板打造,而麥弗遜的下控制臂同樣為雙層沖壓鋼板,與東風的十萬級SUV差異不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M7在后懸掛方面進行了調整,采用H臂多連桿結構。后副車架為全框中空鑄鋁工藝,匹配粗壯的H型鋁合金下控制臂臂,結合簧桶分離的結構,在不占用更多空間的情況下,帶來舒適的乘坐體驗,但在操控方面,麥弗遜懸掛的橫向支撐度顯然不夠,彎道側傾明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界M8的后懸掛與M7類似,采用H臂多連桿結構,但H臂的長度有所增加,帶來更大的彈簧行程,調校范圍更大,前懸掛則采用四球節(jié)雙叉臂結構,相比整體式的雙叉臂,四球節(jié)其實就是四連桿結構,在調校方面同樣有更大的寬容度,對于超過2噸的SUV來說,這種懸掛可以提高車頭指向的精準度,減少對前減震器的負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途靈平臺還標配空氣彈簧和連續(xù)阻尼可調減震器,通過DATS動態(tài)自適應扭矩系統(tǒng)和xMotion車身協(xié)同控制系統(tǒng),將電機的扭矩輸出、剎車、轉向、懸架(高度和軟硬調節(jié))這些整合在一起,通過一個“大腦”來控制,讓手腳更協(xié)調。比M7的純機械懸掛更智能,當然M7也沒有車身高低調節(jié)功能(全系沒有空氣懸掛)。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智駕硬件和功能

問界M8的采用華為乾崑ADS高階方案,硬件配置較M7有了明顯的變化,首先傳感器組合更豐富,包括前向192線激光雷達+后向固態(tài)激光雷達+5顆4D毫米波雷達+11個攝像頭,而M7沒有后激光雷達和4D毫米波雷達,在復雜的天氣下,可以探測280米距離,構圖精度達5厘米,相比純視覺方案,在夜間的識別能力提高。后向激光雷達的引入,讓車輛在倒車時也有了判定能力,比如可以識別一些樁筒、消防箱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M8支持高速/城市NCA領航輔助駕駛、自動泊車代駕、全向防碰撞系統(tǒng)CAS3.0等。實測中,其AEB在暴雨大霧中仍可有效剎停,加塞車輛識別響應速度提升60%以上。目前沒有明確提及芯片的型號,但參考華為A DS 3 參數 圖片 ).0架構,采用MDC 810計算平臺,算力達400+TOPS,較M7的MDC 610(200+TOPS)翻倍,支撐更復雜的決策能力,反應速度更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車艙娛樂配置

雖然兩款車定位都是中大型SUV,但M8的尺寸明顯更大,車長為5190mm,軸距達3105mm,比M7的2820mm長了285mm,空間擴展明顯,第三排頭部與腿部空間更寬裕,更適合多孩家庭長途出行,而M7的第三排更適合應急,而不是長時間乘坐。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問界M8的車艙設計也有了明顯變化,配備M9同款的三聯屏,包括12.3英寸液晶儀表、15.6英寸中控屏、16英寸副駕娛樂屏。車機采用HarmonyOS 4系統(tǒng),搭載19揚聲器的華為Sound音響,支持車載激光投影2.0(100英寸巨幕),分辨率與亮度提升,在戶外也可以看電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座椅方面,六座版標配零重力座椅,而M7需選裝,副駕座椅支持多向調節(jié),由于車身寬了54mm,第二排過道進入第三排更輕松。全車提供3個Maglink接口,可同時掛載3臺華為平板,這項配置沒有在M7上出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M8的后排有一個32英寸的投影幕布,相比問界此前的車型,新增遙控器和懸停功能,幕布可以懸停,不遮擋車內后視鏡視線的情況下,顯示導航信息和歌詞等。M8標配了壓縮機車載冰箱,溫度可以在-6℃~50℃之間調整,彩電冰箱沒有落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選車偵探觀點:問界M8與M7從底盤車架到智能化都有明細的變化,尺寸空間也有所增加,空氣懸掛的加入提高了乘坐舒適度,通過四球節(jié)雙叉臂更換麥弗遜的方式,提升操控感,但從乘坐感受和娛樂系統(tǒng)等來看,對于家用來說,差價12萬帶來的差距并不大,大家覺得M8值這個價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