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融媒4月5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張孫小娛 攝影報道)4月2日上午,海陽市烈士陵園迎來一位特殊的祭掃者——101歲的抗戰(zhàn)老兵董茲臣。在煙臺承紅公益志愿者的全程護送下,這位無兒無女的老兵完成了清明祭掃,為他犧牲的戰(zhàn)友和親人獻上跨越世紀的哀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午9時許,志愿者們抬著董老的輪椅,緩緩登上陵園臺階。這座安葬著4000余名英烈的陵園,長眠著董老當年的兩位營長和年僅18歲犧牲的侄子董敬斌。在抗日烈士紀念碑前,老人堅持起身站立,用顫抖的手向營長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營長,現(xiàn)在社會好了,你們的血沒白流……你們在這里好好休息吧,建設祖國的事情,交給年輕人干?!边煅实脑捳Z讓在場者無不動容。

來到侄子墓前,老人輕撫冰涼的墓碑:“孩子,你奶奶和爸媽都不在了,他們想了你很多年啊……”1947年解放海陽時,董敬斌與兩位營長同屬海陽獨立營,將青春永遠定格在18歲。老人喃喃地訴說,揭開了這段鮮為人知的家族抗戰(zhàn)史。

臨別時,老人久久凝望著蒼松翠柏間的墓群:“我可能再不能來了……”這句告別,承載著世紀老兵對戰(zhàn)友最深沉的情誼。承紅公益負責人表示,將持續(xù)關注老兵需求,讓英雄在暮年得到應有的關懷和尊重。一位百歲老兵與18歲烈士的“對話”,讓我們看見生命的長度與厚度。他們用不同方式詮釋著同樣的忠誠。這份跨越時空的守望,正是清明最動人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