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楚漢爭霸絕對是一段讓人記憶猶新的歷史,畢竟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他們的一生都是極具輝煌的,是以后世總是會不斷地回望這段歷史,眾所周知劉邦的成功就離不開漢初三杰,其實項羽能夠到之后的位置在他的身邊也有一人的幫助。

此人就是項羽的亞父范增,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那最危急的時刻,范增卻離開了項羽,眾所周知項羽的政治頭腦幾乎是沒有,可以想想在范增離開后項羽未來的走向。很多人都認為項羽當年不應該那樣猜忌范增。

然而后世有人卻有不一樣的想法,表示范增的離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他早就對項羽不滿了,甚至在他的心中已經(jīng)存了殺項羽的心,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一、并未聽從
在項梁戰(zhàn)死后,所有的軍隊就到了項羽的手中,項羽所得到的不僅有軍隊還有項梁時期的人才,其中就包括了范增。

可以說最初這君臣兩人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很和睦的,并且項羽對范增也很是尊重。遺憾的是這一段君臣佳話并沒有延續(xù)很久。雖說在攻打秦軍的過程中,項羽的軍隊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尤其是一場巨鹿之戰(zhàn),但最終還是劉邦先一步進入了秦王宮。

項羽年少成名并且他自身的能力也很醒目,絕對的自信也讓項羽難免會有自傲的性格特點??梢韵胂笏弥藙钤缢徊竭M入皇宮心中的不滿。
當然不滿的也不僅是他自己一個人,范增是很有遠見的,對于這一局勢他也感覺到棘手,尤其是之后劉邦的舉動更是讓范增擔憂。

眾所周知劉邦雖說最后坐上了皇帝的寶座,但他最初也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是以在他的身上也是有很多難以更改的小毛病,劉邦在尚未成事之際貪財又好色。在山東的時候他這一性格特點就彰顯無遺。

但此時的劉邦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一樣,到了關(guān)中他居然對錢財和女色都失去了興趣,這可不是一件稀奇事嗎,在很多人看來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但是在范增看來可不是這樣。心思不在金銀財寶和女色的身上,那他的心思在哪上不言而喻。

范增當即就認識到劉邦日后必然會對項羽造成很大的威脅,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將劉邦給除去,只有死人才不會有威脅,這也是范增在鴻門宴上動手的原因。只有將劉邦給殺了,項羽未來的路才能夠好走。

當然對于劉邦的野心,范增也將它告知給了項羽,遺憾的是項羽對此并不當一回事,甚至是不以為然的態(tài)度,為什么項羽會有這樣的態(tài)度,正是因他自我感覺良好,在他看來自己的能力出眾,即使是劉邦也不會對他造成很大的威脅。

無論是于情還是于理,范增都是希望項羽能夠得到最后勝利的。遺憾的是對于他的勸說項羽并未放在心上,氣得范增甚至說出未來獲勝的一定會是劉邦這樣的話,足以看出他心中的怒火。
當然影響范增和項羽兩人之間關(guān)系的也不僅是這一件事,這邊在回去后劉邦深感范增的存在對于他是一個隱患。

于是就動了想要將范增給除去的心,之后的事情不用說大家也都知道了,一個小小的離間計就讓兩人離心了。根據(jù)史料中的記載,項羽派遣使者去見劉邦,本身劉邦是用很豐厚的食物招待著一位使者的。

但是當?shù)弥拐卟皇欠对雠汕驳亩琼椨鹋汕驳暮?,當即就將給他的食物給撤了,再端上的都是一些很寒酸的吃食,和之前的那些吃食是沒有辦法比的。看到桌上的吃食后這一位使者臉色當即就變了,并且在回去后就將這件事告知給了項羽。

項羽聽后,當即就產(chǎn)生了猜忌之心,覺得范增是不是和劉邦早有勾結(jié),這樣一個顯而易見的離間計為什么項羽都看不出來呢?
可能有人說項羽本就沒有多少政治頭腦,即使是沒有什么政治頭腦,但他也不會連這這么簡單計謀都看不出,在這只有一種解釋,他和范增早就離心了。

二、范增之心
不僅是這兩人之間早就有了嫌隙,其實在范增的心中也早就對項羽不滿了。甚至能說最開始他跟隨項梁的時候就是存在利用之心的。
根據(jù)史料中的描述也能夠得出范增應該是當時的楚國人,依靠范增的年紀來看他也是切實地體會到亡國之痛的。

在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范增都多大了,他都已經(jīng)年過七旬了,依靠當時的壽命來說,他就是其中少見長壽的人。
這樣的人為什么要出世,為什么要卷入這亂世中,要是說此時的他想要功成名就是不是有一些可笑了。

他年輕的時候不出來,等到他年過古稀之際再出來。對此只有一個解釋,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偉大的志向,想要復國。想要擁護楚王上位,推翻秦國后,讓天下重回楚國的手中。
這一觀點也并不是空穴來風,從范增去到項梁身邊后他的舉動就能夠看出來,在他投靠項梁后就極力地反對項梁自立,反而是一直鼓動讓項梁立楚國的后人。

當然此時范增的理由也是很豐富的,簡單來說就是世人時至今日依舊懷念被秦人冤死的楚懷王,所以借助楚國的力量反秦也是能夠得到百姓支持的。但是在當年秦始皇滅六國的時候,這幾個國家的君主下場大多都很凄慘,并非只是楚王一人,為什么就偏偏是說楚王呢?

但項梁最終還是選擇聽從了范增的意思,也就是巧了,這不很快就找到了楚懷王的后代,此人是楚懷王的孫子名叫熊心。在項梁的擁立下,熊心成為了楚義帝。其實當年項梁為什么會同意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并不認為熊心能有多大的成就。

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項梁看走眼了,熊心竟然還是有能力的人,直接就將項梁的計劃給打亂了。
三、情理之中
在項梁死后,熊心在操作的時候就更加得心應手了,他用宋義來壓制項羽。項羽雖說是沒有多少政治頭腦,但也不至于連局勢都看不明白。

并且也正是他定下的“先入關(guān)中者為王”這就是想要劃分項羽的勢力。巨鹿之戰(zhàn)項羽本希望懷王能夠?qū)⑺鉃橥?,但卻被推脫。項羽心中惱怒得不行,于是他直接釜底抽薪將懷王給殺了,可以說他這一舉動也看出他沒有政治頭腦了。

這一行為確實是太草率了,雖說這懷王是怎么坐上這個位置的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直接將他殺了還是失去了大義。項羽的這一行為也讓范增的心中留下痕跡。并且當年懷王也是給范增一個位置的,雖說沒有項羽高,但也是能和項羽平起平坐的。

項羽的這一行為也讓范增在他的身上看不到希望,畢竟也跟隨在項羽身邊多年了,范增和項羽之間也是有情誼的。之后項羽的舉動越來越出格,對自己的話一點都聽不進,范增心中不失望是不可能的。

雖說不至于殺了項羽,但是在范增的心中他也動了離開的心,尤其是之后項羽對他產(chǎn)生了猜忌之下,更讓范增覺得到了自己離開的時候。但讓范增沒有想到的是對于自己的離開,項羽竟然一句挽留都沒有……

但是蘇軾對此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在蘇軾的《范增論》中,蘇軾認為范增應該在項羽殺了宋義的時候就離開他。并且在蘇軾看來要是能殺了項羽最好,要是不能就直接離開他。
結(jié)語
當然在看待歷史人物的時候,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看法,蘇軾的話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在面對范增和項羽的關(guān)系時,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嗎?
熱門跟貼