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烏克蘭,征兵宣傳最近又玩出了新花樣,居然打起了戀愛和金錢的算盤。烏克蘭國防部盯上了 18 至 24 歲的年輕小伙,為了吸引他們參軍,特意制作了一系列征兵廣告。這些廣告另辟蹊徑,把參軍能拿到的報酬,和找對象這件人生大事捆綁在了一起。
廣告里,烏克蘭姑娘們毫不掩飾對戀愛對象收入的要求,直言每個月約會對象的收入至少要 10 萬到 15 萬格里夫納,換算過來,一年大概 100 萬到 200 萬格里夫納 ,約 2.4 萬到 4.8 萬美元。這么一聽,數(shù)字確實不小,不少小伙心里可能就犯嘀咕了,上哪兒掙這么多錢去。這時候,廣告話鋒一轉(zhuǎn),說只要跟國防部簽一年的服役合同,就能輕輕松松拿到大約 100 萬格里夫納報酬。言外之意很清楚:想談戀愛、娶媳婦,就來當兵!
烏克蘭國防部這招,看似是給年輕人指了條 “出路”,實際上,背后的現(xiàn)實問題可不少。一方面,烏克蘭征兵面臨難題,兵力短缺,只能絞盡腦汁吸引年輕人入伍。另一方面,這種宣傳方式,把參軍這件嚴肅的事,和物質(zhì)利益、戀愛聯(lián)系起來,就像是給年輕人畫了個大餅,卻沒告訴他們當兵背后的風險。
年輕人看到廣告,心里可能會盤算,這錢來得挺容易,還能解決戀愛問題。但他們可能忽略了,當兵可不是鬧著玩的,戰(zhàn)場瞬息萬變,一旦上了戰(zhàn)場,隨時可能面臨生命危險。而且,用金錢和戀愛誘惑年輕人參軍,這種方式本身就值得商榷。參軍應該是基于愛國情懷、對國家的責任,而不是被物質(zhì)利益裹挾。
烏克蘭這則征兵廣告,雖然吸引了大家的眼球,短期內(nèi)可能會讓一些年輕人心動,但從長遠來看,靠這種方式征兵,并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只有讓年輕人真正理解參軍的意義,愿意為國家挺身而出,才是解決征兵難題的長久之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