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近日,在華頂林場育苗大棚中,一朵朵紫紅色的花悄然綻放——這是歷經6年人工繁育的華頂杜鵑(Rhododendron huadingense B. Y. Ding & Y. Y. Fang)首次開花。作為浙江省特有物種、浙江省珍稀瀕危、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華頂杜鵑的盛放標志著瀕危植物保育工作取得重要突破,不僅為華頂杜鵑的保護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后續(xù)的人工繁育和野外回歸提供了寶貴經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杜鵑守護:瀕危種群調查

“當年丁教授在華頂山發(fā)現這花時,正值花季,滿樹的紫紅色花朵,十分漂亮?!?a class="keyword-search" >林場護林員周師傅回憶道。1990年由植物學家丁炳揚教授在天臺縣華頂山首次發(fā)現,故命名為華頂杜鵑,這種每年3月末4月初綻放的落葉灌木,憑借先花后葉的獨特姿態(tài)成為華頂一絕,極具觀賞價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走遍整個種群,全是胳膊粗的老樹,連個小苗都難找。”林場技術員翻出記錄本,調查發(fā)現的華頂杜鵑種群里大多是成熟齡的植株,不見幼苗和幼株,再加上天然更新困難、種群衰退、生境侵占以及人為破壞等因素,野生種群一度不足百株,長此以往,種群將面臨老齡化進而走向衰退。

杜鵑繁育:在挫折中尋找生機

“扦插法不行,咱就換條路!”面對華頂杜鵑扦插繁育失敗的局面,技術員說道。在華頂杜鵑繁育初期,技術人員首選常規(guī)且高效的扦插法,可多次試驗均以失敗告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大家沒有放棄,當發(fā)現天柱峰區(qū)塊華頂杜鵑結實量可觀后,迅速調整策略,開啟種子播種育苗工作?!胺N子育苗該咋操作,大家分頭查資料!”鮑人昂說,技術人員們查閱海量專業(yè)文獻,梳理出關鍵要點。同時,他們撥通了浙江農林大學杜鵑研究專家的電話,尋求專業(yè)指導。專家建議:“種子處理、育苗環(huán)境調控都至關重要?!痹诶碚撆c專業(yè)建議的雙重助力下,華頂杜鵑種子育苗工作有序推進,浙江農林大學專家也開啟了組培育苗工作,為種群繁育帶來了新希望。

育苗“逆襲”:從困境到綻放

“要給華頂杜鵑一個‘舒適’的家!”在查明杜鵑育苗的問題后,林場負責人鮑人昂說。為給杜鵑苗打造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林場投入26萬元,迅速建起占地2000多平的育苗大棚和蔭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育苗大棚的溫度和濕度都得嚴格控制,一點馬虎不得!”清晨,絲絲的薄霧還在華頂山的密林間縈繞,林場技術員就已早早在華頂杜鵑繁育基地一邊查看設備,一邊說道。他從一棵齊膝高的華頂杜鵑小苗上掰下一片帶有斑點的葉子告訴筆者,“這是葉斑病,特別是夏季梅雨季節(jié)高溫高濕環(huán)境中易發(fā)病,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十幾輪防治”。

與此同時,林場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引進2名杜鵑繁育人才,并在場里挑選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安排他們參加專業(yè)培訓,負責杜鵑苗的日常照料。每天,工作人員都會仔細觀察杜鵑苗的生長狀況,及時記錄數據,精心呵護著這些珍貴的幼苗。

如今,在林場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育苗工作逐漸步入正軌,這些歷經6年培育的華頂杜鵑苗終于迎來了綻放時刻。紫紅色的花朵在枝頭爭奇斗艷,仿佛在訴說著林場人員們的堅守與付出。

華頂林場場長鮑人昂表示:“華頂杜鵑的保護是一個長期持續(xù)的工作,這次杜鵑苗開花只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我們將以此為契機,繼續(xù)做好華頂杜鵑的保育工作,科學探索其瀕危機制,并嘗試景觀應用開發(fā)。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更多人欣賞到這深藏山中的美麗杜鵑花,也讓華頂杜鵑種質資源得以有效保護,最終擺脫瀕危困境?!?/p>

來源:神秀天臺

小編:路路通 審核:楊懿 監(jiān)制:晨曦

聚焦民生服務

關注新聞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